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数学论文范文,小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小组合作学习,给课堂插上腾飞的双翼

  • 投稿Boye
  • 更新时间2017-07-21
  • 阅读量396次
  • 评分4
  • 61
  • 0
小组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目前,学生缺乏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合作学习中普遍存在“合作流于形式”的现象,严重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与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观背道而驰。为此,笔者结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高年级的教学实际,谈谈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找准合作的兴趣点——有效合作的前提

兴趣是从事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学生对合作学习有兴趣,才可能全身心投入。教师应善于找准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点,在这个点上巧妙设计问题,提出合作任务,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情境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教学“生活中的比”的“比的认识”时,教师采用“我是小侦探”的方法设计了“珠宝店发生了特大盗窃案,现场只留下一个脚印。警方抓获三名嫌疑人,他们的身高分别是155cm、175cm和190cm。名侦探柯南抵达案发现场后,只量了量脚印的长度是25cm,就锁定了罪犯。”的故事情境。

这个情境能吸引学生观注的有三点:一是故事性强;二是涉及破案情节,迎合学生爱动脑思考的特点;三是问题的提出能给学生留下想象和推理的空间。除此之外,这个情境的设计之妙,还在于将故事情境与数学知识——“比”巧妙衔接。这个导入学习的情境触碰了学生的兴趣点,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发言,为学生的合作学习、交流推波助澜。

2.明确任务,合作学习有指向

合作学习应有趣更应有效,而有效开展的前提是让每个学生明确合作的任务,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这样合作起来才能避免盲目性。

如,教学“比的认识”时,教师提出合作任务:量一量,找出身体上的“比”,如我的腿长与身高的比是___;我的头围和腰围的比是___。你们还可以发现哪些身体上的趣味“比”?

这个问题兼具趣味性和实践性,促使学生主动讨论、测量以及归纳。小组分别测量后,探讨出身高与双臂平伸的长度之比大约是1∶1;腿长与头长之比大约是4∶1;身高与脚长之比大约是7∶1……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回顾课始的故事情境,“如何锁定罪犯”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二、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有效合作的关键

教师要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并在重难点上设计合作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现自主构建的目的。如果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偏离了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那么合作也就失去了意义,难以服务于教学,也难以增长知识和提高技能。

自主、合作、体验旨在改变和颠覆传统的“给与”与“接受”、“讲”与“听”、“灌输”与“仓储”的学习模式,而实现这一课堂翻转的前提是明确的学习任务。因此,学习任务的设计应基于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重点处巧设任务,在难点处设疑,是合作有效、课堂有效的前提和保障。

如上文提到的“我是小侦探”的情境创设以及身体上的“比”的探寻,与“生活中的比”息息相关,是“生活中的比”的“比的认识”的重点,教师在这些点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合作的有效性毋庸置疑。

又如,教学“数据统计”的“扇形统计图”时,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扇形统计图的制作以及读懂扇形统计图,并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因此,教师应围绕这个重点设计本节课的合作任务。

教师首先呈现“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让学生根据宝塔图说说应该如何健康饮食。接着,教师呈现了笑笑一家三口一天中各类食物摄入量和各类食物摄入量占摄入总量的百分比的统计表,如下: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表中百分数的意义,再呈现笑笑一家三口一天中各类食物摄入量占摄入总量百分比的扇形统计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然后,教师给出新的信息:笑笑家每月各项支出占比为伙食水电45%、购买衣服22%、文化教育21%、其他12%。并提出任务:请根据以上信息,仿照笑笑一家三口一天中各类食物摄入量占摄入总量百分比的扇形统计图,小组合作制作笑笑家每月各项支出情况的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的应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从情境的创设—统计表的呈现—统计图的探讨—统计图的制作,整个过程紧紧围绕着本节课的重难点巧妙开展合作活动,突出了合作的有效性。

三、巧设互动活动——提高合作的有效性

1.开展合作游戏,使学生动起来

游戏是促使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的纽带。游戏的主要特点是“合作+趣味”,教师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设计学生爱玩的游戏,以游戏提高合作的有效性。

如,教学“分数混合运算(一)”时,教师设计了“接龙游戏”的活动情境:操场上有男生35人,女生25人,其中跳绳的人数是踢足球的人数的

,踢足球的人数是操场上总人数的

,跑步的人数是踢毽子的人数的

,踢毽子的人数是跳绳的人数的

。接着,教师出示合作任务:从提供的情境中选择相关信息,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将所提问题的答案作为已知信息继续接龙。

2.强化师生互动,增加合作环节

小组合作不仅仅是生生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如,教学“分数混合运算(一)”时,在”接龙游戏“之后,教师可以再围绕情境,巧妙设计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强化师生间的交流。

师:操场上总人数是多少?

生1:35+25=60(人)。

师:踢足球的人数是多少?

生2:60×

=30(人)。

师:跳绳的人数是多少?

生3:30×

=12(人)。

师:踢毽子的人数是多少?

生4:12×

=9(人)。

师:跑步的人数是多少?

生5:9×

=6(人)。

师:你们可以分别列出求踢足球、跑步、踢毽子和跳绳的人数的综合算式吗?

以上教学活动,教师以问题为指引,逐渐启发学生思考,加强了师生互动,为学习“分数的混合运算”奠定了基础。

四、找准课内外的衔接点——加强课外合作与互动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往往只关注于课内的互动与合作,而忽视了课外的合作与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学中,教师应把握课堂知识与课外活动的衔接点,巧妙设计课外实践活动,实现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加强学生课外的合作学习。

如,教学“生活中的比”时,教师让学生在课后寻找生活中的“比”,如观察芭蕾舞演员跳舞时的情境,思考为什么芭蕾舞演员要踮起脚尖;观察埃菲尔铁塔的图片,重点观察铁塔的上下两部分的长度比;观察断臂维纳斯,体会美丽的黄金分割比值……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和讨论,拓展了课堂所学,强化了“比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意识,也实现了课内外知识的完美整合。

除了上文提到的合作学习的四个策略之外,要实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还应注意小组间科学合理的划分和对学生合作的参与过程的评价,注重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将小组合作与自主学习相结合,避免合作的形式主义,突出合作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学习方式,将这一方式引入数学课堂,既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

 

[1] 陈惠芳.基于生态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问题与对策[J].上海教育科研,2012(3).

[2] 薛正斌.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4(01).

[3] 杨家萍,杨家玉.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5(8).

[4] 刘敏.小组合作理论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13).

[5] 黄彬茹.妙用小组合作,成就睿智数学课堂[J].学子(理科版),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