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旅游管理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少数民族生态移民地区的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以黔东南州剑河县为例

  • 投稿馬总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726次
  • 评分4
  • 84
  • 0

彭阳

摘要:剑河县作为贵州省最大的水库移民县,移民给剑河旅游发展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以自然山水、民族村寨为依托特色民族旅游文化成为了剑河县的优势产业。本文就黔东南州剑河县的民族文化旅游,论述了剑河县移民过程中民族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剑河县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提出了相关措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少数民族;生态移民;民族文化旅游;剑河

贵州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心旷神怡的自然景观、古朴神秘的民族风情、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市场前景,决定了旅游业必定成为贵州最具优势和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而民族文化历来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利用少数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异质性来吸引旅游者是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的趋势,而在学者们对民族文化旅游的概念界定、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线路)设计、旅游商品开发研究等方面也做出了大量的理论性探讨。剑河县属于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引起的生态移民类型,1991 年,国家正式决定在三板溪修水电站,并将其列为国家“十五”重点建设项目,剑河县是水库的主库区,所以剑河县必须迁移。从2003年开始,历时3年,从新县城的建立到搬迁,一气呵成,2007年,一座占地面积168.88公顷的极具特色苗侗特色山水的旅游城市展现在人们面前。这在贵州省也是唯一的最大的水库大移民。由于地域位置的改变,移民不仅给剑河人民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移民后的重建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需要在新的环境中将各项资源进行新的重组和整合,而以自然山水、民族村寨为依托,打造特色的民族旅游文化势必会成为剑河县的优势产业。

一、剑河县旅游资源概况

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剑河山川秀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百里天然原始阔叶林景区横跨久仰、南哨、太拥三个乡镇,蜿蜒50多公里,纵深2公里,景区内珍藏40多种国家一、二、三级珍稀保护树种和5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是我国现存不多、保存完整的亚热带原始阔叶林区,并拟建成全省科考与生态旅游观光度假胜地。老山界、久仰十里杜娟、盘溪瀑布群、平塘溶洞群等20余处风景区美不胜收;十里长滩、雷打塘、关门岩、夫妻岩、中流砥柱、八仙石柱等旅游景点流光溢彩。三板溪水电站关闸蓄水后,将形成面积为85平方公里、回水长度达130 公里的库区湖,拱托出“湖中有山、山中有湖”的奇妙美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有着“苗乡圣水”之称的剑河温泉,温泉游有泉眼6个,流量达到1200吨/昼夜,水温常年保持在36℃~46.6℃之间,并且泉水含有硫化氢、铁、钾、钙、氡等多种元素,为国内三大名泉之一,其理化指标与法国著名的维稀温泉相似,为稀有氡硫温泉,具有消毒、去疾、健肤之功效,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现正开发成为集观光、沐浴、疗养、度假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在人文旅游资源方面,剑河县以苗侗为主,少数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服饰五彩缤纷,素有“十里不同天、五里不同服”之说,全县民族服饰有16种之多,其中以红绣、锡绣最为特色;民族节日丰富多彩,有六月六民歌节、牯藏节、祭祖节、洗寨节、过卯节、姊妹节、招龙节等民族节日,每逢节日,民族妇女穿着盛装,佩戴银饰,载歌载舞,不同地有不同的歌舞形式,主要有芦笙舞、木鼓舞等。还存在着摩崖碑刻、柳霁古城、大广坳红军战斗遗址等人文景观。

二、剑河县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纵观剑河县的民族旅游文化现状,剑河县紧抓国家重点工程三板溪水电站建设的机遇,充分利用新区位、交通和旅游资源的综合优势,积极调整战略思路,实施“旅游促动”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仰阿莎湖综合旅游景区。全县旅游景区的总体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并提出:“以温泉开发为龙头,三板溪库区旅游开发为主体和纽带;以水上娱乐、民族风情为重点,氡硫温泉、苗族锡绣、原始生态为品牌”的发展思路。近几年来,为了打造仰阿莎湖综合旅游区,剑河县积极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抓好精品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建设,闻名中外的苗族锡绣、红绣和民族特色食品、民族药业的研究与开发,集中打造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民族旅游村寨,积极扶持旅行社、旅游运输和旅游饭店等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发展。2012年剑河至镇远高速公路建成后,乘汽车从镇远到剑河只需20分钟。在旅游线路开发方面,目前主要以盘溪白水洞瀑布群侗族风情旅游区和温泉景区一日游、仰阿莎湖景区两日游为主,仰阿莎湖景区、八郎古生物化石群、屯州石板苗寨等剑河风景名胜,被越来越多的游客青睐和向往。剑河新县城的苗侗特色主要是集中体现在民族建筑风格和旅游特色方面,新县城的房屋充分利用了苗侗民族建筑符号和语汇来体现民族建筑风格和地方特色。其具体表现在不同的建筑群上,新县城内有三个广场,即行政中心广场、仰阿莎广场和体育广场。行政中心坐落在行政中心门前,广场上建筑物主要以侗家风雨桥和苗族的铜鼓为主,体现了苗侗民族的融合。而新县城的绿化也极具苗侗民族特色,仰阿莎大街的街行道树全是本地树种山含笑,其他路道的行道树则以木莲、香樟、杜鹃、桂花、银杏为主,仰阿莎大街两旁的绿化带则以女贞、黄杨、杜鹃、沿阶草为主形成灌木绿篱带。

