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数学论文范文,小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凸显猜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价值

  • 投稿菲斯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725次
  • 评分4
  • 68
  • 0

江苏盐城市响水县七套中心小学(224623) 高培军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尤为重要,因为猜想可以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引导猜想,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案例1】圆柱体的体积导入环节。

师:它们分别是什么形体?

生:一个是圆柱体,一个是长方体。

师:谁来猜一猜,哪一个体积大?

师:如果我要准确比较出它们的体积大小,有什么办法?

生:求出它们的体积。

师:怎么求?

生4:长方形体积=长×宽×高,或者是底面积×高。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圆柱体的体积怎么求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一起来学习“圆柱的体积”。

【反思】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以上的案例中,教师在导入时,根据新知的学习需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进行大胆猜想,接着,引导学生说出可以通过求体积的方法进行比较,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对新知的探索中,也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二、引导猜想,为学生动手探究助推

【案例2】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出示以下三组数据:

(1)2、4、7 (2)3、5、8 (3)7、8、9

问:上面的三组数据,到底哪一组数据的纸条可以围成三角形?

师:大家的猜想结果不一样,该怎么办?该怎样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呢?

生1:用纸条摆一摆。(学生通过摆纸条发现第三组纸条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而另外两组不可以)

师:为什么有的能围成,有的却围不成呢?你能发现可以围成的三角形的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生2: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要大于第三边,才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等于或小于第三边,就不能围成三角形。

……

【反思】猜想是学习、研究数学的好方法之一,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学习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发展数学思维。在上面的案例中,教师积极创设猜想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并让探究的活动指向问题,即三角形三条边长短之间的关系,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也有效地提高了探究的深刻性。由此可见,操作前的猜测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引导猜想,为突破重难点架桥铺路

【案例3】三角形的面积教学片段

师(用课件出示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它的面积怎么求呢?

生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如果想让它的一半种上黄瓜,只有一根绳子,你有办法可以把这块地平均分吗?

生2:把平行四边形的对角连接起来。(通过演示,学生都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就是一个三角形)

师:你能依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来猜想一下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

生3: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

【反思】怎样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一般学生容易记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但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要“÷2”学生理解不透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借助直观的现象,推测图中三角形的大小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即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并借此深入探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种直观猜想更利于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公式,自由自在地徜徉数学世界。

四、引导猜想,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案例】四则混合运算应用题的教学片段

应用题:有一堆苹果,每次运走30箱,需要36次才能运完,现在准备30次运完,每次要比原来多运多少箱?

(学生经过思考后,列出:30×36÷30-30)

师:还有别的解法吗?

生1:可以列成30×(36-30)÷30的综合算式进行计算。

师:能具体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1:原来要运36次,现在只运30次,多出了6次,每次为30箱,也就是说多出了30×6箱,把这些多出来的箱数再除以30次,得出的数字就是现在比以前多运的箱数。

【反思】“求异”是数学猜想的灵魂,没有了求异思维也就没有了猜想。在以上的案例中,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猜想,学生一开始用最常规的算法来列式,经过教师的一再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解题方法,对知识就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可见,通过数学猜想,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不断激活学生新的学习状态。

总之,猜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小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利用猜想的手段让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猜想在数学学习中的乐趣和价值。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