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数学论文范文,小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 投稿郝强
  • 更新时间2016-03-14
  • 阅读量318次
  • 评分4
  • 75
  • 0
  [摘 要]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以及教学手段的不断发展给现代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选择。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应分析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从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四种不同应用入手,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高效地自主学习,更好地从学习知识本身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主探究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5-040 
  一、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习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思维方式的拓展、学习习惯的树立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在课程标准的更高的要求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课堂教学的需要。同时,自主探究模式在原有模式上进行了发展,教师的角色从单一的教授者转变为集组织者、引导者、解惑者于一身,这就要求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运用多种手段,更加直观化、形象化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感知度差,注意力难以集中 
  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的编写要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的特点,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将现实的例子或生动的故事引入课本。但是课堂教学与教材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分离,加上教师多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没有结合学生情况选取适合的教学素材,导致学生对学习内容兴趣不高,在课堂中容易出现走神的情况,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学生与教师课堂双向沟通较少,课堂效率低下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负责授课,学生只负责听讲。这种单一的“一对多”的方式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弊端,如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而一些基础不扎实的学生,遇到难点时容易产生逃避心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越少,对学生的学习程度越难掌握。 
  三、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1.细心观察学生兴趣倾向,适当选择教学素材 
  课堂教学引入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在前期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积极与学生沟通,关注学生的兴趣倾向。但仅仅是课堂上的沟通是不够的,教师更应该在平时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观察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兴趣爱好,针对学生的认知特征选取合适的教学素材进行课堂教学引入。只要教师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就为教学中的互动以及教学效果的检验起到促进作用。 
  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由于这节课是以教学分数的意义和相关概念为主,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学内容十分枯燥、乏味。因此,在课堂教学引入时,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日常感知着手,如将一个苹果分成不同的份数,从而让学生了解“、、……”的直观感受以及实际运用,将较为枯燥的教学内容转变成学生可理解的知识点。从生活感知切入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衍伸到后面的教学。 
  2.设置合适的教学场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小学数学知识虽然浅显,但是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这就给教师授课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教师在选择教学情境时,应创设具体的生动的场景,积极开展情境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学生是否对该情境感兴趣,是否乐意参与其中?如果采用教材中的情境,有没有更优的场景来配合教学?正确选择教学情境,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起到了关键作用,应受到教师的重视。 
  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创设“小百货店”的情境,将全班分成五人小组,小组内部自行分配好各种角色,进行模拟买卖物品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出现了找错钱、给错货等状况,正是这些“错误”使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有趣。学生在一种自由、开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学习效率自然更优。这种情境模拟的例子在教材中比比皆是,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选取,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提高实际应用的能力。 
  3.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突出数学应用价值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极弱,简单的课本和有限的模型并不能满足学生的认知,适当地加入新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听到、看到,眼、耳一起进行互动,实现直观信息的传输,学生的注意力由此更为集中,激发更深层次的思考。这种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认知平台,让学生在更多的信息中进行自我筛选,自我探究。 
  如教学“球”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示生活中各种球类的应用,并辅以较短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立体地认识球,区别球与圆的不同之处,从而建立起三维的认知能力。从生活中的模型入手,采用动态的、多彩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建立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代入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4.精简习题,降低反复练习的频率 
  传统教学已走入“教授——练习”的循环怪圈之中,甚至有许多资深的数学教师也认为,大量的练习对于数学教学是十分必要的。然而,这一理论并不适合正处于成长期和发展期的学生。小学数学理论更强调数学的应用能力,旨在让学生从数学学习中培养思维能力,更好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多选取具有高度代表性及概括性的习题,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举一反三。 
  如教学“分数乘法”时,原有习题中有一道题为“×8”,教师可以结合之前学过的小数的知识点,对该习题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变成“×0.8”。让学生在学习分数乘法的同时,也巩固了之前所学的小数的知识点,真正能做到举一反三。 
  四、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从来都是遵循着“教无定法”的一般规律。在课程标准更高的要求下,教师应积极完成教学方式的转变,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结合自主探究中的可取之处,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主,多了解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加强师生互动,给学生一个自由、愉快的学习环境,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通过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提高,还是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不断进步与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祈晓峰.小学数学课堂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18). 
  [2] 谢文静.网络多媒体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教育研究,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