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国际贸易毕业论文范文,国际贸易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国际贸易壁垒低碳化现状、影响及对策

  • 投稿甲鱼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937次
  • 评分4
  • 46
  • 0

许益翔李金叶新疆大学

在当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后金融危机时代复苏经济的双重压力要求下,低碳经济日益成为发达国家减缓气候变化和复苏经济的新引擎和动力。目前,我国出口产品市场主要销往欧美、韩日等发达国家或新兴工业化国家,且近年来我国钢铁、水泥、化肥、服装等含碳量高行业出口量占据我国对外出口贸易量半壁江山,一旦发达国家或其他新兴工业化国家征收碳关税,实行新一轮的低碳贸易壁垒措施,将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深远影响。如何有效应对低碳贸易壁垒,将其带来的劣势转化为优势,是当前摆在我国政府和企业面前的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低碳贸易壁垒现状

(一)由碳税走向碳关税

碳税是一国通过削减C02排放以缓减全球气候变化,达到环境保护目的而针对C02排放所征收的一种税。随着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碳税政策开始引入国际贸易领域。于是一国针对未达到低碳排放标准的高耗能进口产品、服务和技术而征收的一种特别关税便顺势而生。目前,美国众议院已通过《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授权美国政府自2020年起对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进口的钢铁、水泥、铝、化肥等高耗能未达到低碳标准的行业产品,征收C02排放关税;欧盟也正酝酿对来自《京都议定书》非缔约国进口高碳产品征收碳关税:法国政府自从2010年就已开始针对环境保护立法不及欧盟标准的发展中国家产品征收碳关税。据世界银行和美国皮德森研究所的研究报告预测显示,一旦发达国家开始征收碳关税,中国制造业出口额将削减1/5左右,其他中低收入国家将削减至大约8%。

当前,由于发达国家承担具有约束力的碳减排任务,而发展中国家则自愿履行碳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出口含有高碳排放产品具有相对比较优势。为迫使发展中国家履行碳减排任务,发达国家凭借经济和技术优势,以环境保护名义,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而对发展中国家出口未达标的高碳产品征收一种新的歧视性关税贸易政策,已不可避免。

(二)碳减排证明

发达国家认为自身履行强制碳减排任务,会增加本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产品的竞争力会下降。为了维护所谓的表面形式公平正义,发达国家提高环境标准,设置新的碳减排证明制度,间接强制发展中国家执行碳减排任务。2007年,碳减排证明概念首次由国际电力工人兄弟会和美国电力组织提出,旨在要求钢铁、水泥、铝、造纸等能源密集性行业产品的出口国生产企业取得与强制碳减排任务进口国碳排放量相当的碳减排证明;如未采取与强制碳减排进口国相当的碳减排制度国家的出口生产企业,就必须在进口时由生产国企业购买碳补助,以表明承担了与进口国同类生产者相比的碳减排义务,就可以顺利将产品出口到进口国。

碳减排证明优势在于,进口产品的生产企业在生产阶段就解决了碳排放问题,而不是在产品输入时,对进口产品征收边境贸易措施。2007年制定的《美国气候安全法案》已批准自2012年起,美国企业开始实施碳减排证明制度,到2020年全部在美国推广实施该制度,对来自拒绝采取与美国相当的碳减排制度的产品出口国,由美国进口企业取得对方的附随碳减排证明,才予以将产品出口到美国。

(三)气候友好型补贴和友好型政府采购政策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国际社会积极加入气候变化谈判进程之中,于1997年制定了全球第一部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京都议定书》,该协议规定两种温室气体减排制度,一种是强制履行碳减排任务国家,另一种是自愿减排任务国家。发达国家为实施自身温室气体任务,给予本国碳减排参与企业财政补贴,这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在国际贸易领域是一种不平等的贸易。例如,英国对可以促进现有设备符合环境标准的企业制定了具有专向性的可再生能源和公共交通补贴措施。

在发达国家还存在一种隐性的贸易壁垒一友好型政府采购政策,这将加大对可再生能源产品的采购力度,引导企业更加注重低碳清洁技术和工艺革新,生产低排放甚至为零排放的产品。这种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友好型政府采购政策,并非世界贸易组织(WT0)《政府采购协议>所禁止,发达国家利用国家采购数量和金额巨大,可为本国企业带来巨大利益,是发达国家所青睐的国际贸易隐性低碳壁垒措施之一。

(四)碳足迹标签

碳足迹标签是国际贸易领域产生的新鲜事物,一国为达到碳减排目的而针对产品生命周期(从原料、生产、运输、消费等)各环节过程释放的温室气体(碳足迹)应用量化指数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碳信息,以引导消费者选择低碳排放产品。2007年3月,英国成立碳基金激励企业推广和使用碳标签,率先推出全球第一批碳标签产品。随后,2009年10月,澳大利亚正式推出首个碳标签制度,承诺未来5年将连锁超市5%-10%的上架商品贴上碳标签;2011年7月,欧盟实施新的玩具安全标准,凡进入欧盟市场销售的玩具必须经过一套严格的安全评估并获得CE标识;2012年1月,日本开始实施农产品碳标签制度,要求出售农产品包装要自带含碳标签信息。

