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人力资源毕业论文范文,人力资源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立足《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对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思考

  • 投稿南瓜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1061次
  • 评分4
  • 97
  • 0

徐方全 山东科技大学党委学校办公室 丁磊 山东科技大学材料学院

摘要:《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明确了当前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和开展工作的基本规范,成为引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队伍建设的指挥棒。通过分析辅导员职能的演变过程中对辅导员不同的职业能力要求,针对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途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把以自主学习为前提的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作为提高辅导员专业素养、提升职业能力的新途径,并从激发内动力、保障外环境、建设团队型学习主体、养成终身学习习惯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职业能力 标准 提升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标准》)的颁布实施,给走过60个年头的高校辅导员(以下简称辅导员)这一职业赋予新的内涵,明确了当前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和开展工作的基本规范,成为引领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队伍建设的指挥棒。

一、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要求

1.高校辅导员职能的演变

1953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向教育部提出试点请求建立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国内部分高校初步尝试建立了政治辅导员制度。1961年的庐山会议,明确在全国高校中设立专职辅导员,政治工作成为辅导员工作的唯一职能。1978年,国家教委明确政治辅导员工作要逐步向思想政治教育转变,政治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成为辅导员工作的主要职能。20世纪90年代,面临高等教育的新局面和新形势,心理指导、就业指导、帮困助学等具体工作实践成为辅导员日常工作的一部分。2004年,中央出台16号文件提出“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成为辅导员重要职能。至此,辅导员完成了单一政治工作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思想生活服务工作的转变。

2.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要求的演变

辅导员在不同时期的工作职能,要求其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辅导员除了要求具备这一岗位的通用职业能力(包括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等)外,随着辅导员职能从最初的政治工作,叠加了思想教育工作,再次叠加了学生事务服务工作这一演变,其专业职业能力也从单一的政治工作能力,逐步叠加了思想教育引导能力、心理健康辅导能力、职业发展规划指导能力、就业指导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等。2014年,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明确了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名称,并对职业能力特征作了这样的表述: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这一职业能力特征必将成为高校辅导员提高职业能力的指挥棒。

二、当前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途径和存在的问题

1.实践是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主渠道

辅导员职业设立以来,从业人员几乎全部来自本科、研究生毕业的学生,学习的专业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入职后,经过短期的岗前培训,学习了基本的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知识后,便投身具体的工作中,工作实践成为提升职业能力的主渠道。具体实务操作积累的经验,确实帮助学生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造就了一批能干活的辅导员。但是,由于辅导员管理职能被强化,而教育职能被弱化,缺少了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进行理论学习和研究、在实践中完善知识结构的环节,使辅导员专家化的进程举步维艰。

2.培训是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有效补充

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逐步加大了对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培训工作,组织了各式各样的辅导员培训班,开展以心理咨询、职业规划等为专题的培训,对于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辅导员培训逐渐增多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培训内容联系实践不够紧密,不能区别地、有针对性地把握不同层次辅导员培训需求,不能满足辅导员所需的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方面的要求;二是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形式依然沿袭传统套路,缺乏灵活性,多为满堂灌,缺少实习实践,参与性不强。

三、以自主学习为前提的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是提高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新途径

1.激发自主学习的内动力

《标准》确立了辅导员职业概念,明确了职业能力标准,规范了工作范畴,明晰了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构建了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指明了职业发展方向。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是激发内动力、促进自主学习的关键,转变学习态度、方法对于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促进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职业发展规划理论认为,觉知和承诺是科学职业规划的第一步,而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是辅导员自我业务能力水平提升和觉知承诺的起点。这就要求辅导员要了解辅导员职业的发展和前景,不断扩充知识储备,拓展知识外延。第二,促进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目前,辅导员实践的学习大多是以完成工作任务而进行的他主学习,培训学习也是按照既定纲目被动接受,系统的培训和学习需要大量集中的时间和精力,尚不具备成熟条件。在这种情况下,讨论式、启发式、应用式等有效学习方式无法在高校辅导员队伍中普遍开展,他主学习占主导地位,不能有效地提升学习质量,自主学习成为打破观念和现实条件壁垒的有效方法,因此必须促进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转变。第三,促进由实践型向实践研究型学习转变。学生是辅导员工作教育、管理和服务的终端,任何职业能力都需要作用于学生这一实践对象。单纯地解决实际问题或单纯地进行理论研究都无法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也不能服务于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辅导员队伍专家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实践研究型学习是自主学习的基础。

