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旅游管理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双语课程教学改革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创新研究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9-12-19
  • 阅读量196次
  • 评分0
  • 0
  • 0

  随着国际化旅游的发展,对从业人员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同于其他专业,旅游专业对语言有着极强的运用性和必须性,双语课程设立后进行了数次改革,如何在改革中创新求发展呢,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我国旅游大环境的飞速发展和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为旅游高校教育双语课程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建设既符合高校专业建设又顺应社会需求的双语教学模式,是未来高校旅游教育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旅游专业双语课程教学存在的四大问题,并提出了以学生为本,加强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开发校本教材体系来促进旅游专业双语课程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旅游管理;双语课程;问题;改革


  作者:王进,周坤(重庆文理学院旅游学院,重庆永川,402168)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WorldTourismOrganization)的预测,中国将在2020年前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旅游业将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由此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国际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旅游业也充分认识到国际旅游对地方旅游业的推动作用。因此,具有专业知识和国际视野的人才将深受未来旅游业的热烈追捧。


  在《中国旅游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中,国家旅游局反复强调了旅游高等教育与人才国际化的不可分割性,并将通过支持旅游院校开展示范性中外合作旅游学校或办学项目,加大旅游院校师生赴国外访学交流的力度,鼓励各大旅游院校积极开展有利于学校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素质培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双语化发展趋势是适应旅游行业发展的必然,也是增强师资结构的必然。如何建设和创新适合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双语课程,已成为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实作能力和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管理人才的必要途径。


  一、双语教学的意义


  双语教学(BilingualEducation)起源于美国、加拿大等移民国家,是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中双语教学的定义是“在学校中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双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其日常生活或学习中能将一门外语和本族语基本等同地运用于听、说、读、写。


  现代双语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能够用外语进行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和沟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将本学科的专业外语流利地使用到工作中,为提升整体素质、适应行业全球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做好准备。


  二、我国旅游管理专业课双语教学发展概况


  (一)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双语课设置现状


  21世纪是信息化与全球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旅游管理专业一直是高校国际交流合作中可塑性最大、操作性最强、学科发展最需的专业之一。为培养语言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强的行业人才,各大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课程设置正逐步扩大范围,提高比例。从目前来看,实施双语教学的主要专业课程如表1所示。


  (二)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双语课发展的瓶颈


  1.“教”与“学”的矛盾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我国旅游管理双语教学于20世纪90年代末产生,其教学特色主要集中在中英文教学的模式。旅游管理专业与其他管理类专业不同之处在于其极强的实践性和运用性,这是旅游管理专业大多集中在非重点大学和非综合性大学的主要原因。其双语课程更多地集中在高职院校或应用技术本科院校,这些学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学习双语课程时存在较大的问题,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此外,在双语课程教师的选择上,常常片面注重聘请英语专业教师担任,而忽视了双语教学的专业课程知识,导致双语教学成为英语教学。


  表1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双语课程开设情况


  2.“考”与“评”的冲突


  我国旅游专业双语教学正处在发展阶段,各大高校和院系之间并未形成科学合理的双语教学共识和体系,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主要由任课教师“自行其事”,从选择教材、编写材料、授课方式到学生考核,都由任课教师全盘掌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旅游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仍缺乏必要的监督体系和评估体系。


  3.“认”与“知”的误区


  从师资队伍建设到学生双语课程以及外语课程比例的增大,可以得知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与课程设置与国际化趋势已经密不可分。然而,众多高校在努力跟上时代步伐的同时,为体现国际化的教学环境和特色,往往在没有进行行业调研的基础上“因人设课”,即为具备外语教学能力的专业教师开设双语课程,忽视了学生自身的接受水平和行业需求的可行性。此外,各大高校旅游管理双语课程的教学还存在以下误区:将双语简单的理解为“加强英语”,具体表现形式为“先英语教学,再中文教学”,也就等于将原本一学时的教学内容,缩减到半学时完全。另外,将双语理解为在课外活动中加入英语兴趣小组,也是旅游管理双语教学中常采用的方式。


  显然,以上教学方式对“双语”的理解还不够全面和科学,片面地将双语教学理解为两种语言的授课模式,未体现出双语教学的内涵和特色,脱离了“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4.“供”与“需”的失衡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国外大型会议、节事活动在我国的频繁举行,旅游教育越来越注重以英语为主的第二语言教育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双语教学已成为旅游管理专业体系的核心和特色。为体现国际化的办学水平,各大旅游院校双语课程设置一般从本已开设的理论专业课中,选取1-2门进行双语授课。但是,这样的课程设置往往忽视了行业对人才外语技能的真正需求,过于注重书本理论,导致供需失衡,偏离了培养与行业接轨的应用型人才轨道。


  三、旅游专业设置双语课程的必要性


  (一)专业发展与行业接轨的需要


  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工种细分化和发展国际化,旅游管理传统教学中的专业英语课程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英语交流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传统的旅游教育模式将专业教育和语言教育相分离,使旅游高等教育在相当程度上无法满足行业发展对双语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旅游人才,尤其是占到35%的旅游各专业本科层次的毕业生,因为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职业生涯的落差,导致旅游人才的流失。[1]现代旅游教育确实强调了英语运用能力在专业课程设置中的重要性,但是主要体现在以增加英语课程课时量为主,分割了英语与专业的结合度,从而忽略了行业对本专业人才英语运用能力的需求。


