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人力资源毕业论文范文,人力资源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关于创新博物馆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 投稿Su S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136次
  • 评分4
  • 62
  • 0

吴学婷 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部讲解培训室

摘要:在现代社会教育体系中,博物馆教育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本文就新形势下,创新博物馆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其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相关的探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博物馆 教育 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教育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要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就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工作。

一、博物馆教育的内涵、功能及特征

“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公众希望从博物馆收获更多历史与艺术的体验,博物馆也就成为了学校之外的重要教育机构。与学校教育不同,博物馆教育是“以实物为基础,通过对藏品进行科学研究,举办各种陈列展览,让人们在站立和行走的交替运动中,围绕着‘物’这个中心,依赖视觉、并辅以听觉、触觉等其它感官共同作用,通过观察、阅读、听讲或者触摸及操作等活动接受、加工和记忆信息的认识过程。” 英国学者肯尼斯?赫德森就曾明确指出,“博物馆及其陈列品的基本目的职能就是进行教育。”

提及教育,人们会想到知识传承。博物馆教育是广义教育的一种,同样具备知识传承的功能。除此之外,博物馆教育还具备思想情感的培育功能。博物馆的历史文化积淀厚重,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其教育的功能已超越了单纯的知识传承。置身于博物馆当中,面对祖先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很容易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教育常常被拿来与学校教育进行对比。认清这两者之间的异同,借鉴学校教育的长处,拓展博物馆教育空间,具有重要的作用。相比较而言,博物馆教育具有以下几点特征:第一,高度的自我教育。博物馆教育区别于学校灌输式教育,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博物馆中进行教育内容的选择,属于自愿接受教育。第二,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博物馆中的教育无所不在,除了展览讲解、专题讲座、教育活动等显性教育形式,博物馆的展品、环境都具有隐性教育的作用和意义。第三,无阶段性和重复性。这主要是和学校教育相比较,学校教育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教育内容,且不可重复,不同阶段学习不同的内容,博物馆教育不具有阶段性,且可重复。

二、创新博物馆教育工作必要性的再思考

以1905年民族工商实业家张謇在其家乡南通创办中国第一家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为肇始,至2013年中国博物馆数量已达到4165家。博物馆通过展览展示、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等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博物馆教育目前的现状来看,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这就是博物馆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仅国家博物馆一个场馆每年要接待八百余万观众、举办各类展览三十余个、开展近二十场专题讲座,博物馆已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4年9月,北京市政府出台了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提出中小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要参加一次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分别走进一次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抗日战争纪念馆,同时提出学校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课程要在社会大课堂完成。这同样也反映了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博物馆教育的重要作用。

但是,在博物馆教育面临发展的重要机遇的同时,也遭遇到一定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博物馆教育的单向灌输性、松散性。与学校教育采用强制性、标准化的教育形式即正规化教育不同,博物馆教育更多地是采用松散、自由的教育形式,这有利于打破正规学校教育的严肃性,而采取轻松活泼的形式,但是这会面临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由于博物馆教育更多地是侧重通过展览、讲解、讲座等形式对公众开展教育,这种教育由于缺乏对受教育者类似课堂纪律的约束,使得博物馆教育在主题教学过程中受教育者不遵守课堂纪律、松散随意地听课,博物馆教育工作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组织纪律,但教学成效却并不是很明显。

除了博物馆教育自身面临一定的问题之外,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对博物馆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发展给博物馆教育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以人为本理念的兴起。博物馆理论家史蒂芬.维尔曾将博物馆的发展概括为“从关注物到服务人”的变化过程。也就是说,过去的博物馆侧重收藏和展示,而现在的博物馆越来越关注为公众提供教育服务。随着我国博物馆教育事业的发展,博物馆被推向教育的前线,成为学校之外的重要社会教育机构,在此过程中如何转变传统的工作思路,做到以人为本这是有关博物馆教育,乃至博物馆生存、发展的重要问题。

第二,互联网(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兴起,人们在网络上就能接受到相关资讯和信息,在面临此种环境的冲击下,博物馆教育如何面临不被冲击对创新博物馆教育工作提出了深刻的要求。

综上所述,传统的博物馆教育工作形式、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的挑战对创新博物馆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创新博物馆教育工作的路径与对策

要提高博物馆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其在传授知识、传播文化方面的作用,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工作是目前博物馆教育工作者的主要抓手。

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与学校教育相比较而言,博物馆教育的性质是自由的,是一种较为灵动而富于变化的三度空间的实物教育。这种教育有自身的优势,但也存在缺陷。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博物馆教育过程中公众的参与程度,转变传统教育中根据教育者的意愿安排教学内容和形式,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进而引导受教育者主动思考,唤起他们学习的本能,这是博物馆教育的发展方向。

其次,加强对博物馆教育人员的培训工作。博物馆教育人员是博物馆教育的发动者、实施者和承担者。自身素质的高低对博物馆教育的取得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个优秀的博物馆教育人员应具备历史学、艺术学、考古学等多学科知识,同时还应善于运用语言表达技巧、掌握临机应变能力。因此,除了自身加强学习,博物馆还应该定期举办针对教育人员的培训活动,提高博物馆教育人员的业务能力。

再次,优化博物馆教育的环境。博物馆教育环境的布置、情境的设计对于博物馆教育效果的取得具有重要的影响。博物馆内部有很多部门,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职能,文物保管、展览策划、宣传教育,任何一项工作的完成都需要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策展人在展览策划过程中,开辟专门的教育空间,可以为博物馆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博物馆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优化博物馆教育的环境,为开展好博物馆教育提供坚实的基础。人们对于博物馆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陈列展览、教育和文化信息的传播,常常忽视了参观人群对于环境的感受。博物馆是民族的祖庙、文化的圣殿。徜徉在知识的殿堂之中,人们应该时刻树立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为自己和他人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第四,加强与学校的联动机制。学校教育与博物馆教育具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学校教育的某些优势为博物馆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如学校教育的正规化、标准化、课程化等)。博物馆可以加强与学校教育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开发系列课程、拓展教育空间,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资源优势来打造学校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这也是未来博物馆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博物馆可以依托陈列展览,针对有特殊需求的公众,分别开设面对幼儿、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以及社会工作者的博物馆系列课程,以专题讲解、专题讲座、探究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课程依据不同的学段设定难度系数,前后连贯,循序渐进。

当然,在制定和实施博物馆课程教育时要坚持严格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学校教育有针对不同学段、不同科目的课程标准。同样,博物馆教育也要制定专门的课程标准,并在实施课程教育时坚持严格的标准。为保证此标准的规范化与合理化,就需要加强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来开发博物馆教育资源,提升博物馆资源使用的质量和效果,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从中受益。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88

[2]余玉龙.试析博物馆教育的特性[J].中国博物馆,1988(3)

作者简介

吴学婷,女,1986—,江西抚州人,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部讲解培训室副主任,硕士,研究方向,博物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