在旅游政策方面,2013年,温泉文化旅游景区纳入全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县政府高度重视,决定自筹资金6.5亿元,按照“贵州一流、中国特色、世界知名”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实施温泉景区规划建设,先后完成了《剑河温泉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剑河温泉小镇总体策划及概念性规划》《剑河县温泉小镇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等规划,实施了温泉景区道路改造、停车场、公厕、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

在节庆方面,一年一度的“仰阿莎文化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节日期间,剑河各景区均迎来游客高峰,沐浴温泉、乡村旅游、吃酸汤鱼,成为剑河游客的最佳选择。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旅游业还发挥了解决就业,促进社会稳定的作用。全县旅游从业人员间接拉动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娱乐等行业就业岗位约1.2万个以上,旅游就业与再就业促进了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和社会稳定。目前,剑河县城至温泉景区已开始形成围绕旅游业,旅游商品生产、旅游餐饮和旅游住宿等要素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而在宣传方面,近年来,为提高剑河知名度,政府大力开展旅游宣传工作,建立了“苗疆浴城——剑河欢迎您”“剑河旅游网”“剑河县人民政府网”等专题网站,并在中国旅游新闻网、贵州旅游在线、各大报刊媒体和电视台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剑河旅游资源。制作《那山、那水》《魅力剑河》《剑河旅游指南》《水的故乡》《乡土剑河》等书籍和画册宣传资料推荐剑河,深度介绍剑河旅游,在全国旅游界引起了反响。

三、剑河县在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中的存在问题

综观剑河县的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总体存在以下问题:

1.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缺乏深入、系统的开发

剑河县是全省最大的水库移民县,搬迁之后的县城,旅游资源过于分散,需进行新的重组和整合。而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上,总体处于相对滞后的开发状态,同时未能与其他周边地区,例如台江、镇远等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地域性整合。

2.基础设施落后

景区缺乏附近地域相关的旅游产品与之配套,由于是一个搬迁的新县城,很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相关的旅游服务行业的发展不够,旅游综合效益不高。旅游基础设施滞后,县内公路等级低、交通不畅,通达能力弱,可进入性差,精品旅游线路开发难度大。例如,在吃的方面,没有什么特色的美食能吸引游客;在住的方面,县城内和景区内并没有大规模的星级宾馆酒店;在交通方面,深入百里原始阔叶林、仰阿莎湖、八万山等景区公路与旅游公路还有一定的差距,且通达时间均在2个小时以上。

3.旅游产品尚不知名,结构单一

旅游开发大多停留在温泉旅游层面上,除了温泉外,其他民族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十分滞后。民族风情体验、乡村旅游、农家乐、休闲度假、观光游览、水上游乐等很多优势项目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剑河县旅游未能充分发挥巨大的潜在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优势。

4.宣传力度不够

宣传是一种专门为了服务特定议题的讯息表现手法,旅游产品的不可移动性、无形性和旅游者的异地性,决定了旅游产品不可能象工业产品那样直观地在市场上用信息传递方式去沟通潜在的旅游者,所以对于旅游宣传而言,需要抓好标志性旅游景区的建设和宣传,使无形形象有形化,突出文化性、精神性和以形象消费市场为主导。所以在旅游宣传上,剑河县需加大宣传力度。

