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数学论文范文,小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立足问题解决,提升数学能力

  • 投稿甲鱼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1017次
  • 评分4
  • 33
  • 0

文/张碧玉

【摘 要】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实践入手,提出要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自主引导,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利用错误资源,构建问题意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是要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施有效的问题解决呢?笔者认为,教师要将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创设问题情境,根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步骤,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锻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提升数学能力。

一、创设认知冲突,激发求知动机

由于年龄的原因,小学生感性思维大过抽象思维,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呈现问题的时机要把握好,首先是要尽可能直观形象,新鲜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其次,还要紧扣问题,创设认知冲突,让学生产生探究动机,引领课堂教学深入下去。例如,在教学完《简便运算》这一内容后,笔者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一个比赛活动:现在我们来看看到底是计算器快,还是口算快。学生立刻有了兴趣,我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第一组计算12.35-4.8-2.2,9.5÷2.5÷0.4;第二组计算12.35-4.8+2.2,9.5÷2.5×0.4。此时,学生产生了好奇:为什么我们能够超越计算器的速度?为什么第二组的答案和计算器不一样呢?这样的好奇心,激发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他们展开讨论,分析后发现,运用简便算法可以大大提高速度,能够超越计算器;但第二组计算中,进行简便运算需要注意运算符号,不同的运算符号,也将会导致结果的不同。因而,学生认识到,进行简便运算时一定要看清符号变化。为此,我又重新出示相关的习题,让学生进行辨析,加强简便运算技能的训练:12×4÷12×4,12×4+12×46;5×0.2÷0.2,5×0.2+0.8,学生发现,自己常常会将12×4÷12×4。看做12×4+12×4,虽然只是一个数学符号的不同,但结果却会大相径庭。由此学生得到结论:在进行数学计算时一定不能马虎。我让学生进行总结:你认为在进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学生认为,首先要看清楚数学计算符号,其次还要看清这道计算题是否适合运用简便运算,抓住这两点,才能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还有学生提出,可以在平时的训练中,搜集一些容易犯的错误,进行比较和辨析,从而积累一些经验。

以上教学,教师通过直观呈现数学情境,将学生带入特定情境,帮助学生建立简便算法的意识,提升计算能力,同时也引导学生树立审题意识,规避计算教学中的不必要错误。

二、提供思考空间,走出预设“圈套”

数学家弗莱登塔尓曾经指出,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应当是一个广阔的思维天地,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发展,教师不应做任何预设的圈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空间和时间,给予充分的信任和耐心,让学生展开合作交流,通过聚焦问题,鼓励自主思考,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发展数学思维。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很多教师总是会预设一些特定的路径,让学生运用方格图进行猜想,或者是引导学生沿着高剪切平行四边形进行拼接等。这些方式从不同的角度,都给学生造成了消极的暗示,容易导致学生不假思索,直接向圈套里边钻,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发展。为此,在进行教学时,笔者通常会让学生展开自主猜想:你认为平行四边形和什么有关?你认为面积怎么求呢?学生提出猜想,有的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边乘高,有的认为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边乘邻边。到底哪种才是正确的呢?笔者引导学生思考:你打算如何证明你的猜想?说出你的不同想法?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找到有效的验证方法,先用一个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体铺在上面,看看是否与底边乘邻边得到的结果一致。也有学生提出,将小正方体铺子上面不便于操作,不如做一个方格子,将平行四边形铺在上面,数出方格的数量,就能够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通过讨论,学生找到方法,发现底边乘邻边得到的面积,和数方格得到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同。为何会这样呢?学生继续交流探究,认为底边乘邻边是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来计算的,但事实上这个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并不相等。因而,要想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要让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有基于此,学生找到了一条有效的路径:可以通过剪切拼接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以上教学,教师并没有强加自己的任何想法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主合作,在交流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通过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由此实现了学生自主解决能力的发展。

三、利用错误资源,建构问题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常会在解决问题时犯一些错误,这些错误看似不应该,但实际上都隐藏着一些学习的漏洞。针对这些错误,教师一定要冷静,将这些错误当做有效的课堂资源,善加分析和引导,对学生进行点拨和指导,通过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冷静分析,直到找到错误的关键,找到解决路径。

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这一内容时,在导入阶段我让学生测量角的大小,学生指出要运用量角器,如何使用呢?学生拿着量角器,将量角器的尖放在角上,然后让角的顶点与量角器上0刻度线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条边与0刻度线重合,当我追问:角的度数是多少?学生却一无所知。这个时候的错误,是因为学生不知道读量角器。面对这种意外,我采用鼓励的方式,表扬学生同时进行了引导:“以前我们学习长度的时候,就是从0刻度开始,这点你做得很好。要量出角的大小,你知道采用量角器来比着测量,这个思路也很正确。现在我们继续探究,到底在量角器上怎么能找到这个角?”学生在鼓励下继续深入,由此发现,量角其实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重叠在要量的角上,并找到测量要诀:将角的顶点和量角器的中心重合,一条边和0刻度线重合,看另一条边对应在哪个刻度即可。以上案例中,教师对学生错误深入挖掘,带领学生展开探究,建构问题解决意识,在操作中提升了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立足问题解决,给予学生足够的耐心,在创设问题情境的同时,创设有效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动机,同时,还要给予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展开自主思考,在面对学生错误时,帮助学生建构问题意识。笔者相信,多次实践之后,一定能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湖里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