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数学论文范文,小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开放有度发展思维

  • 投稿糖琴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178次
  • 评分4
  • 50
  • 0

山东胶州市常州路小学(266300) 赵淑娟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现在的数学课,热闹的背后往往缺乏思维的含量,数学课思维含量的高低对一堂课成功与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如何上出思维含量高的数学课?需要教师进行课前的精心构思、课上的巧妙实施、课后的无限延伸。下面将谈谈如何从三个方面增加开放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增加问题的开放度,发展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在告诉我们要学会提问问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问题的设置对于教学的推动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研究也充分表明:学生的思维训练总是由问题开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与发展的过程。但数学课堂上,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问题提问得过浅、过窄,学生很容易在教师的帮助下找到问题的答案,看似热闹的数学课堂并没有教给学生真正的知识,学生也没有形成一种探究的能力。频繁的一问一答,降低了学生思维的灵活度,学生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学生想要获取新知,需要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进行探究,提出开放性的问题,从而增加思维的深度。比如在教学“2、5倍数的特征”一课时,在引导学生探究出2的倍数的特征后,我出示练习题“判断25是不是2的倍数”,学生根据特征判断完后,我又追问:“为什么不看十位,只看个位?你们想知道吗?请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面议一议。”刚开始时,学生都愣住了。有的学生说:“这个数的个位没有0、2、4、6、8,不符合2的倍数的特征,不是2的倍数,所以不用看十位。”我神秘地一笑,让学生继续思考这个问题,并提醒学生:可以借助笔画一画,或学具摆一摆、分一分。有的学生开始在练习本上画小棒,20根是2小捆,5根是分散的。而有的小组组长把组员的彩笔迅速地放在一起,也开始分起来。5分钟过去了,我让一个学生到讲台前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顺了思路,理解了问题的本质:十位是无论是几,都是2的倍数,所以不用看十位;同样的道理,百位上是无论是几也都是2的倍数,也不用看百位,以此类推,千位、万位等无论是几也都是2的倍数,所以只要判断个位就行了。学生恍然大悟。这样的提问促使学生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而且在这种开放的问题引领下,学生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二、增加探究的开放度,发展思维

探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究的学习过程,并能主动地操作实践。在操作中总结出规律或结论。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让学生经历了一个猜想、举例、验证、结论的过程。这样一个开放性的探究过程,开放的不仅仅是动手操作,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学生在长方形的纸板上摆1平方厘米的小正形时,经历了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操作过程,并弄清了长方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的个数有关。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一边摆一边数:一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小正方形的个数与长方形的面积有关即相等关系。然后进一步探究发现:长方形的长和宽也与小正方形的个数有关,一排摆了几个,长就是几厘米,摆了几排,宽就是几厘米。这样的操作能让学生水到渠成地对先前的猜想进行举例和验证,也帮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等于长乘宽。很多学生在这个开放的探究过程中,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和认识,更可贵的是学生在做中思考、领悟和认识,思维得到了发展。

三、增加交流的开放度,发展思维

数学课堂中经常需要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交流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年历卡发现了年、月、日的许多知识,总结出了大月有“1、3、5、7、8、10、12”七个月,小月有“4、6、9、11”四个月,2月是个特殊月。这个问题如果让学生单纯地记忆也能够掌握,可是我却让学生就如何记住这些大月和小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在交流中发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好方法。方法一,7前面的大月都是单数,7后面的大月都是双数。方法二,用儿歌记忆,一个学生自己编了一首儿歌:“大月小月有规律,我能把它记清楚。一三五七是大月,八十十二不服输。二月是个特殊月,四六九十一只能天天哭。”虽然有些浅显、稚嫩,三年级的学生却很喜欢。方法三就是拳头记忆法,这个方法在二年级就学过,学生的记忆完全被激活了,思维也异常活跃,很多学生当堂就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数学是枯燥的,但学生只要能够参与其中,就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主动思考,并发展了思维能力,这也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因此,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应不断地增加问题的开放度、探究的开放度、交流的开放度,不断地发展学生的思维。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