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人力资源毕业论文范文,人力资源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论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 投稿崔胖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527次
  • 评分4
  • 79
  • 0

樊帆 中南大学 何纬宁 中国建设银行

利率市场化是指在金融市场供求关系的调节下,由借贷双方自主确定利率的一种利率调节机制。在这一机制下,双方自主协商,依照资金供求关系而非按照中央银行指定利率的原则确定相应的存款与贷款利率。央行放开对利率的直接约束,而采取其他宏观金融手段参与利率的调节,不但能减轻央行的调节压力,更能使得资金这一资源得到充分配置,减轻金融抑制的现象,有利于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与稳定。然而,利率市场化却是对于商业银行的一次严峻考验,特别是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已进入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关键阶段,如何应对已成为各大银行的当务之急。

一、国内外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1.国内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1993年,国务院公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其中提出“中国人民银行要制定存、贷款利率的上下限,进一步理顺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和有价证券利率之间的关系;各类利率要反映期限、成本、风险的区别,保持合理利差;逐步形成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的市场利率体系。”首次提出了市场化利率的概念,金融市场以央行基准利率为准,反应资本成本与风险,建立市场化的利率体系。这一决策拉开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序幕。

最初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是在银行业间拆借市场及债券市场展开的,1996年,央行建立CHIBOR协调银行业间拆建利率,并在当年6月放开利率,由拆借双方自主决定,成为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1997年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放开,1998年,国开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实行市场化发行债券,1999年,国债发行也开始实行市场招标的形式,由此银行业间及债券市场实现了利率的市场化。

1999年央行放开中资银行的大额存款协议利率,次年放开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的存款协议利率,2003年起,中资外资银行的英镑等外币小额存款利率放开,美元等外币小额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外币以及大额存款的利率基本放开。

2004年,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实质化的快速发展期,04年一月,央行扩大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定价区间,最高上浮70%,最低下浮10%,同年十月,放开贷款利率上限,同时放开存款利率下限。2006年月,浮动范围扩大至基准利率的85%,个人住房贷利率可下浮至70%。2012年,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最为关键的存款利率首次放开至1.1倍,并进一步下调贷款利率区间至基准利率的70%。2013年起彻底放开贷款利率,将贷款自主权完全交与商业银行。2013年起随着中国及全球经济增速的减缓,居民物价指数不断走低,基准利率不断下降,低利率水平有助于平稳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此后伴随着降息过程,央行进一步以10%的比例上调存款利率上浮范围,2015年3月1日起,存款利率浮动范围已上调至30%,再次上调10%已无太大意义,加之两会期间,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年内将完全放开利率,CPI不断走低引发降低利率的预期,预计下一轮利率调整时可能彻底放开存款利率,实现利率市场化。

2.国外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上世纪70年代起,美国,韩国,日本等一批发达国家与马来西亚,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相继开启了各自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并完成了改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从中反思和借鉴。

日本自1977年起开启利率市场化进程,先后采用放开国债利率,银行业间拆借利率,大额存单,实行浮动利率,进行窗口指导,直至1994年最终完全放开利率市场,实现完全市场化。韩国政府自1981年放开商业票据贴现利率,短时间内快速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导致银行业间利率飙升,政府被迫重新管制利率,市场化改革宣告失败,1991年后韩国政府开始重新稳步推行利率市场化政策,先放开小额贷款利率,后逐步开放大额存单利率以及中长期利率,最终实现利率的全面市场化。而发展中国家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则相对更加曲折,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较低,国内市场相对不够稳定成熟,经济增速的波动幅度大,都对利率市场化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如阿根廷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匆匆上马对利率问题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快速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大量资金流向非银金融机构,造成银行业生态瘫痪,政府被迫再次管制利率。次年由于恶性通货膨胀,利率又被迫放开,并于两年内完成了全面的市场化,这一举措不但没有遏制国内的恶性通货膨胀反而使得利率水平迅速上升,社会融资成本大幅提高,银行大量外借国际资本市场的低成本资金放贷,利差进一步扩大,企业无力偿付倒闭,银行业也因为外债无力支付破产,利率市场化进程再度终止。

