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人力资源毕业论文范文,人力资源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临床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 投稿游子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564次
  • 评分4
  • 78
  • 0

杨东欣 YANG Dong-xin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上海 200433)

摘要:从临床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出发,本文首先从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与思想道德素质等5方面建立了临床心理学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建立了临床心理学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对比分析了各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效果,为现阶段高校和用人企业对学生综合能力测评提供一定的参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临床心理学;人才培养质量;主成分聚类分析;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3-0173-04

作者简介:杨东欣(1993-),男,河南郑州人,复旦大学本科在读,主要研究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的社会学方向。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临床心理学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自2001年以来,教育部批准开设的心理学专业的医学院校已有32所。目前,我国临床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大多由师范院校和综合类院校设置的应用心理学承担。然而,培养出来的临床心理学人才对病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不能很好地胜任临床心理学职业的技能需要,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较低,各个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也参差不齐,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对临床心理学人才的需求。因此,如何针对各高校临床心理学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以更好地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临床心理学人才的需求,成为各高校临床心理学专业和社会临床心理学领域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目前许多专家学者在临床心理学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大量研究。王艳郁等[1]比较了国内外临床心理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差别,依据布尔达模式,提出了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心理学人才培养目标方案;姚萍等[2]介绍了美国临床心理学培养模式,针对国内培训的现状,从两个方面总结了在国内进行临床心理学系统培训的相关建议;刘军等[3]调查了临床心理学研究生进行精神科实践学习的培训效果,得出精神科实习培训能够提高临床心理学研究生对临床心理实践的胜任力;胡丽萍[4]分析了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对象,为社会转型期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吉峰等[5]分析比较了我国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的5所师范院校和5所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侧重点,针对这些高校人才培养目前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应用心理学专业3+2人才培养模式的应对策略。

综上所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很少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相应的评价,且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忽略了人才的社会需求与实际培养质量的紧密结合。因此,本文在建立临床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聚类分析,对医学院校临床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分类测评,明确其优势和差距,为医学院校针对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合理的依据。

1 临床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构建

1.1 评价指标体系确定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急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与拔尖创新人才,高校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现代社会要培养的人才除了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道德修养等,还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根据以上分析,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分为素质目标和能力目标两个层面,素质目标反映了一个人才的内在修养,包括个人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能力目标则反映了一个人与社会互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能力,即人才的社会价值,包括个人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因此,本文从社会对临床心理学人才的需求出发,对临床心理学人才的素质从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与思想道德素质等5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再根据对文献的研究和临床心理学人才培养的特点出发,确定这5个方面的三级指标[6]。临床心理学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1.2 评价模型构建

主成分聚类分析方法是为了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对所考虑的众多变量,通过线性组合剔除其相关性或重合性,取出少数互相无关的变量,即主成分使它们反映原始数据的总体特征,并按照主成分得分对样本排序,再以这些综合变量作为聚类分析的新的数值数据,对样本分类排名[7]。因此,本文利用已构建的临床心理学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综合运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方法建立临床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具体步骤如下:

1.2.1 数据标准化处理

首先,根据各个医学院校的m个主成分得分,把人才培养质量处于相近水平的归为一类,人才培养质量相差较大的医学院校归于不同的类别;其次,计算各个类中主成分的平均得分,依据各类间得分高低进行类间排序;最后,根据主成分的得分对各类中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排序,与类间的排序综合分析之后进行新的排序,得出聚类分析结果。

1.2.7 综合评价

综合分析评价函数F和聚类分析的结果后,对各个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综合排序,以评价各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学校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为其提供相应的改进措施。

2 实证分析

2.1 数据收集及处理

本文针对各医学院校临床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高的现象,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临床心理学专业人才所提出的客观要求,设计发放临床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调查问卷[11],整个过程符合调查抽样随机性的原则,问卷的发放对象主要是有临床心理学专业的医学院校,因为社会中临床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大部分源自这些高校,调查的结果更能反映人才培养质量的真实情况。各个指标的满分为10分,样本的指标数据见表2。

2.2 模型求解

首先把选取的12项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导入spss19.0中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由此得到各成分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累计方差贡献率和成分矩阵,具体见表3-表5。