  (二)学科发展与高等教育的需要


  旅游管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属于工商管理下的二级学科,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随着国际经济的全球化,旅游业更加繁荣,因此对旅游的管理要求也随之提高。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创新、行业的发展都对旅游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特别是国际化人才的培育。中国在加入WTO之后,意味着中国旅游及经济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国际化进程。旅游行业更是充当着排头兵的角色,建立起了宏伟的行业前景目标和计划,这种蓝图的实现必须依靠拥有基础英语交流能力的行业人才来实现。由此可见,高等教育中的“哑巴英语”早已不能适应学科发展及行业进步,双语教学改革是创新旅游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切入点,是学科发展与高等教育的需要。


  四、旅游管理专业双语课程改革途径和创新模式


  (一)丰富课程模式,建立“工学交替”双语学习途径


  工学交替不仅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一种新兴模式,也是诸如旅游管理类应用性学科值得借鉴的课程发展方式。双语课程作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其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不仅会说、会写、更要会用。通过教师的授课,“说”和“写”的能力能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而“会用的能力”必须通过深入行业,进行实地操作和练习才能培养起来。将实训室延伸至企业,如高星级酒店、旅行社和涉外旅游景区,为学生提供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行业锻炼机会,让他们能主动地与外宾接触,从行业中去体会和创造增强英语口语的途径。


  (二)创建校外平台,形成“教+学+做”互动学习模式


  通过校内与校外双向实训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增强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了解涉外旅游行业发展前景和就业趋势。实践课程体系由课堂实训、自主练习和行业实践构成,三大环节相辅相成。其中,针对双语课程应开设的相应实践自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主动自觉地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形成“教+学+做”的动态课程体系。校外双语实训基地的建设则是对校内实训课程的继续和加深,根据与合作单位所签订协议,合理安排学生实习期限和岗位,通过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或工学交替等方式进一步让学生深入行业,使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管理能力得到锻炼。并且,校外实训实习专职教师全程指导和负责制。


  (三)加强国际交流,以“双能师资”促“双语教学”


  双语课程的建设与实施途径是否符合学校发展,教师是关键。如前所述,旅游管理一直是高校国际交流合作中可塑性最大高、操作性最强、学科发展最需的专业之一。有条件的旅游院校应积极开展国际交流项目,依托国际合作院校和企业,共同探索和培养旅游管理高等人才,创新现代旅游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为地方和国家输送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展,必将是双语教学发展的趋势,也是旅游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四)加强“内培”与“外培”,了解行业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处于发展初期的旅游院校来说,国际交流尚缺乏一定可行性。为提升双语课教学质量,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与校内其他学院或地方院校密切合作,将现有专职教师派送到行业锻炼或外企进修,以加强“双能型”队伍的建设。同时,可邀请行业经理人和专家(酒店各部门经理、酒店培训经理人和外籍教师等)以讲座或授课的形式参与到专业建设中,让专业教师有机会深入了解行业需求,调整教学大纲,创新考核方式。为进一步帮助专业教师了解行业和学生需求,另一种提高教学法的途径是记教学日记。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课堂表现详细地记录下来,以帮助教师注意到一些以前被忽视的知识点,从而指导教师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双语教学技巧。[2]


  (五)自建校本教材,探索可持续发展之道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双语教学对学院发展、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一种挑战。双语教学的成败则取决于三个基本因素,即教师、学生、教材。因此,应对挑战,要从组织考评奖惩、教材师资选配、学生生源保障、教育方法手段等方面做起。[3]而这三者之中,教材是否适合学生,在双语教学中应得到高度重视。旅游管理作为各大高校工商管理下的二级学科,发展至今,相比其他新兴学科,已处于发展比较成熟的阶段。所以,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应用型院校或职业院校,几乎都涉及旅游专业的开设。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旅游专业双语教材质量参差不齐,类型大同小异,这就给各个旅游院校双语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如何根据本校实际,建设适合学生学习的双语教材已经成为高校双语教学改革中迫在眉梢的难题。只有全面了解本校学生需求和外语程度,由专业教师根据课程需求,深入行业,与行业专家共同开发和制定教学素材,建设符合行业趋势的校本教材,才能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完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特色化教学模式。


  四、结语


  双语教学是我国旅游高等教育与第三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项在发展中求改革,在改革中求创新的艰巨任务,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密不可分。我国旅游院校双语教学的数量在稳步推进,其发展质量也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坚持以学生为本,改革教学方式,从教师、行业、学生个人素质等方面入手全方位了解双语教学的本质和意义,才能从根本上建设适合旅游高校教育的双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宁.旅游专业主干课程“双语”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J].旅游学刊,2006,(10):195-198.


  [2]欧卫红.双语教学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0-21.


  [3]霍慧煜.高校双语教学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冶金教育,2010,(5):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