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数学论文范文,小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让数学课堂凸显灵动的魅力

  • 投稿Fan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371次
  • 评分4
  • 49
  • 0

广西贺州市平桂管理区沙田镇田厂小学(542800) 古冬琳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整合,是“教”“学”因素所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课堂教学需要“动”起来。所谓“动”,从表面上看,就是课堂要呈现出生动活泼、自由和谐的“满意场”;从实质上看,就是课堂上“教”“学”的和谐一致,真正让学生动起来。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使学生心动

新课程强调情境学习的重要性,即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理想的相互作用和真实体验的环境,尽可能创设好的问题情境,提出好的数学问题。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究。

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老师给我们班的同学准备红、黄、蓝、白、灰、橙六种颜色的帽子,根据每个同学的学号按顺序发放。只要说出你的学号,老师能马上说出你的帽子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将信将疑,个个跃跃欲试,纷纷报出自己的学号,没想到老师都能马上准确地说出帽子的颜色。这时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想知道老师一猜就中的原因。教师趁机说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学习后你们就会知道其中的奥秘了。”……整节课,学生都怀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

又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创设故事情境:“‘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有一天,天气炎热,唐僧把一个大西瓜分给徒弟们吃,说悟空和沙僧每人分得1/4,八戒分得1/2。八戒听后非常不高兴,而悟空却骂八戒是个呆子。’八戒为什么不高兴?悟空为什么骂八戒?”学生听后议论纷纷,然后教师出示投影,引导学生观察、比较1/4和1/2哪个分数大。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发了学生的思考。

二、创造条件,科学建模,使学生手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学生的认知结构看,直观认知占很重比例;从心理结构看,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有更多动手的机会,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构建数学模型。

例如,教学“比例尺”这一内容时,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探索比例尺的知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中,教师设计这样一道题:“‘我校东偏北45°方向1800米处是国家级旅游景点紫云洞,紫云洞正北方1200米处是贺州汽车总站。’请根据以上信息,通过动手实践完成下列问题:(1)选用怎样的比例尺,求出它们之间的图上距离?(2)动手在纸上标出我校、紫云洞、贺州汽车总站的相对位置。(3)展示自己的成果,进行交流讨论。”学生在动手计算和动手操作中不断深入探究发现的问题,然后通过讨论设计出作品,最后展示制作的成果。这样设计教学,既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使学生掌握了比例尺的知识,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又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复习课时,教师可以联系比例尺的知识设计这样一道题:“一条红领巾底边长是84厘米,底边上的高是28厘米,按1∶14画在图纸上。”学生通过算、量、画,真正掌握了几何图形面积与比例尺的相关知识。这样的复习不是单纯复习某一个知识点,而是重视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使学生在操作中对数学产生兴趣,最终解决问题。这样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师生互动

新课程指出“师生都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双方都是彼此有关系的创造者”“师生间合作交流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对教学而言,这意味着对话、参与、相互建构。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间的一种精神氛围。

例如,教学“长方形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在揭示课题之后进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亲自动一动、看一看、想一想,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整理等途径,逐一探究长方形的特征。教师给每个学生准备好不规则的纸一张、小剪刀一把,课始让学生跟老师一起动手,先剪出一条直线,即“剪出”了长方形的一条边;然后继续在这条边上垂直再剪一刀,“剪出”了长方形的另一条边;再继续垂直“剪出”另一条边……不一会儿,学生亲自动手剪出了长方形。学生通过动手“剪”长方形,不仅亲身经历了长方形边和面的形成过程,而且使各种感官协同运作,获得新知,如“长方形有4条边”“长方形有4个角”“长方形的每条边相互垂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等。这样教学,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了他们的创造精神。

又如,学习“平均数应用题”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道题:“2013年1月至3月小红家的电话费依次是205元、253元、172元,小红的爸爸去交4月的电话费,准备了200元,你认为够吗?为什么?”出示问题后,教师首先让学生合作交流,再进行引导。学生得到以下几种解法:(1)(205+253+172)÷3=210(元),前三个月平均每月的电话费是210元,那么四月的电话费带200元去交是不够的;(2)从每个月的电话费来看,由于前两个月的电话费超过了200元,第三个月的电话费没有超过200元,那么第四个月节省电话费的话就有可能不会超过200元,所以第四个月准备200元是够的。这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加深教师和学生相互之间的了解,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因人而异,适时激励,使学生感动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天才是鼓励出来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进行激励性评价要有目的,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从多角度评价学生,特别应以学生的智能强项为着眼点,进行理性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要因人而异,不能用“一把尺”衡量全部学生,或直言不讳,或严肃庄重,或热情洋溢。对于学困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给予肯定与鼓励,因为赞许是后进生的甘露,他们更需要关切的目光和贴心的话语;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要求要严格,才有利于促进他们不断进取。当然,当学生的思维的确有水平或创新时,教师同样要给予热情的肯定,以激发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促进他们在学习上更加勤奋。无论是对优生的褒奖,还是对后进生的鼓励,教师均要恰如其分,使其永远向高一层次攀登,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信的品格、刚毅的个性、参与学习的兴趣。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出现的兴趣点、兴奋点、感怀点、疑问点、变化点进行激励性评价,使数学牢牢进驻他们心间,经久不忘。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到有趣,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让我们与学生一起努力、体验,一起感受灵动与智慧的数学课堂的魅力吧!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