2.保障高校辅导员自主学习的外环境

第一,政策制度保障。《标准》的出台将大力促进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调整和完善辅导员培养培训方案、工作职能设置、考评考核指标,进一步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政策保障。这一保障既有顶层设计,又有高校因地制宜的措施和办法,势必引起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视。第二,学习条件保障。2007年,教育部依托高校公布了首批21个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标准》中对辅导员培训期限、培训师资、培训场地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尤其是明确了培训的内容和标准,对建立健全科学系统的培训课程体系、编写高质量的培训教材提供了依据,是提高培训质量强有力的保障。同时,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建立了辅导员外部进修、交流机制,各个层次、各个专题的辅导员教育培训实现了较长时间段的覆盖。社会化培训、专业化培训、网络培训的快速发展,也有效的补充了辅导员培训的层次和梯度。第三,社会环境保障。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也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标准》制定的目的就是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逐步增强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为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第四,辅导员职业发展保障。《标准》中,根据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把辅导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职业能力要求依次递进,目的就是为了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通过制定独立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机制,将思想政治教育系列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指标单列、序列单列、评审单列,解决辅导员发展的后顾之忧。

3.建设团队型学习主体,开展自立性互助学习

自主性是自主学习的本质属性,自我建构职业能力知识体系是自主学习的基础,团队型自立性学习主体建设是提升学习实践能力和水平的有效方式。第一,细化辅导员团队的研究方向。《标准》中对高级辅导员职业能力要求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某一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并具备有影响力的成果,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因此,要综合考虑辅导员原来所学的专业、从事的具体岗位、个人喜好等因素,组建政治辅导员、心理辅导员、职业规划辅导员、科技创新辅导员、济困助学辅导员等不同的辅导员团队,实现辅导员专业的细化,做到术业有专攻,培养一批专家化辅导员。第二,合理组建辅导员学习研究团队。由于辅导员自身学科知识体系不同,起点不同,在构建学习团队的过程中,采取文理结合、新老搭配的方式,既有善于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又有逻辑思维缜密,善于解决实务问题的理工科背景的人才,学科知识相互补充,工作经验活力相互促进,资源共享,水平共进,既能提升理论研究水平,又能相互促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标准》中辅导员职业守则第4条:坚持终身学习,勇于开拓创新,主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及相关学科知识,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参与社会实践和挂职锻炼,不断拓展工作视野,努力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第一,终身学习是提高职业能力的基本前提。《标准》要求辅导员具备宽广的知识储备,加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务服务工作日新月异,要求辅导员必须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和理念创新,终身学习不仅是《标准》对于辅导员提高职业能力的基本的要求,更是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需要。第二,终身学习是辅导员提高职业能力的“活水源”。马卡连柯说过:“教育者的技巧,并不是一门什么需要天才的艺术,但它是一门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专业。”辅导员要胜任自己的工作,必须按照《标准》的要求,建立起动态的知识库和科学的知识结构,随时补充、更新、调整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体系,使自己的思想、观念和知识跟上科学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职业能力,完成从初级辅导员到高级辅导员的跨越。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宗河.增强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N].中国教育报, 2014-04-05(2)

[2]田婧妤.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浅析[J].黑龙江科学,2014(8)

[3]谢媛媛.对高校辅导员培训机制创新的思考[J].职业时空,2007:35-35

[4]张倩.高校辅导员校本培训系统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9

[ 5 ] 高远飞.论标准对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影响. [ J ] 新西部( 理论版),2014(5)

[6]孙育群,庄国波.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家化建设[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

作者简介

徐方全,1978—,男,汉族,山东省宁阳县,硕士,山东科技大学党委学校办公室副主任,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丁磊,1982—,男,汉族,山东省胶南市,硕士,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