同样在国外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银行业界也面临了巨大的危机与考验。利率市场化使银行由固定息差转入浮动,不确定性大大增加,银行为了提升存款量,占领更多市场份额,将不断上调存款利率,压低贷款利率,从而影响银行的收入水平,利率的快速变化也会使银行的系统风险增高,甚至出现亏损的可能。同时利率的大幅波动也可能会导致贷款违约率上升,使得银行坏账的风险大大增加,银行如对冲风险,提高部分贷款的利率,将抬升融资成本使企业难以承受,进一步加大坏账的风险。美国,台湾,日本等地区的商业银行在这一时期均遭遇了类似的危机。台湾地区银行在利率市场化后利润大幅萎缩,集体出现亏损,几年内数家银行倒闭,而美国中小银行在这一过程中也损失惨重,大量中小银行被大型商业银行所兼并。一些发展中国家银行如阿根廷,马来西亚等国甚至出现银行倒闭潮,以至于最后由政府重新监管,重建国内金融市场,终止利率市场化的进程。由此可见利率市场化对于各国银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银行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与日韩等国类似,均采用稳步推进,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推进的方式,经济发展水平与投资环境也相类似,这些国家已经出现过的问题值得我们注意与规避。

二、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中面临的挑战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依赖于存贷款业务,非银金融业务发展缓慢,占比低。在存贷息差固定的情况下,受益于中国经济近三十年来的快速发展,银行收入增长稳定,国民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使得银行的盈利增长得到了充分的保证,银行内部缺乏应对与改革的内生动力。经济高速增长下,企业贷款意愿强,贷款业务增长稳定,银行业也处于快速发展与扩张之中。在长期固定息差下,银行的创新能力也受到了极大地遏制,银行业间缺乏充分的良性竞争,储户对于银行的选择也不明显,客户依存度低。由于利率大体一致,除服务外,储户对于银行的选择基本与银行网点的分布挂钩,即前往距离自己最近的银行网点办理业务,银行缺乏吸引与留住客户的特色,储户的粘性不高。而各大行的服务水平普遍相同,之间没有明显对比,中小银行如通过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吸引储户,不但成本大,效果也并理想,因为储户最关心的是收益与安全,利率一致,长距离携带现金安全性降低,发生突发情况的可能性增大,其前往距离较远、服务较好银行的意愿不强。综上,大型银行在吸储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其银行网点及自动存取款设备分布密集,遍及全国各大中小型城市,存取款服务方便快捷,而中小银行网点分散,主要集中于大中城市,密度低,难以获得普通用户的青睐。目前虽然存款利率已经放开浮动,但各大行往往采取一浮到顶或者价格同盟的策略,并无太大实质意义。在贷款方面,中小银行也处于不利地位,大型银行在与企业议价方面处于优势地位,中小银行资金量相对不充裕,中小银行为争夺客户如采取降低利率或选择中小企业的方式,则可能面临盈利及风险问题。正因如此,中小银行近年发展虽快,但仍处于较为边缘的地位。

1.银行利润收窄,议价能力降低

我国目前银行营业收入的主要部分仍然来源于存贷款息差,我国银行业息差处于较高水平,高额稳定的利息差成为商业银行的盈利保证。一旦实行利率市场化,银行为吸引储户必然抬高存款利率,由于贷款利率放开,优质企业的议价能力明显提高,企业具有充分自由选择的条件,银行的议价能力下降。虽然银行可以通过提高高风险企业的贷款利率加以弥补,但优质企业是银行盈利的主力,银行整体贷款利率水平必然大幅下降,长期以来的盈利能力将受到质疑。2月利率浮动水平扩大至30%后,在银行业整体市盈率很低的情况下,银行股出现大幅下探,表现明显劣于其他金融类股票,在资本市场上也体现了投资者对于其盈利能力的担心。在各地区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几乎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美国中小银行破产被兼并,台湾地区银行业利差骤减等等,银行业息差下降并稳定于较低水平将成为现实,银行盈利收入大幅增长的时代可能就此结束。