从表3中可以看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较大,需要先消除不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或重复性。通过计算得出各个成分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积方差贡献率,第一成分到第四成分的特征值分别为6.583、2.829和1.033,均大于1,并且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7.039%,可见这3个成分包含的信息量占原始数据信息量的87.039%,可以反应原始数据的大量信息,提取这3个主成分比较合适[12]。因此,本文选取前3个成分作为评价各医学院校临床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主成分指标。

根据表4和5,把主成分对应的特征根开方,用主成分系数矩阵中每列的系数矩阵和其相除得到的相应数据代入公式(3),得到主成分的表达式:

根据以上主成分表达式和综合得分的表达式,计算出10个医学院校的各个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并按得分高低进行排序,见表6。

从表6中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了实践应用能力方面的信息,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了知识能力方面的信息,第三主成分主要反映了心理与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信息。

最后,用SPSS 19.0对3个主成分做聚类分析[13],聚类的树状图如图1所示。由此可知,聚类的结果为{6、7},{1、3、4、5、8},{2、9、10}三类。再根据各个类别中主成分的得分进行排序,得到如下结果:{9、10、2、6、7、8、3、4、1、5}。

2.3 实证结果分析

①第一类{9、10、2},其主成分平均得分14.2547,分析表明这些医学院校培养目标明确,能够针对自身特点对临床心理学专业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同时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临床心理学专业见习、实习和社会实践工作做的比较充分,使得这些医学院校在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心理与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的评价都是比较高的,能为临床医学、科学研究、心理咨询服务以及心理学教学等领域提供综合素质比较高的临床心理学人才。

②第二类{6、7},其主成分平均得分8.5471,分析表明这些医学院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偏向于培养临床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大力开展实验等实践教学,同时与心理咨询中心、附属学校以及当地的一些企事业单位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实习场所,使学生能够较好的胜任临床心理学领域的职业需要,但是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相对薄弱。因此这些医学院校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同时,应加强对学生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

③第三类{8、3、4、1、5},其主成分平均得分4.1791,分析表明这些医学院校临床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没有形成自己的培养特色,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合理,且忽略了对临床心理学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这些医学院校应明确临床心理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完善课程体系,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培养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实习场所,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以此提高临床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质量。

3 结论

本文提出了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临床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从实际评价结果来看,本文的评价模型综合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优点,主成分聚类分析方法得到的综合排名比单独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的排名更加科学化、合理化。通过主成分分析降维,公共因子的提取、综合因子得分的计算等使得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同时通过聚类分析,将各医学院校临床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归类,便于针对性采取措施,加强人才能力的培养。所得出的结论简单直观地反映了不同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存在差异,有利于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为各医学院校临床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艳郁,孙宏伟,程乐森,等. “布尔达模式”在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心理学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一二四八”临床心理学人才培养目标释义[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02:38-39.

[2]姚萍.关于中国临床心理学系统培训的探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03:385-389,384.

[3]刘军,丁欣放,钱铭怡,等.临床心理学研究生精神科见习培训效果的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05:350-356.

[4]胡丽萍.社会转型期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7:105-106.

[5]吉峰,李淑玲,李雪梅,等.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3+2人才培养模式构想[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0:13-14.

[6]石华敏.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

[7]汪雅霜,矫怡程.“985工程”大学质量工程实施成效分析——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的实证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3,04:29-32.

[8]何悦,李岱素.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广东省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07:135-138,143.

[9]李秀楼,程霓虹,陈英等.运用主成分聚类方法评估综合医院临床科主任能力[J].中国卫生统计,2012,02:249-250,253.

[10]迟国泰,曹婷婷,张昆.基于相关-主成分分析的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01:111-119.

[11]刘鹏,王金凤.基于FA&CA的高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02:62-65.

[12]Ulrich Dillmann, Claudia Holzhoffer, Yvonne Johann, et 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gait in Parkinson’s disease: Relevance of gait velocity[J].Gait & Posture,2014(39),882-887.

[13]张延飞,徐辉.基于PCA和TOPSIS的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支持能力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10,19: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