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物流管理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物流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开发

  • 投稿一朵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806次
  • 评分4
  • 46
  • 0

文/王桂花

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企业输送合格的高技能物流人才,为了达到高职物流学生培养的职业性和针对性,高职物流人才的培养过程离不开企业的参与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物流人才的关键力量,要承担起技能型物流人才的培养重任,就必须深化改革,培养真正为企业所接受的高素质高技能物流人才。如何基于校企合作构建高职物流实践教学体系,加强物流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对接融合,是当前物流人才培养改革的重中之重。根据教育部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据,2010年我国大专以上物流人才需求量为30万至40万人,在职人员培训需求为100多万人。但目前物流人才数量、质量和结构都不能满足物流产业发展的庞大需求,物流人才的极度匮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极大地阻碍了我国成为物流强国的发展速度。国内学者对高职人才培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李选芒等提出了以“职教融合,工学交替”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张永良等从“订单式”培养的内涵出发,探讨了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订单式培养有效机制的建立,孙诚等探索了“校会合作、校企合作”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强调“校会合作、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提升内涵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世界发达国家在高职培养模式上已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如德国的 “双元制”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教育、美国和加拿大的“合作教育”模式、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澳大利亚以行业为主导的“TAFE”模式等。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物流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企业输送合格的高技能物流人才,为了达到高职物流学生培养的职业性和针对性,高职物流人才的培养过程离不开企业的参与。高职院校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加强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五对接五融合”,即通过“专业方向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核心课程与职业岗位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实现“学校与物流企业的边界融合、核心课程内容与物流岗位能力要求的融合、师生与公司员工身份的融合、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物流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融合”,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成多个阶段进行穿插,形成“校企互动对接、多阶循环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一一企业”两个育人主体、两个育人环境的多次交替循环,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通过“知识

技能”、 “学习一一应用”的多次循环和反馈,实现知识和技能的牢固掌握和循环提高,使人才培养质量持续升级,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推进“校企互动对接、多阶循环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职院校必须克服“重理论、轻实践”传统课程体系缺陷,深化企业合作,使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与企业用工计划紧密结合,将物流实践教学细分成多个阶段,实现与理论教学的合理穿插,强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物流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基于校企合作的物流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企业物流流程和岗位能力需求,明确学习目标,结合自身优势科学地选择就业岗位,避免盲目选择带来的频繁跳槽,做好自己的物流生涯规划;使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确保了人才培养的专业对口和高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克服用工瓶颈,降低人员招聘成本,缩短新员工适应期和前期培训时间,使员工尽快融入企业,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和学生学习规律,分别针对通识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将实践课程体系分为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创新实践三部分,然后将三部分进行细化,分成多个构成和阶段,根据学校和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穿插实施。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物流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施策略

实践教学的实施主体主要在于企业,实践教学成效取决于企业的参与和融合。高职院校要深化与企业的合作,改变现在校企合作仅限于一纸协议的现状,创新校企合作形式和机制,通过开办“校中厂”和“厂中校”,加强校企在教学、师资、实训等方面合作,挖掘各方共赢利益点,使学校、教师、学生、企业多方形成共赢利益体。如经贸物流加强了与苏宁电器、苏果超市、邮政速递物流、熊猫华格、顺源物流、雨润集团等合作企业的深度融合,如苏果合作建立了华润苏果“校中厂”实训基地,实现了学生的企业认知和轮岗实习,为苏果提供日常运营需要的人员;与苏宁合作,建立了“厂中校”校外实训基地,帮助苏宁克服了销售旺季的人员短缺,解决了学生企业认知和顶岗实习的问题,同时还加强校企在教学、师资、实训等方面合作,使学校、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多方受益。

高校需要根据合作企业的实际忙闲程度、运行情况弹性安排教学过程,尽可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多阶段穿插,帮助企业解决人员短缺和繁忙阶段的用工瓶颈问题。建立和完善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全过程教学管理和监控制度,由单一校内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向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教学活动拓展,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各类实习教学的过程监控和反馈,持续提高教学质量。如针对不同企业不同岗位,建立和完善全过程;实践教学管理和监控制度,如苏果的实习采用“学校和企业”共同监管的模式;苏宁的实习采用了企业全真环境的考核,完善由企业来进行管理和考核,专业老师负责协调指导工作。

实践教学的成效依赖于高效专职和企业兼职老师的共同指导。目前,包括江苏经贸在内的很多高职院校都采用了“一来二去”的校企互动机制,实现了企业人员来学校授课、老师和学生去企业实践的过程。但当前企业员工缺乏上课艺术、高效教师偏离社会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弱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指导教师和培训师团队,因此应加大校企互动力度,长期实施“互兼互培”,高效教师和企业员工都到对方去兼职和培训,实现师资和员工的长效发展。如让高校老师每两年集中抽出一学期或者一学年全职到企业实践,系统深入地了解企业的物流工作过程、物流岗位需求、企业文化等等。一方面可以提升自身物流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企业员工培训,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帮助企业员工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提升理论指导实践能力和教学艺术;让企业人员走进高效课堂,加入高效师资和学生培训行列,一方面提自身高理论总结能力,另一方面帮助老师和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如此一来,可以形成一支稳定、持续成长、服务能力强的指导老师和培训团队。

实践教学因为内容灵活、场地跨域大,需要管理、检查和反馈的环节更多,涉及到学校、企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等教学组织、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实习与就业等方方面面。在目前的高职教育模式中,普遍重视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阶段,检查和反馈阶段普遍薄弱。实践教学的检查和反馈涉及到实践教学文件、实践过程管理、教师指导实践情况、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开放记录与规范管理以及校企合作项目开展等多个方面,甚至更细,如实践教学管理涉及到前期安排和准备、指导老师配备、学生与企业实习协议签订、实习学生的纪律管理和衣食住行管理、实习后的总结和建议等等。这些情况的反馈是优化实践教学成效、加大校企互动融合的重要依据。因此,实践教学的开展还需要构建校企信息反馈平台,注重计划、实施、检查阶段的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的反馈和优化,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可持续性。

基金项目:江苏省现代物流协会重点课题(JSXD2013002);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重点课题(2013JSJG082);受江苏省“青蓝工程”和“333工程”资助。

(王桂花: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