2.行业竞争加剧,利率风险增大

同时银行业间的竞争也将逐步扩大,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差别极小,在历次利率波动调整中也往往采取攻守价格同盟的策略,消极应对市场化行为。一旦利率彻底放开,只要其中一家银行打破同盟,则同业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国建设银行在三月率先实行20%的上调幅度与其他大型银行拉开距离,走出了全面竞争的第一步。中小银行为了在竞争中抢占先机,在历次调整中均采取最高档一浮到顶的模式,虽然极大地扩展了市场份额,但提高了银行的风险水平,牺牲了银行的利润率。未来,利率的彻底放开,可能诱发大型银行与小型银行间的利率价格战,一旦出现问题,甚至造成部分银行破产的局面,对社会经济与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利率市场化后银行的利率定价及风险管理难度增大,必须考虑多方面因素,市场的流动性,宏观经济形势,竞争对手的利率价格,自身的利润水平,经济运行数据等多方面的情况,综合考虑定价。而由于资本市场局势瞬息万变,经济形势预期可能与实际存在偏差等因素,银行定价以及对利率未来趋势可能出现误判,给银行带来极大的风险。利率一旦实行市场化操作,其短期波动将不可避免。由于目前仍处于市场化初期以及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的经济新常态,利率短期波动将面临常态化,波动幅度也可能出现较大幅提升,利率管理的风险以及操作难度也将加大。未来利率水平的波动,也使得银行的决策与经营出现很大的不确定性,利率上升与下降产生的结构性风险将有银行承担,大大增加了银行利率管控的难度。由于利率短期变化大,存款人与贷款人可能提前支取或偿还,利率大幅提高时存款人可能频繁提前支取转存套取高额利润,在利率下降时贷款人又可能通过新借方式偿还贷款以获取更低的利率,造成银行现金流紧张,银行利润进一步降低。

由于利率的变化,贷款人违约的风险也将增大,利率快速下跌时,一些贷款人及企业有可能采取违约的方式降低自身损失,风险将转嫁于银行承担。信用风险管控难度较以往将显著提高。一旦出现风险,银行将产生坏账,不良资产率提升,而在息差缩小的情况下,银行将更加难以承受。

在以上情形出现后更有可能引发银行流动性的风险,一旦银行出现无法兑付的情况在中国目前高储蓄率低承受力的背景下势必引发雪崩式恶性循环,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果。

3.中小银行面临更大挑战

相对于大型银行,为了在与大型银行的对抗中取得优势,很可能采用提高存款利率,贷款给高风险企业以期获得更高贷款利率的手段,而中小银行面对风险的成受能力却更为脆弱,一旦出现破产问题,所引发的对银行业不信任的情绪,极易给金融市场带来大幅动荡。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均在利率市场化初期出现了中小银行大规模倒闭的浪潮。

三、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1.加快转型步伐,适应低盈利水平

面对即将开放的利率市场我们必须要提高自身对于利率市场化的认识,将精力转移到如何应对市场化的浪潮中。只有在对于风险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化风险为机遇,不做好应对的准备,只能被市场所淘汰。增强自身的危机感与使命感,及早化解期间所面临的问题。

受益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银行业已进入相对成熟的时期,必须对银行思维、业务进行转型,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保证银行业的持续发展。以新时代的思维审视整个行业,如互联网金融,手机客户,中小客户等等,充分发掘以往忽略的边缘市场,深耕细作,寻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较低的利息差额水平已经成为共识,更加合理的社会融资成本也是我国经济继续向好发展的保证,银行必须适应较低的息差,抛弃以往高额利差的幻想,在降低自身运营从成本上多做文章,稳定存贷款业务,保证主营业务不受影响,履行银行的社会义务与责任,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保障。

2.发展新型金融业务,加强金融创新

长期以来,我国金融业过分依赖于存贷款业务,非银金融业务占比很低,并且我国与美国采用类似的金融模式,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相互分离,这样虽然有利于控制金融行业整体风险,避免重蹈上世纪30年代的全球金融危机的悲剧,但也极大的限制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制约了银行业的发展。我国证券行业近年发展迅速,证券公司业绩保持持续增长。目前我国民间资本市场活跃,大量闲置资金催生了各类信贷投资公司,甚至于非法的地下钱庄、高利贷行业,随着不动产市场的逐渐低迷,一批原本投资于不动产的资金也将转移,由此形成了一个巨量的资金市场,然而另一方面,我国的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却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越来越多适龄就业人口走向了创业的道路,同样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而由于这些项目风险高,而银行往往更倾向于低风险的稳健行业,所以难以获得支持,以致其走上高成本借贷之路,风险更大。而证券投资不同于存款,需要由投资者自行承担风险,获得收益,推进中小型企业甚至小微企业的上市,辅以严格的风险控制机制,将成为解决以上问题的一种可行措施,证券业也将从中长期收益,进入较快的发展期,银行涉足证券行业便可从中获利,成为自身新的盈利增长点。近期,证监会已经研究为银行发放券商牌照,打破投行与商行之间壁垒的可能性很大,受此消息影响,银行股票近期快速上涨,反应了投资者的对此措施的认可与期待。大型银行在资金上的巨大优势,将成为银行盈利的保障,应尽快研究加以应对。