在发达国家,碳标签已成为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选择依据,企业已通过加紧低碳技术研发力度,力求降低产品碳排放量,积极加入低碳生产行列。这意味着我国要继续保持在发达国家出口贸易量和贸易大国的地位,得到发达国家消费者的青睐,继续占有或扩大国外发达国家的消费市场,我国政府和企业必须在产品研制、生产、包装、运输等环节实施碳标签制度,继续赢得发达国家消费者市场。

(五)低碳技术标准

随着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和技术垄断优势,常制定超越发展中国家技术能力的低碳技术标准,对进口产品不加以区分一律严格执行较高碳技术标准,将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排除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以维护本国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和市场销售份额。近年来,我国遭遇技术贸易壁垒呈增长态势,带来直接损失以年均15%的速度逐年增长,仅2010年因技术贸易壁垒导致我国出口直接经济损失达582亿元。

目前,发达国家制定的低碳技术标准涉及领域越来越宽泛,己针对食品、家电、汽车、纺织、钢铁等行业制定了低碳技术标准。食品行业关系着人的生命健康和安全,也是碳排放释放大户,发达国家针对食品包装印刷油墨材料,制定了目前我国仍处于真空阶段的安全标准;由于印刷油墨含有苯类残留致癌化学物质对人类危害极大,欧盟规定食品包装印刷油墨材料中的4-甲基二苯甲酮及二苯甲酮的总迁移极限值必须低于0. 6Mg/kg。同时,汽车行业作为碳排放重点监控部门,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或国际组织就制定了各自的汽车低碳排放技术标准。碳技术标准与产品、服务和技术销售结合实施,是目前低碳技术推广的有效方式之一,但却弱化了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给发展中国家政府和企业提升低碳技术带来了巨大压力。

二、低碳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

(一)不利影响

1.出口成本增加,国际竞争力下降。我国出口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和能源资源密集型行业,高新技术产品所占份额较小,这意味着我国出口商品所含碳排放量较高,与发达国家先进的碳减排技术相比,我国的低碳技术水平较低,在产品生产周期的各环节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大,往往具有较高的碳足迹。国内企业若想继续保持以往在发达国家所占市场份额,需要在生产、包装、运输、储存和销售环节加大低碳技术研发和工艺设计,以满足国外发达国家消费者低碳排放产品需求,这样就势必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生产符合发达国家低碳标准的出口产品,一般需要投入高于原有粗放生产方式成本的近1/3,这对国内沿海或内地的大多数小规模外向型出口企业来说无疑是无法承受的,而且随着发达国家实施一系列低碳技术标准、低碳认证制度措施,我国出口商品需要按照发达国家低碳制度标准进行检测、认证,才能进入发达国家消费市场,这不仅又增加了我国企业生产成本,也更加弱化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2.出口量下降,国际市场占有率降低。碳关税、碳足迹标签、碳技术标准等一系列低碳贸易壁垒的实施,一般都是发达国家针对不承担碳减排的发展中国家而设计的,逼迫发展中国家进行低碳技术研发和投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然而,这并没有考虑到发展中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发展中国家目前无法像发达国家那样实行强制的碳减排目标。因受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限制,能源资源禀赋、劳动力素质不高等条件所限,我国出口商品以钢铁、有色金属、纺织、化肥等含碳量高行业为主,其所占份额占据我国出口贸易的70%左右。据《2010世界银行发展研究报告》测算,我国对外出口商品量可能因碳关税的全面实施而下降20%,关税税赋水平大约增加10%。考虑到我国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尤其以重化工业和制造业所占比例最大,且都属高耗能产品,出口最多的也是含碳量高的能源劳动密集型产品,一旦碳关税全面实施,我国出口商品将面临巨额的碳关税,这势必将我国生产的商品拒之于发达国家市场之外,导致我国产品出口量的迅速下滑,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下降。

3.生产管理要求苛刻,危及中小企业生存。近年来,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遭受国际金融危机重挫的本国制造业,针对传统制造业制定了碳关税、低碳技术标准,碳足迹标签制度等一系列低碳贸易壁垒措施,涉及产品整个生产周期,从产品生产到运输,销售到报废等各环节都将贯穿生态科学、资源科学、环境科学原理,要求形成一个无污染、高效率、低能耗和再循环的产品产生管理体系,对企业产品的生产和运营管理提出了苛刻要求。发达国家要求进口商品符合其制定的低碳标准,将不符合其制定的进口商品拒之门外,这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企业带来巨大挑战。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仍停留在粗放生产经营阶段,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常伴随较高的碳足迹,为减少产品所附加的较高碳足迹,粘贴符合发达国家标准的碳标签,这对我国中小企业而言,有的只能被迫退出国际市场,危害到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安全。

