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人力资源毕业论文范文,人力资源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李光耀的人才主张与国际猎头策略研究

  • 投稿玛丽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1019次
  • 评分4
  • 70
  • 0

肖韵芙 谢婷婷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摘要:本文通过简述李光耀的人才主张及理念,基于我国国情,研究新加坡的人才经验对中国沿海发达城市的启示。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李光耀 猎头

在这个全球一体化、竞争日趋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人才的竞争。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便是以独特的人才治国方略,使新加坡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一、时代背景与概况

新加坡有着长期的殖民历史。1821年到1945年,经历了英国、日本两国的统治,直至1959年才获得自治主权。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建国以来,面临着诸多问题:人口稠密、友邻不友善、没有腹地、自然资源十分贫乏和多元宗教背景。新加坡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复杂的殖民历史和多元民族构成,给新加坡带来了不同的文化,既是新加坡国家意识教育的推力也是阻力,形成新加坡国家发展的基石,也是新加坡进行国家意识教育的基础,产生并发展于这一基础的国家意识教育。

不过,经过50年的快速发展,新加坡政府领导人以其独特的执政理念治理国家,集东、西方文化之大成,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新加坡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新加坡十分重视人才,懂得积极吸引与留住外国英才,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使新加坡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迅速走向繁荣富强,成为举世瞩目的亚洲四小龙之一。

二、李光耀的人才主张及理念

在不同时期,李光耀的人才发展重点都是按照当时的国情及发展状况进行调整。1965年—1970年,此时新加坡处于经济起步期,注重发展教育;1971年—1980年,为了实现工业化时期,李光耀注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培养;1981年—1990年,处于国际扩张时期的新加坡,为走向海外,广招贤才,为我所用。在新加坡调整转型期从1991年—2004年,李光耀强调精英治国,着力培养吸引和使用高端人才,使其的人才主张及理念逐渐成熟。

(一)精英治国

“精英治国”即由最优秀的人才来领导国家,这是李光耀政府自新加坡建国之初就确定的人才治国方略。此思想是新加坡贫弱的自然条件和他自身的出身的背景、经历密切相关的。一个国家的人才培养必须考虑到这个国家的实际情况、实际需求,而不能盲目地跟从其他发达国家,不能照搬欧美大国的模式。李光耀说:“没好好培养人才,国家一定衰败。”李光耀治国的最重要的观点之一是“人才主义”,或称“精英主义”,他坚信人才是新加坡成功的关键,各领域的人才为国家作出贡献,前提是要对教育、训练及提高技能采取积极的态度。更为可贵的是,李光耀的人才观并不是完全针对政府机构,而是涉及到新加坡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着眼于人民大众自身的需求。

(二)人才培养机制

1.“双语”教育。由于新加坡是一个多宗教、多语言、多种族共存的移民国家,加上有很长一段时间是殖民统治,所以在新加坡独立后,李光耀制定了“双语”教育。“双语”指的是每个人本民族的语言和公共语言——英语。2.“精英”人才筛选与培养。新加坡“精英”人才是经过多重会考筛选出来的。在新加坡的小学(6年制)会进行两次分流,分别是“小四分流”和“小六大考”,两次分流都会根据成绩分成三个等级。目的一是方便因材施教,二是保证优秀的学生可以尽早脱颖而出。脱颖而出的学生继续学习并参加会考,直到通过A水准会考,优异者便可进入大学就读。

3.奖学金制度。为了能使成绩优异的高中毕业生(“A水准”)既能出国深造,获得最好的大学教育,又能保证他们学成后回来为国服务,新加坡政府实行了奖学金制度。奖学金制度的名目众多,最受瞩目的却是总统奖学金和武装部队优秀奖学金。总统奖学金和武装部队优秀奖学金,每年各有5名左右,大多获奖者被送到牛津、剑桥、哈佛等世界名校读书。

新加坡总统奖学金的前身是殖民地时期的英女王奖学金,现在是新加坡最高荣誉的学术奖学金。每年奖学金得奖人除了展示了在剑桥高级水准考试(G.C.E "A" Level Exam)和课外活动优秀能力外,必需具备出众的领导能力,并且要通过选拔委员会的面试。

武装部队优秀奖学金则是最高荣誉的部队奖学金,专门培养新加坡海、陆、空军的人才。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只要学习成绩优异,并且愿意接受军事训练及国民意识培养,能为国家利益牺牲自己的一切的,均有机会获得武装部队奖学金。

(三)公平待遇,功绩晋升

李光耀坚持“公平合理的工资,公平合理的工作。”他强调只有肯进取的人才才能获得擢升,他警告那些认为加入了政府部门服务,就会自动逐步晋级的人,忘记这回事。

1967年,李光耀在谈到新加坡的生存之道时,以警告的口气向公众强调酬劳必须与工作表现挂钩,并具体阐述了评估工作表现的办法,这就从根本上堵绝了特权思想和不劳而获的懒汉思想,并明确了“公平”与“平均”之间的区别。而60年代的“公平”则是在人才在有限的物质条件下全心全意地完成其本职工作。

到了80年代以后,李光耀明白,为了让最优秀的人才心甘情愿地投身政界,必须给他们以公平的待遇。这个公平的待遇是指“高薪”,即给予保证完成了本职工作的人才以充分的物质享受。当时新加坡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政府公务员的薪金相比,新加坡公务员的薪金几乎是最高的。