如今,P2P互联网金融发展如火如荼,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的新闻发布会上也强调,鼓励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然而近年银行业在此方面反应并不热烈,互联网P2P金融平台主要由一系列私营公司运营,这一类平台自身缺乏监管与风险控制意识,注册资本少,平台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甚至存在自融等庞氏骗局,以致引发大量P2P平台倒闭,其中最短的恒金贷仅数小时便宣告跑路,投资者面临极大损失。而另一方面,民间堆积的闲置大量资金需要疏解方向,企业与个人也需要新的融资渠道,那么由银行进行规范的P2P平台便是一种解决之道,也将成为银行利润的新增长点,使银行、投资者、借款人三方共赢。银行以其在金融业的权威可以充分获得投资者与借款人双方的信任,借助银行业成熟的风险管理与控制,规范了P2P市场,保障投资人的利益,银行的严格审核也可以避免金融类骗局的发生。P2P平台看似与银行自身的贷款业务相矛盾,实则不然,借款人出借人通过银行的平台交易资金池仍然掌握在银行手中,虽然与贷款业务有所竞争,但并不是完全取代的作用,银行贷款主要面向大型企业,相比较P2P金融则主要面向个人,并且伴随着平台的发展,银行可以充分吸纳社会闲置资金,将原本在其他信贷公司的资金回流至银行,对本身的存贷款业务影响不大。如今P2P平台发展并不成熟,银行介入该行业具有极大的优势,势必吸引目前各平台的资金、人气,否则一旦其他P2P平台发展成熟,被吸走大量存款,银行很可能重蹈余额宝的覆辙——货币基金本身原由银行代理,银行本应更具优势,但银行对该理财产品不够重视,导致余额宝做大,吸走大量银行存款,如此再采取措施只能是亡羊补牢,悔之晚矣。

手机金融与年轻一代用户,也是银行必须重视的服务和群体,如今手机已经彻底融入了年轻一代特别是90后、00后的生活,将成为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务的最佳平台。以往银行往往远离个人生活,日常交易主要由现金完成,而新生一代更加偏重于网络交易,银行业应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细节,利用自身优势,加快完成转型,巩固市场占有率,打破传统金融行业在老百姓中的形象,通过拓展自身的业务群体,及早培养消费习惯,将消费现金流,由支付平台、支付软件转移至银行。抛弃原有的二八客户思想,重视中小客户的服务体验与感受,实现客户群体更全面的覆盖。

3.化风险为机遇,加强风险管理

利率市场化对于中小银行既是巨大的风险,也是难得的机遇。利率限制的全面取消将使得各银行间的利率出现明显差异,网点分布将不再成为中小银行的主要限制,中小银行通过提高利率将有望吸纳更多存款,扩大自身的业务范围、提高业务量,通过自身的特色化服务,从大型银行中脱颖而出,形成分庭抗礼之势。但这一切的前提是风险控制,如果不能做到对于风险的把控,收益便无从谈起。中小银行必须对宏观经济形势做出准确估计,对各行业产业的发展与潜力有合理认识,充分考虑偿还风险,利率水平,行业周期性等因素,减少系统性风险,规避可能的损失。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不盲目扩大发展业务,推行积极稳健的信贷策略,适度投资高风险行业,严格规范审批操作,做到风险可控,并通过金融衍生类产品并对可能的风险采取对冲措施,保障银行和储户的利益,也有利于自身的健康发展。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并不能仅仅依赖于政策制定与实施,还有赖于资本市场的长期实践,才能最终形成稳定、健康的金融市场。对于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作为一个新模式,不可能完全估计其中的风险与问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经验,保持警惕,积极面对,才能应对好利率市场化这一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