(二)有利影响

1.出口技术含量提升,绿色商品出口比重增加。低碳贸易壁垒虽然给我国出口贸易及企业带来众多不利影响,但客观上也有利于优化我国出口产品结构,提升我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增加绿色商品出口比重,由过去的出口数量型向质量型、出口产品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产业链低端环节向产业链高端环节等方面转变。近年来,我国出口贸易格局统计数据表明,自2010年开始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中高新技术产品首次超越传统出口产品,其态势稳步提升,但仍然见到一些技术含量低、碳排放量高的低端加工出口产品。发达国家低碳贸易壁垒限制对象一般针对钢铁、化工等二氧化碳排放大户、能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的行业产品,并没有对高新技术产品限制在进口产品之列,这对我国传统经济粗放发展方式转变是一次契机,有利于我国将低端出口企业淘汰,给高技术企业留有成长空间。

2.激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发达国家低碳贸易壁垒能够顺利实施,其根本关键在于发达国家掌握了先进的技术,才能借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在国际低碳贸易壁垒盛行之前,我国政府一直呼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但因当时凭借低廉商品出口也能维持企业生产和发展,加上企业要进行技术研发需要投入巨额资金,以致我国多数企业不愿意也无力承担技术研发成本,缺乏技术自主创新的积极性。现在,低碳经济风靡全球,低碳经济日益深入人心,发达国家频繁制定较高低碳贸易技术标准,给我国传统出口部门带来巨大损失,仅2010年我国因技术性贸易壁垒就直接损失达582亿元。国际贸易环境的改变,已迫使我国企业必须进行自主创新,增强自身核心产品竞争力,才可以求得生存而不被淘汰。

3.转变铸统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过去,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以粗放、高排放、高耗能、低效率为主,大多只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给社会带来的环境恶化问题。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虽然获取了短暂的经济高速发展,却给长期发展带来了能源和环境安全的隐痛。低碳贸易壁垒正是低碳经济时代下的产物,我国受低碳贸易壁垒的影响,企业为适应低碳经济潮流,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不得不进行技术创新,求得自身生存与发展,从而使得我国企业技术水平得到整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高新技术发展逐步得到推广。在低碳贸易壁垒的盛行的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要保持出口量稳增长,就必须改变过去经济发展方式,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三、我国应对低碳贸易壁垒的策略

(一)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增强国际产品竞争力

发达国家低碳贸易壁垒的内容主要围绕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而制定的,我国应主动适应低碳贸易国际潮流,谋求我国对外贸易出口产品量的持续稳定增长。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壁垒低碳化趋势,我国要注重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从单纯注重出口产品数量增长转为同时兼顾出口数量与质量轨道上来,并且依托低碳技术提升,由过去出口“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率”的行业产品过渡到出口“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率”的行业产品中来。推动初级加工贸易组装产业升级到高端装备制造业,扭转主要依靠劳动能源密集型行业出口商品局面,从而转向依靠高技术低耗能型行业: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碳减排技术,不断提升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增强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二)扶持企业进行低碳技术改造,提升产品生产质量

我国对外出口产品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能源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这些行业最容易遭受国外发达国家的低碳贸易壁垒。为顺利突破发达国家设置的低碳贸易壁垒,我国政府应积极引导企业进行传统产业低碳技术改造、升级和优化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战略性绿色产业,推动节能和循环低碳经济发展;为企业提供低碳技术和设备,降低生产产品能耗和提高其产品附加值;帮助企业了解低碳贸易壁垒内容,协助其生产符合低碳贸易壁垒制度要求的产品;严格贯彻执行国内低碳认证制度,利用低碳贸易壁垒倒逼机制,帮助企业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产品全过程实行低碳化,提升国内企业产品生产质量。

(三)建立低碳产业链,形成强大的竞争力

国际低碳贸易壁垒对出口产品的全生命期,从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运输销售等各环节都制定了严格的低碳排放和技术标准,这对我国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我国企业应从产业链低碳化抓起,将减低碳排放贯穿其整个生产、运输、销售过程,全方位调整和改进产品生产技术和工艺,对生产经营的各环节都实行低碳量化考核,对每一类产品、每一个生产环节、每一道生产工序的碳排放量都进行量化数据管理,有计划、分步骤对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碳足迹评价,针对高足迹环节制定科学性的降低碳减排措施,建立从产业链上游企业至产业链下游企业的完整低碳生产产业链,通过优化生产、配送、运输、库存等系统,彻底减少碳排放和降低能耗,从而达到全面提升企业生产产品的低碳竞争力的目的。

(四)建立低碳贸易壁垒预警机制,抵制不正当低碳贸易壁垒

面临未来发达国家利用包括碳关税、碳足迹标签、碳技术标准等不确定、隐形的低碳贸易壁垒,阻碍我国出口产品的销售量,我国应加强低碳贸易壁垒数据库和预警机制建设,提升绿色预警研判能力,密切跟踪国外发达国家低碳贸易壁垒发展动态,尤其是我国主要出口商品销售市场欧美、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的低碳贸易壁垒动态,深入调研其低碳相关法律法规,通过举办培训、研讨、座谈、媒体等形式及时提供国际上新的低碳贸易技术标准、法规等信息,指导国内企业制定相应对策。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和应对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协议规定,对借保护环境名义,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的相关不正当低碳贸易壁垒进行抵制和反对,积极参与国际低碳贸易规则的谈判和规则制定,利用多边贸易谈判机制,立足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的客观事实,维护好我国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