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人力资源毕业论文范文,人力资源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时间银行应用于社区养老服务的“忧”与“思”

  • 投稿毛线
  • 更新时间2015-10-19
  • 阅读量644次
  • 评分4
  • 52
  • 0

谭樱芳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本文系珠海市哲学社科“十二五”规划课题“珠海市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现状分析及其体系构建——基于珠海市的调查分析》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立项编号:2014138)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到来,不少地方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尝试通过时间银行来帮助老年人实现居家养老。本文结合时间银行在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实践,针对制约时间银行发展制度缺陷,为进一步完善时间银行提出应对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时间银行 社区 养老服务

面对着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和高龄化,而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机构养老资源又不足的情况,老年人如何颐养天年成为当前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2010年10月,党中央把“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写进了“十二五”规划,并明确提出要在我国基本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但是,如何才能通过社区的养老服务助力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梦想实现呢?一种基于社区人员互助的养老服务模式——“时间银行”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

一、时间银行应用于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实践探索

时间银行的理念是由美国人埃德加·卡恩在1980年首创,他提出,在时间银行里,志愿者通过为他人提供公益服务来储蓄时间,当自己需要帮助时,再从银行提取时间以获取他人服务。目前,时间银行已在世界上数十个国家得到推广,美国华盛顿的“时间币”组织、比利时与意大利的“时间银行”、日本的“照护门票”系统、香港的“时分券”等就是典型的代表。

20 世纪末,时间银行传入我国并被率先应用于养老服务。1998年,上海市虹口区晋阳居委会试点“时间储存式为老服务模式”,尝试组织低龄健康老人向高龄非健康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然后将其服务时间记录存档,等到服务者将来有需要时,再组织其他低龄健康老人向其提供同等时间的照料服务。2004年,北京市丰台区开设“爱心时间银行”,开展社区互帮互助活动;2005年,南京建邺区滨湖街道建立时间银行,并且建立了时间货币机制。随后,广州、杭州、成都、太原、南宁、重庆、武汉、郑州、苏州、湛江、潍坊、珠海等众多城市的社区纷纷行动,开展时间银行应用于社区养老服务实践探索。

总结近年来时间银行在我国各地社区养老服务的具体实践可以发现,它们大多是以社区中的高龄和病残老人为主要服务对象,以低龄和健康老人为主要服务提供者,以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为主要服务内容,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和服务范围,采取轻老代际循环互助的形式开展志愿养老服务,每次服务结束之后将服务者的服务时间存入时间银行并加以累计,从而为自己以后的养老储备服务资本。正是由于时间银行特有的这种时间回报机制,让志愿为老服务的提供者和接受者都能从中受益,因而吸引了社区居民特别是退休在家、有闲暇时间和富余能力的低龄健康老人参与到社区志愿为老服务当中来,这种互助养老的模式,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现阶段居家养老中资金和人手不足的困境,更好地满足大多数老年人在家养老的愿望,又能在社区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相互关爱的养老环境,促进和谐社区的建设。因此,时间银行被公认为是我国社会养老服务实践中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

二、制约时间银行在我国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制度缺陷

时间银行自20世纪90年代末在我国初试,至今已有10余年的时间,期间虽然有不少城市对时间银行的建设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从总体上判断实行效果并不理想,媒体上不断有时间银行难以为断、随时准备解散的信息传来,甚至网上还出现过北京某地社区服务中心推出时间银行整整5个月时间,没能接到一名“储客”新闻报导,可见,时间银行在我国的发展并不像我们期待的那样鼓舞人心,许多社区群众对时间银行的养老服务模式,只叫好不叫座,只心动没行动。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时间银行的养老服务模式裹足不前呢?通过对国内许多城市实行时间银行做法的诊断,笔者发现这种服务模式从时间的存储到转移再到提取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

1.服务时间存储的计量标准单一。目前从我国实行时间银行的绝大部分社区来看,时间银行在记录志愿者提供的服务的时候,往往都只记录服务的时间长度,而没有把服务的劳动强度和难易程度考虑进去。而不同的服务是具有不同的劳动强度和技术含量的,不同强度、技术含量的劳动显然是具有不同劳动价值的。比如,在社区养老服务中,照护一个生活自理的老人一小时和照护一个卧床不起的老人一小时,显然在劳动强度上是有明显差别的,提供一小时的日常清扫服务和提供一小时的专业医药护理,在技术含量上也是无法直接划等号的,如果不区分养老服务的类型,所有的服务都只是简单地以服务时长来计量,长此以往,可能会造成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挑肥拣瘦、拈轻怕重,变相挫伤从事高劳动强度和高技术含量服务志愿者的劳动热情和积极性。

