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人力资源毕业论文范文,人力资源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酒店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

  • 投稿农夫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877次
  • 评分4
  • 53
  • 0

蒋 婷 刘 霞 孙淑荣

(济南大学,酒店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2)

摘 要:当前的高校酒店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对学生群体综合素质、专业认同感和就业取向的关注。文章以学生职业发展为视角,提出了酒店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的优化方向,并提出了划分学生群体层次,采取动态分流政策及差别化培养模式等优化建议,以更好地实现学生职业发展及个人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4-0211-02

收稿日期:2014-10-29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济南大学教研项目(JZC1318 )、济南大学教研项目(JZ1217);济南大学酒店管理学院教研项目(JYXM001-2014)、济南大学酒店管理学院教研项目(JYXM011-2014)资助

作者简介:蒋婷( 1978-),女,山东济南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酒店管理;刘霞(1991-),女,山东临沂人,本科生,研究方向:酒店管理;孙淑荣(1975-),女,山东平度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随着酒店业的迅速发展,高等院校陆续开设酒店管理专业以适应市场需求。但在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所培养的专业人才与酒店行业所需人才不对口。目前相关文献多从供给角度探索如何培养酒店行业所需人才,从校方、酒店业及学生自身三方面分析问题和原因[1-2],但在对学生原因进行分析时缺少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群体微观细致的分析,缺乏对学生群体需求特点的探究,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基于学生职业发展视角探索培养模式的研究更为鲜见。本文在对学生深度访谈的基础上 发现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学生自身职业发展与成长的视角,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方向和建议,旨在实现该专业学生最优、最适合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同时满足酒店行业的人才需求。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深度访谈法,通过拟定访谈提纲、并结合现场灵活提问的方式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深度访谈,通过深入调查本专业学生群体探析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二)数据收集

研究选择济南地区四家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或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方向))本科学生展开调研。共访谈了24名不学生,其中大四学生10名,大三学生9名,大二学生5名,男生11人,女生13人,受访者均有酒店管理相关工作实践经验,其中大四学生都曾在一线或二线城市四星级或五星级酒店前厅部/宴会部/客房部/餐饮部实习半年,大三学生正在实习。调研共历时两个月。

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层面

1.专业技能缺失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技能不足。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缺乏实际应用型技能,这种“蹩脚”的人才对酒店行业的贡献有限。因此,由于自身能力的局限性,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个人职业发展也必然受到影响。

2.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低

专业认同是对所学习的专业和研究领域的一种认可行为[3]。专业认同包括对自己已经拥有或将会拥有某一群体成员身份的认识,对所学专业,所归属群体的态度情感以及相应的行为表现,调研发现58%的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比较低。

(二)学校层面

1.教学与实践脱节

学生所学的酒店管理专业知识部分滞后。教学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所学理论空洞、滞后,与鲜活的酒店工作形成“两张皮”[4]。导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产生恐慌心理。

2.职业发展定位模糊

对本专业的职业发展定位模糊,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大多数的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改从别的行业,大多数在酒店基层干1到3年后跳槽。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酒店行业的职业发展定位的不确定性使很多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及今后的发展前景不被看好。

3.教学设施和师资水平不足

学校教学硬件设施及教师水平有限,学校教师的“双师”素质不足,作为学校教育来讲,想要培养一批优秀的酒店管理人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对学校的硬件设施与教学水平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4.酒店实习管理偏差

学校对学生的实习意愿缺乏充分了解,实行“一刀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非行业就业意愿学生的职业发展;实习目标制定不明确,通过实习想要学生达到什么目标,学校方面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没有明确的反馈给学生,致使实习流于形式,学生实习的动力不足。对处在实习岗位上的学生缺乏及时的指导、沟通、管理,导致部分学生对酒店实习满意度低,甚至产生对酒店行业的不认同。

(三)酒店层面

1.没有实现与学校的信息无障碍沟通

作为学校培养模式创新的源头活水,同时也作为酒店业吸纳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酒店业没有及时将最新的管理理念与用人标准传达给学校。使得学校培养的学生与酒店业所需人才存在差异。

2.没有提供给学生督导层实习岗位

学生到岗位实习,主要集中在餐厅服务员、前台接待、客房部服务员等基层服务领域,对于一些管理领域或酒店运营领域几乎没有接触,使得学生即使身在酒店,但也难以接触到酒店业发展的管理理念及行业信息,更难以锻炼管理能力和专业素养。

