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人力资源毕业论文范文,人力资源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分层次使用病房护士对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程度的研究

  • 投稿郝完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688次
  • 评分4
  • 16
  • 0

漆萍萍 湖南省儿童医院普外二科

摘要:我院病房护士包括主管护士、轮班护师及轮科护士三层分类。通过分层次管理模式下对儿科患者进行护理,对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率进行考核调查。通过分层次护理后,儿科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程度均明显提高,分层护理前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由此得出结论:分层次管理可有效提高病房护士的护理质量,提高儿科患者家属的临床满意率。该种管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分层次 儿科管理 护理质量 满意率 分析

良好的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水平。在儿科临床护理中,易引发一定的护患纠纷,由于儿童是家长的掌中宝,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稍有迟疑或不妥,均会引发患者家属的气愤。为了避免护患纠纷,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我院对儿科使用分层次管理模式。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

选取我院72例儿科护士,其中包括主管护士9名、轮班护师48名及轮科护士15名。

2.方法

(1)护士分层标准。我院主要以护士的资历、职称与年资作为护士分层的主要依据,同时结合护士的护理理念、知识结构、基础护理技能、专科护理技能、评估观察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管理能力等因素对护士进行进一步的划分。我院将护士分为三层管理,分别为主管护士、轮班护师与轮科护士。笔者就这三类管理护士的分层条件进行介绍:第一,主管护士。主管护士需具备专业的护理观念,能够对儿科专业国内外发展状况与新护理知识充分掌握。同时具有较高的管理能力,能够帮助护理人员一齐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其在学术研究中必须有一定的造诣,能够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具备科室带头人的管理与工作能力。第二,轮班护师。轮班护师需具备较好的实施能力,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轮班护师能够较好地完成自我工作,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轮班护师能够掌握科室内各项监护仪器的使用方法,对于急救科的心肺复苏讲究程序具有较好的掌握。第三,轮科护士。轮科护士能够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术,并熟记护理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独立地完成本职工作,能够对临床常见的病症进行了解,懂得儿科最常见的抢救与护理程序;具有独立护理文件书写能力。在三层管理护士中,主管护士为团队的负责人,主要解决患者医嘱以外的护理要求,对轮班护师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指导,对护理过程中的规范性进行监督,对临床护理过程中所遇到的突发事件进行解决处理。轮班护师主要执行相关的医嘱。主力护士则通过协助轮班护师,对患者进行生活护理与间接护理。

(2)护理质量考核方法。我院通过笔试及操作两方面为主,对护士的护理质量进行考核。笔试内容以《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士分册》、《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为基本参照,进行试卷命题,同时通过临床操作等实际演练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操作部分的评分。笔试及操作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表示护理质量越高。

(3)家属满意程度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由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态度、水平、质量等指标进行评分,问卷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代表家属对护理工作越满意。

3.统计学处理

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t检验进行计量资料,以X2检验作为计数资料,视p<0.05时结果具有统计意义。

二、结果

我院对实施分层管理之前及分层管理后的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层度进行比较。由比较结果可知,实施分层管理后,两项指标具有明显的提高(具体情况见表1)。

三、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对于儿科护理而言,更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我院对儿科实施分层次管理,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提高家属的满意程度。

分层次管理可将临床工作进行有效的落实,每一层次的护理人员担负着不同的护理责任,有效杜绝了在临床护理中出现分工不明确、遇事相互推脱的情况。此外,通过分层次管理,还可以充分体现出每位临床护士真正的工作水平,让院方对于能力优秀者能够重用,凸显出优秀工作者真正的价值。

由此次临床调查结果可知,在进行分层次管理后,儿科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程度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可对分层次管理的价值进行肯定。同时,我院也认为,可以将分层次管理模式应用至更多的科室中,帮助更多的科室建立良好的管理模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朱岸清,叶锦荷,邸晓华等.分层次使用病房护士对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度的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4):545-547

[2]袁涛.综合医院新生儿科护士分层次管理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4(12):1507-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