(四)国际猎头策略

新加坡的其中一项基本国策就是吸引与留住外来人才。李光耀很早就意识到外来人才对新加坡的重要性。李光耀不仅搜罗、栽培国内人才,还能够招揽与善用外来人才,大胆地让外来人才负责、掌管主要的政府部门和法律机构。就如建国时7个身居国家最高职位的人当中,在新加坡出生的只有李光耀自己。

建国初,新加坡政府制定了各种针对外来人才的政策——永久居民政策(“绿卡”),给予外来人才在购房、医疗、养老及子女受教育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李光耀还设立了一个“吸引国外人才委员会”(CATS) ,协助私人机构招聘人才。

在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政府设立了“联系新加坡”网站,提供专业咨询服务给全球精英。21世纪初,新加坡提出“商业入境证”,外来人才拥有好的商业点子,便可在两年内自由出入新加坡;如果外来人才期间对新加坡作出贡献,则会被“邀请”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李光耀虽然重视外来人才的引进上,但他认为本土人才与外来人才的关系是,以本土人才为主,外来人才为辅。

1961年,兴建裕廊工业区的时候,李光耀认识到,只有进行大型工业化,才能使新加坡走上富裕之路。新加坡裕廊工业区是亚洲最早成立的开发区之一,它的制度设置为其提供了较好的经济发展空间,创造出更好的规模经济,其中包括租金的下降,公用设施成本的降低,提供了免费的公共服务,如兴建了科学馆、学校、体育馆、商场等,让生产和生活相得益彰,使裕廊工业区成为生产和生活综合。对工业区的人才储备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为配合工业园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一方面,政府在国内建立了德国——新加坡学院;法国——新加坡学院;日本——新加坡学院(今天3所学院已经合并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通过职业学校培养了大量有针对性的、急需的熟练技术型人才;同时,还通过园内的职业学院把教学地点直接设在工厂和办公室,直观地向预备人才传授各种实践技能。并且在产业体系上,与德国、法国、日本等共同建立了技术机构,培养能够胜任科技领域专业性工作的本国高素质人才。此外,新加坡政府还要求国民最大程度的善待外来人才,从而激发本地人才的潜力,坚持精英治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为新加坡持续发展作贡献。

三、借鉴与启示

在目前的世界人才争夺战中,中国的优秀人才在源源不断地输往世界各地,对于中国沿海地区,我们通过借鉴新加坡的经验,来探讨如何吸引并且留住人才。

第一,建立人才信息管理及测评系统。人才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立人才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收集各地区的人才资料,方便国家统计和引用人才,还可以更好地管理人才流动的区域及外来人才。建立这个系统不仅仅只是人事部门、组织部门制定一系列政策后就可以发挥作用,并且需要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可以借鉴新加坡“吸引国外人才委员会”(CATS) ,建立类似的部门,一是可以建立人才信息档案并进行管理,二是协助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私人企业招聘人才。三是对人才进行测评,给予支持和尊重,并建立以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和评价机制,以客观科学公平的评价来吸引人才。

第二,制定长效机制。借鉴新加坡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长效机制。一是通过加大教育科研投入,利用国民基础教育培养潜在人才,传递人才强国的观念。二是建立海内外人才集聚机制,招聘一批行业领军人才,发现和吸引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三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关注人才需求变化,通过加强人才需求分析及预测,及早作出政策调整并注意对现有的人才政策进行反思、检讨,及时修正,使政策中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均衡,把沿海发达城市的人才机制、措施常态化、规范化,更具前瞻性、吸引力。第三,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就是要打破制约,要淡化传统的“体制”概念,不致因其“体制”而使引进“卡壳”,使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私企等各类单位人员进出的部门、地域、所有制等渠道畅通。注重政府与市场有机的结合,要建立政府部门宏观调控,由政府扮演领导的角色,但不由政府包办一切;还要市场跟民间积极参与,由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人才自主择业的不同的机制构成人才引进的总的体系。努力形成人才可以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私企之间有序流动的格局,并且这个体系是注重透明性、程序性、公开性、公正性、灵活性。

第四,开辟“人才通道”。新加坡不少企业在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时,会想方设法引进、留住,给予人才诸多优惠政策。其做法启示我们,必须抛开条条框框的限制,开辟科学合理又比较宽松的“人才通道”。一是要有丰富的物质感受,帮助他们解决户口、家属安置、住房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二是要保证政府政策与时俱进;三是借助社会力量,经常关心、了解人才的想法和需要,使其投入感情,产生归属感;四是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积极创造良好工作的条件;五是要形成尊重人才的观念,使人才对所处岗位满怀热情,促使人才发挥其最大价值。

第五,完善法律保障。将有关人才的各种举措编入法律制度,可利用法律法规对用人单位进行制约及监督,当人才的个人利益受到威胁时,可利用法律维权,使其得到应有的保障。我国公民对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较薄弱,人才为国家创造价值,其科研产物、技术创新等知识产权更应受到法律的保障。

综上所述,李光耀的人才主张及理念对于中国沿海发达城市富有深刻的借鉴意义,但我们借鉴的同时,又不可以盲目学习,照搬照抄,需要正确的认识自身情况,根据实际调整自己如何“捕猎”人才的发展战略,成为精英之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建立.中国能从新加坡学什么[M].华文出版社,2006.

[2]刘宏.新加坡发展给上海带来哪些启示[N].联合时报.2014.

[3]杨凌志.新加坡人才立国的实践与启示[J].宏观经济管理,2004

[4]杨东献.新加坡人才战略的主要做法[J].中国人才,2011

[5]刘淑艳,吴婷.新加坡的发展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J].价值工程.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