2.服务时间跨区域转移困难。目前我国各地时间银行开展的养老互助服务基本都是以社区为主体组织实施,服务的供需一般囿于本社区范围内实现,这种状况无法适应人口跨区域频繁流动的需要。很多地区在试点时间银行后不久就不了了之,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当储户流动到其他社区或其他城市时,无法在其离开时将在原社区储蓄的时间转移到新社区或新城市进行支取。要想时间银行能够持续发展下去,就必须实现储蓄的时间跨社区跨地区的通存通兑。

3.服务时间存多取少的问题突出。时间银行建立的初衷是志愿者用自己的时间为他人提供爱心服务后把服务时间在时间银行先储蓄下来,当自己需要别人帮助时再兑换出来以获得他人为自己提供服务。然而就目前我国时间银行在社区养老服务中的运行情况来看,很多志愿者都往时间银行里存入大量的时间,却鲜有人支取。服务时间存储多而支取少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个原因是部分志愿者受“只讲奉献不求回报”的传统志愿服务观念的影响,不好意思支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时间银行里可供兑换的资源太少,种类有限,即使志愿者想通过时间银行来换取服务,却因找不到相应的资源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没法支取,这种状况会极大地挫伤那部分欠缺公益精神的人参与社区志养老服务的积极性。

三、促进时间银行养老服务制度完善的理性思考

1.时间的存储。养老服务包含的内容种类繁多,不同服务需要的专业知识和劳动强度不一样,劳动价值也理应有所区别,因此简单地以时间的长度作为衡量服务价值的唯一尺度有失公允,建议在时间储蓄的时候,可以将社区养老可能涉及的服务按照所需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技能先划分成不同等级,然后对不同等级的服务采用不同的换算系数进行计量。举例来说,如果将养老服务分成三个等级的话,那么可以将陪同就医、代为购物等简单劳动作为三级服务,将卫生打扫、洗衣做饭等作为二级服务,将医疗护理、法律维权、临终关怀等作为一级服务,不同的级别的服务则对应不同级别的换算系数,比如每提供1小时三级服务可在时间银行储存1个小时的时间,提供1小时二级服务可以储存1.5个小时的时间,提供 1小时一级服务则可以储存2个小时的时间,按照这种方式计量服务时间才能更好地保证不同强度、不同技术含量劳动付出之间的公平性。

2.时间的转移。服务时间跨区域转移困难,这是目前制约时间银行的养老服务模式在我国全面铺开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制度瓶颈,这一问题的解决从长远来看有赖于全国统一的时间银行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进而实现时间与货币一样在全国范围内的通存通兑。但是该系统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该系统建立之前,可以借鉴当前我国社会保险转移的制度,由转出地出具证明,由转入地接收的办法实现服务时间的跨区域转移。对于转入地社区暂时没有开展时间银行而无法转移的,可以考虑时间的“转让”:一种是“代际转让”,即允许志愿者储蓄的时间,除了本人可以享用以外,也可以转让给家庭成员使用,用于照顾自己的父母、配偶或者子女免费享受其他志愿者提供的服务;一种是“捐赠转让”,即允许志愿者可以将储蓄的时间捐献出来,以帮扶那些身体残疾、年老体弱等无法用自己的服务来交换自己所需服务的老年人也能获得社区义工的无偿帮助。

3.时间的提取。前文提到,导致时间银行里的时间存多取少问题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时间银行里可供交换的资源太少,为此必须不断丰富服务时间提取的内容,不断灵活服务时间提取的形式。笔者认为志愿者可以用如下几种方式提取服务时间:一是用时间换社区服务,比如用服务时间换取社区的养老、托管、维修等服务;二是用时间换活动,比如用服务时间换取免费参加社区、社团等组织举办的各种兴趣班、培训班、学习班等活动;三是用时间抵换金钱。先将服务时间按一定的标准转换成可计量的“时间币”,比如1小时=1个“时间币”,然后志愿者可以到与时间银行合作的爱心商家处用“时间币”换取自己需要的物品或服务,比如到超市购买日用品,到集贸市场购买农副产品,用“时间币”在餐馆消费时结帐,用“时间币”换取美容美发、中医推拿、瑜珈学习等服务。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陈功,杜鹏,陈谊.关于养老“时间储蓄”的问题与思考[J].人口与经济,2001(6)

[2]马贵侠.论“时间银行”模式在居家养老中的应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3]邓志锋.关于我国助老服务“时间银行”的思考[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4)

[4]黄如意,胡善菊.我国时间银行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 .中国西部科技,2013(9)

[5]夏辛萍.时间银行: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新模式[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0)

作者简介

谭樱芳,1979—,女,湖北宜昌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养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