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人力资源毕业论文范文,人力资源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扎根高职院校思政课堂路径探析

  • 投稿波意
  • 更新时间2015-10-19
  • 阅读量555次
  • 评分4
  • 17
  • 0

匡翠芳 刘小勇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本文重新审视、梳理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实现方式,积极探索“让学生自觉将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户’高职院校、扎根思政课堂、深入学生心中”的新路径、新思路:转变教育理念,营造优秀传统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开发“三合一”的思政课特色教材;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和科研意识;提倡文化自觉,构建激励、多元、动态的考核评价体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 高职院校 思政课堂 路径

在经济、信息全球化,多元价值文化、东西方各种思潮相互激荡,高职学生在对传统文化理念审视时,不同程度地受到外来文化影响,这给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带来新的危机和挑战。“如何在思政课堂上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高职学生在文化多元主义的今天自觉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内化成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摆在每一位思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崭新课题。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方式

作为实现中国梦的新生力量的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多少,接受、掌握和继承多少?针对这个问题,课题组对长株潭城市群各大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调查结果不容乐观,甚至是令人担忧。中国当前教育体制的局限、接受传统文化知识途径的缺乏、大学生自身对传统文化认识的不足等原因导致当代大学生尤其高职学生传统文化知识严重匮乏。为了提高大学生道德水准、自身综合素质必须从实践出发,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育中的价值,积极探讨传统文化教育的新模式。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思政教学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从中国悠久文化积淀中抽象出来,积极影响整个社会发展的文化,是对中华民族共同精神、思维方式、心理状态和价值取向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中国千百年来政治、思想、文化的结晶,涵盖了中华五千年华夏文明,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情操、礼仪制度等为后世为人处世及治国治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思想资源,是每一个中华儿女获得自尊和自信的精神来源,更是民族前进发展的原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基石——爱国主义精神为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课题组以湖南电气职业技术的高一新生为研究对象,利用五四青年节、国庆节、建军节等节日开展主题班会,带领学生参观长沙烈士公园、韶山毛泽东故居、彭德怀故居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激发学生对祖国命运前途的关心,唤起他们爱国家、爱家乡、爱校园的情感,进而把这些情感升华为对国家的强烈责任感和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利益的高尚品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拼搏精神、“天人合一”精神、“求实、诚信”精神、“以和为贵,推己及人”、“穷则思变、革故鼎新”、“勤俭节约”、“亲和兄弟,孝悌父母”等这些精神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最伟大的梦想提供了内在依据和有力支撑。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思政课教学启迪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和教育家通过自身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洞察,积累了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和方法,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先辈们的创新、完善、更新和总结,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系统的教育方法体系,对当今思政教育工作者开展教学具有极其重大的启迪作用。

(1)教学相长。《礼记?学记》中写道:“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食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思想的碰撞地,心灵的交融地。教师教是在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悟、尊重学生独特个性体验的教,不是一味地蛮横“填”、“充”、“塞”、“堵”,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立存在的信念和意识,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各抒己见。这样开放的课堂反倒让教师在对学生的期待、赏识和包容中听到学生对知识诠释的真实的声音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让教师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2)换位思考。“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教师应准确把握学生们的需求和渴望,不能只专注于教而忘却了学生对知识真实的诉求,这种“目中无人”式的教学自然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在课堂上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充分尊重学生,尊重课堂,真正将教师、学生和教育媒介三方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协调运作,这样师生和谐,心情愉悦,师生将心比心,教学效果自然水到渠成。

(3)一视同仁。孔子说“有教无类”,任何人都是可以通过教育来改变。老师眼里“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所谓的“差生”、“坏学生”那只是我们在为自己教育的失败找借口,我们还没有找到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或沟通方式。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走下讲台,俯下身子,真切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走出教材,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地施教,因事施教。

二、优秀传统文化扎根高职院校思政课堂的新路径、新思路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促使思政课教师们重审教材并将教材内容讲深、讲透、讲对,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入耳、入脑、入心,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转变教育理念,营造优秀传统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

由于政府策略、经济导向、社会风尚等方面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了严重的文化断层现象。我国高职院校大多秉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强化技能为宗旨”的办学思想,普遍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重点多放在培养学生技能上,很少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开启学生心智、塑造学生品行的重要载体,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持忽视或漠视的态度。为了让传统文化扎根高职校园,首先要转变高职院校领导、老师的教育理念,从战略的高度来思考和定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积极建设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浓厚的育人环境。其次要在校园内外、课堂内外发起一系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让学生们重新认识、了解、接受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新树立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从而形成传承和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

2.开发“三合一”的思政课特色教材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学生生活现实需求密切结合,重新编写思政课特色教材(即指融“国家特定教材、地方特色教材、校本特色教材”于一体的教材),其教学内容灵活多变,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以“主题+活动”模块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如原教材共十二章内容,在新的校本课程中,选取“九个专题+九个实践活动”。在校本课程内容选择上重在了解史实、拓宽视野、丰富学生的思维,在实践活动中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来诠释和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内涵,鼓励学生置身于真实、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只有学生感兴趣,入耳、入脑、入心,才能真正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优秀传统文化“落户”高职院校,扎根思政课堂。

3.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和科研意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谈到某一门课的教学质量时,提出了公式:教学质量=(学生+教材+环境+教学方法)×教师。从这个公式可以推测得出思政教师是第一位影响因素,而“环境”和“教学方法”这两个因素主要也是靠思政课教师的组织实施,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否扎根高职院校思政课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政课教师的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

高职院校思政课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而思政课教师则是传承和解读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内涵的主要承担者,他们与学生的学习知识架构有着直接的关系。“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照本宣科无法抓住教材的精髓,教师要主动学习、潜心研究,不断提高自身课堂组织能力、现代媒体运用能力、知识深入研究能力等,通过自身有形的语言动作和无形的人格魅力传递信息给学生。

4.提倡文化自觉,构建激励、多元、动态的考核评价体系

高职学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承担者、体现者,要想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不能被动地承受传统文化知识,必须从盲目的自在状态提升到自觉自为的水平,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辨证思考,形成文化自觉意识,树立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积极主动地将传统文化思想内涵内化成自身的知识体系,内化成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并且在实践中自觉运用以解决现实问题。

在课堂评价中,我们也要改变过去“一张试卷定乾坤”的单一、定量、静态的考核评价方式,而是要建立激励、多元、动态的考核评价体系。有效的、多元的课堂评价保护了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自发自觉地走入课堂、爱上课堂,从而让优秀传统文化落户高职校园,扎根思政课堂,让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在高职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岂之.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M].2012,6

[2]邓演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3]刘川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北京:北师大学出版社,2009

[4]周隆.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

[5]季枫.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12)

作者简介

匡翠芳,女,1977—,湖南永州,汉族,湖南农业大学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高等教育学,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