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数学论文范文,小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我图画我心——浅谈借助思维导图来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

  • 投稿ones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986次
  • 评分4
  • 29
  • 0

江苏苏州市金阊外国语实验学校(215000) 刘东卫

美国康奈尔大学诺瓦克(J.D.Novak)博士根据奥苏贝尔(David P.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最早提出了思维导图这一概念,并将思维导图运用到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提倡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而思维导图就是一个合适的载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与推理,动手画一画、写一写,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这样知识的掌握也比较牢固。

一、整体设计思维导图有助于明晰学生的探究方向

思维导图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了支持与帮助,通过思维导图教师能够更清晰地呈现知识的框架结构,更加有条理地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将教学的主要概念和原理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简明扼要地表达概念的逻辑关系,呈现概念的地位以及相关性,以便学生发现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六年级新学期的第一堂课,我将五年级下学期和六年级上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对比,设计成思维导图的形式(详见图1)。这样的新旧对照,便于学生了解新学期要学什么,新内容与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有什么联系,便于师生整体把握教材,增强学习的信心。

二、动手制作思维导图有助于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师应该先将思维导图的思想与方法示范给学生。在构图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科学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衔接知识、疏通思路。在教学中,教师做好上面的示范之后,应该及时组织、引导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规律、方法进行归纳整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加工建构出一个个可用的思维导图。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亲自操作感知,能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学生在学习五年级确定位置这一节内容时,学生之间经过交流,然后各自操作完成设计。下面是其中一个同学的作品(详见图2)。从图上可以看出,该同学不仅罗列出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的要点,还罗列出易错点并提出解决方法,这些都是学生在实际练习中遇到过的问题,她能做个有心人,用导图的形式整理出来,实在难能可贵。此外还有拓展性知识、介绍经纬度等,这样可以开阔视野,增加确定位置教学内容的厚度。真的是一图在手,解题无忧。

三、整合思维导图有助于构建学生的探究体系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整体认识,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结构关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在整合思维导图时,要注重将问题纳入知识网络,这样可以迅速检索出所需要的知识线,做到触类旁通。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动手和动脑思考,使他们能够从整体上掌握基本知识结构和各个知识间的关系,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概念网络。

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时,这部分内容涉及的概念很多,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等。通过思维导图形象地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融合在一起,更便于学生掌握。图3是某位学生整合的思维导图。

四、延伸思维导图放飞学生的探究意识

通过思维导图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它对于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都有巨大的帮助。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去记下教师的每句话和阅读一长串句子,而是积极地对关键字进行加工、分析和整理,并和教师积极地对话。另外,思维导图还非常有利于开发学生的空间智能,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和学习空间,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让学生自己体验和经历过程。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充分发挥各自潜能,去领略数学的奥妙,去体验探究的乐趣。如《倍数和因数》这一单元,知识要点多,概念之间错综复杂、彼此交互,而运用思维导图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而我们的学生并不满足于对书本上知识的整理,还拓展到课外知识,将哥德巴赫猜想带入学习中,提高学习兴趣。(详见图4)

总之,思维导图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能创设一种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形式,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创造力得到开发。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思维导图引入教学,为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责编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