四、促进剑河县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措施

首先,必须利用新区位,创造新条件。搬迁之后的新县城,实际上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利用新区位的优势,将周围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旅游资源网络。同时剑河县有着丰富的苗族文化风情,除了流传在黔东南苗族地区的同名苗族古代叙事长诗《仰阿莎》之外,还有独具特色苗族红绣、锡绣工艺和别具特色村寨景观、格局、吊脚楼等,同时,剑河还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这些少数民族风情浓郁、独特、古朴,对旅客很是有吸引力。可以将这些人文的旅游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发展模式,通过仰阿莎文化节等平台,打造特色的民族文化品牌得以促进旅游的发展。

其次,一方面,要做好周边热点旅游地区的地域资源整合与线路策划。剑河县与台江、镇远等热点旅游景区有着交通上的便利,台江以苗族风情游为主,镇远以古镇游为主,剑河县可以依托周边的热点旅游景区,逐渐的扩大知名度。开发和整合相关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使展示的民族文化更为丰富和立体;另一方面,要做到实现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和谐统一。在当前发展是当务之急,而文化的保护也至关重要。文化发展立足于文化资源。文化资源保护与文化品牌开发是一个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过程。独特的文化资源是开发文化品牌的基础和前提,将开发与保护有机结合,互相促进,遵循“保护第一,开发跟进,相互促进”的原则。保护不是拒绝外来文化,开发也不是否定地方文化。地方文化要不断的发展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才能保持永恒的生命力。剑河县整体上是傍着清水江,不仅是物产丰富,而且沿岸的风光足以使让游客驻足,虽然说,县城整体搬迁给当地的民族文化带来了很多破坏,但是由于其人口聚居的空间性,当地以苗、侗族为主要特点的民俗文化仍然得以传承。所以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上,当地应该尤为重视,不能因为搬迁的原因造成文化的流失。在保护的基础上,将剑河县的苗侗风情完美的呈现给游客,使优秀的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最后,要树立民族文化旅游的品牌形象,塑造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核心价值。旅游业包括了吃、住、行、游、购、娱6大要素,剑河县可以将民族文化资源围绕着六大要素来进行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具体说,“吃”就是民族饮食文化的开发。剑河县是一个以苗侗为主的地区,最富盛名,主要有腌鱼、牛瘪、欧九菜、九香虫、山野菜等,可将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食品经过合理的开发展现在游客面前;“住”就是对于民族传统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别具特色村寨景观、格局、吊脚楼等富有民族民居特色的建筑一定会让游客流连忘返;“游”就是改变单一的旅游产品结构。开发建设典型的民族村寨,展示剑河县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剑河周围的村寨有着淳朴的民风和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可以借鉴其他旅游地区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模式,对少数民族特色的村寨进行合理的开发,让游客从服饰、饮食、建筑、歌舞、婚俗等让游客深深的感受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购”就是生产和提供为旅游者所喜爱的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剑河县内精美的民间工艺,缤纷的民族服饰,特别是别具一格的红绣、锡绣,古朴的农民画等都可以开发成为独具特色旅游商品让游客不虚此行;“娱”就是结合民族文化节庆这一特色优势来吸引游客参与性的娱乐旅游项目。例如像台江的姊妹节、西江的鼓藏节等都是利用了民族文化节庆来吸引游客,现在,剑河县开发的仰阿莎文化节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应进一步的加强品牌建设,同时还可以考虑将县内主要的民族风情,例如六月六民歌节、吃姊妹饭、祭桥、玩龙、高坝赶歌节、平塘坡赶歌节、过苗年、吃新节祭鼓节、二月二、招龙节、尝新节、小广十月头卯、稿午水鼓舞、牛斗、鸟斗、芦笙舞、踩鼓舞、锡绣、红绣等发掘出来,展现在游客面前,使游客流连忘返,增加回头客和延长游客在景区内的逗留时间,从而增加旅游收入。

总之,旅游的本质是旅游者追寻和感悟文化差异的行为和过程,因此在塑造品牌形象时,应主要坚持特色型原则,只有具备自己鲜明的形象特色,才能在竞争中取胜,同时,旅游产品和服务是民族文化旅游吸引的核心,是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形象的核心载体。剑河县可以通过设计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打造特色品牌文化。民族文化旅游的本质也是一种旅游产品,在保护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前提下,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打造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是剑河县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关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吴必虎,余青.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综述[J].民族研究,2000(4) .

[2]简王华.广西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构建[J].广西民族研究,2005(4).

[3]张海燕,王忠云.产业融合视角下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4]梁福庆.中国生态移民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7).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