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人力资源毕业论文范文,人力资源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谈企业如何加强应届大学生培养管理

  • 投稿汉桃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942次
  • 评分4
  • 12
  • 0

丁忠美 邓小琴 双钱集团(江苏)轮胎有限公司

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现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树立系统的人才培养观念,推进人才培养计划衔接;树立不拘一格的人才培养观念,拓展人才培养方式;树立“一年过关、二年定位、三年起飞”的人才培养观念,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企业 应届大学生 培养管理

一、目前公司应届大学生培养管理存在的问题

英特公司推出并实施过成功的人才培养管理模式,但对应届大学生培养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系统的人才培养观念

人才成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各个阶段的学习培养是互相衔接互相配合的,内容也是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过程。而英特公司大学生培养工作自入职培训后,即分配到相应部门,疏忽了进入部门后培养工作的管理,未能充分意识到后期培养工作跟进的重要性。这种人才培养理念使得英特公司大学生从入职工作到成为主力军的时间大大延长。

2.人才培养方式的单一性

人才是有规格和层次之分的,公司需要培养各类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根据职业发展规划,即时制定出相应的培养措施。而英特公司的人才培养方式比较单一,不仅束缚了大学生专业深度与视野,且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反而导致了人才的外流。

3.没有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

人才成长在各个阶段学习内容和要求各不相同,随着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不断提升专业领域的创新水平。这就要求企业有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来加强监督,而英特公司目前缺乏科学、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使得培养效果的不理想。

二、加强应届大学生培养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1.树立系统的人才培养观念,推进人才培养计划衔接大学生入职工作前三年非常关键,既是过渡期,也是定型期。对大学生前三年的培养管理,需要有针对性的方法,并形成相对固定的流程。通过科学的“流水线”管理,达到快出人才、多出人才的效果,即形成了应届大学生的“三期”培养计划:

第一,见习期:实行一年过关。即新大学生入厂后,首先了解公司生产工艺流程、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等相关内容,快速融入企业;入职培训结束后,大学生进入见习期,见习期分为生产见习与专业见习,生产见习主要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及主要岗位的操作规程,专业见习主要学习专业知识、通过专业组测试,并确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发向。第二,试航期:强调二年定位。即大学生在见习期结束后,不断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学习;培养专业能力,打造专业素质,落实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措施。第三,导航期:突出三年起飞。在这个阶段,大学生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力和素质;并具创新精神、独当一面开展工作;有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

2.树立不拘一格的人才培养观念,拓展人才培养方式

英特公司在总结技术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对传统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大胆突破,形成了人才培养模式“三期21式”,以突出专业技术人才的学习能力、研发能力、国际视野及综合素质。

第一,见习期10式:入厂教育、一周一工区、一日一写实、一周一小结、一阶段一交流、一人一导师、一人一规划(初步)、两周一答辩、一月一小结、一人一档案。第二,试航期5式:一月一小结、一月一策划、一月一考核、一年一论文、承担小课题、一人一规划(行动)。第三,导航期6式:一周一解读、即时小风暴、专业进修、两周一指导、一月一走访、出国培训交流、一人规划(修正)。

3.树立“一年过关、二年定位、三年起飞”人才培养观念,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

公司在形成自己特色的大学生培养模式后,还要注重过程的管理,完善相关监督考核机制,才能提高执行率,真正将大学生培养成优秀的专业骨干。

第一,公司在制定和规划应届大学生培养计划的同时,应落实相关部门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并明确各部门管理职责。第二,将各部门大学生培养目标列入部门经济责任制考核内容,明确各部门长为大学生培养的唯一责任人。他既是部门年度各项经济指标完成的责任人,同时也是“伯乐”,既要发现人才,也要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第三,公司人力资源需加强过程的管理,定期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大学生培养管理工作按计划有序进行,达成“一年过关、二年定位、三年起飞”的培养目标。

三、实施结果

通过一年来“三期21式”人才培养推广,实施结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科研能力强:目前在多家报刊上发表轮胎制造类的科研文章、申报专利50余项;第二,专业能力强:能充分利用交流学习机会,吸收国内外先进理念和最新资讯,进行专业进修和导师指导,展示出较为广博的知识面和较强的专业能力;第三,职业素养强:能立足本岗,全身心投入、勇挑重担,完成了公司各项研发任务目标;营造了团结互助、无私奉献、积极向上、快乐工作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