三、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归因

(一)初级发展阶段的必然性

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培养模式及指导思想一直处在探索和不断优化当中,没有形成科学和完全成熟的培养模式及理论体系,并且本科院校值得借鉴的成熟的理论体系甚少,导致在人才培养中产生诸多问题 。

(二)文化背景的制约

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及人们对酒店业行业服务性质认识不到位,很多家长依然抱有落后的观念,直接影响孩子就业的积极性及对自己所从事行业的正确认识。这种文化背景的制约使得部分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认识不到位,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酒店业就业的动力不足。

(三)人才录取话语权的缺失

学校在人才选拔上受制于相关政策的限制,没有具备明确和完备的录取标准,宽泛的标准使得招收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力水平、综合素质、身体指标差异很大,增加了学校培养的难度和成本。

(四)忽视对学生职业发展的关注

缺乏对学生群体之间共性与个性的认识,没有做到对不同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学生进行分类,忽视了对学生职业发展的关注,使得探索出的培养模式缺乏灵活性和对不同群体类别的适应能力。造成部分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脱离主流,产生对自身职业发展的迷茫感及自身能力的怀疑。

(五)培养模式没有明确的定位

由于缺乏准确的定位及对该定位的自信力,使得学校培养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没有完全满足酒店业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标准,只能被酒店安排在基层,做较长期的基层服务工作,职业背离的学生非常多。另外,定位过高使学生过度高估自身能力,影响学生个体的职业发展,

四、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优化方向与建议

(一)基于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

以研究学生群体为基础,以提升学生个人能力、专业素质等为目标,帮助学生制定自身职业发展规划,探索适应不同群体的培养模式。职业发展核心理念主要由学生和学校两个主体的相互配合构成。一方面,以突出优势和统筹兼顾的理念为基本思路,关注学生自身职业发展,关注学生个体能力水平及综合素质的差异及其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认同感,对学生进行动态分流,实现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差别培养的模式,将优势教学资源放到综合素质和能力突出的学生身上,同时兼顾其他学生职业发展的选择和引导。另一方面,学生自身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由学校专业老师及酒店高层管理人员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或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学生正确引导,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及行业,确保规划本身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二)基于职业发展的培养模式优化方向

培养模式的优化方向上围绕学校和学生两个主体展开,酒店行业起到协调配合和检验的作用。优化方向主要有分析学生自身具备的条件,如身体条件、个人能力、专业认同感等硬性指标;学校根据其条件对学生进行甄选及动态分流;分流后实行差别化的培养政策,如酒店实习的差别化安排、由实习生组成的实习酒店参与者的差别化选拔、针对不同能力水平、综合素质和专业认同感的学生群体所提供的课程设置及锻炼平台。

(三)基于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优化建议

1.增强新生专业认同感

要做好新生入学的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学生组织,有针对性的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关心并解决新生生活中的心理问题,引导其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偏差,调整心态,尽快投入到对该专业的学习中去。

2.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发展定位

作为学生自身,在学习专业知识及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发现自己的优势及兴趣所在,明确自己适合的岗位;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由老师有效地引导学生设计切实可行和科学的职业发展目标;业内资深管理人员与学校专业老师交叉轮岗,业内人士在校授课,引导学生对职业发展的人生思考,正确对待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专业教师不断丰富行业经验,提高专业素养和水平。

3.结合学生综合素质及专业认同进行动态分流

动态分流的实质是根据学生不同的职业发展规划提供不同的教学方法、师资力量和实习安排。分流后主要包括三种支流群体,即专业认同感高且能力过硬学生流、专业认同感高但能力稍差学生流、学专业认同感低学生流。具体措施包括,每个学年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认同感进行评估,对各方面素质达到相关要求的划入重点培养范围;对于不够要求的充分调查其专业认同感,有强烈愿望在酒店行业发展的,应将其划入重点培养范围,并在大学四年通过学校与学生共同努力弥补强化其能力 。综合实习安排时对于专业认同感强并且各方面素质过硬的学生优先安排最好的酒店实习;对于专业认同感强但综合素质稍差的学生根据其意愿考虑安排其余酒店实习;对于学习三年感觉酒店管理专业不适合自己,或者毕业后不打算从事酒店管理行业工作的学生,根据其意愿自主安排实习活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包富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实习消极心理实证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12,38(4):90-92.

[2] 王明艳,张磊,许二凤.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实习心理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9(7):30-31.

[3] 王顶明.对专业认同有关概念的理论述评[J].学园报,2008(2):36-38.

[4] 余伶莲.旅游专业酒店实习相关问题探讨[J].滁州学院学报,2006(8):27-30.

(责任编辑:王兰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