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让读者在“悦读”中实现“深读”——试析改进和创新日报新闻报道增强舆论引导力

  • 投稿cC有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908次
  • 评分4
  • 61
  • 0

尤凌波

【摘 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改进和创新党报的政务报道、重点工作报道和日常报道?近几年来,西安日报在这方面做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就是坚持用新闻的手段做宣传,即工作报道选取角度,强化包装;政策宣传权威解读,深入浅出;会议新闻善抓“活鱼”,做出特色。在确保正确政治导向、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努力遵循新闻规律,为读者提供新鲜、可读、有用的新闻信息和服务,让读者在“悦读”中实现“深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日报;悦读;深读;创新

近年来,西安日报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引领,切实改进和创新新闻报道,坚持用新闻的手段做宣传,即工作报道选取角度,强化包装;政策宣传权威解读,深入浅出;会议新闻做好主稿,善抓“活鱼”。努力做好政务报道和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重点工作、重大典型的宣传报道,在确保正确政治导向、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努力遵循新闻规律,为读者提供新鲜、可读、有用的新闻信息和服务,让读者在“悦读”中实现“深读”。

一、政务报道善抓现场“活鱼”

政务报道是党委机关报的重要内容,是地方党委、政府宣传政策主张,引导社会舆论,指导地方工作,服务广大群众的有效形式,做好政务报道,是日报的重要职责。西安日报把政务报道作为报道的重点,不断探索政务报道的新路径、新手段、新方法。为做好这项工作,西安日报成立了政务报道小组,由业务能力强、政治可靠的记者专门从事政务报道。在政务活动的报道手法上,西安日报要求记者强化信息意识,善于从政务活动中发现新信息,寻找市民群众感兴趣的新闻点,突出服务性,增强贴近性,提高可读性。善于从领导讲话中捕捉信息,善抓现场“活鱼”,以更多鲜活的新闻元素来丰富和发展政务报道容量,以更加立体、可读的内容凸显西安日报的高端定位,牢牢吸引住核心读者群。对领导调研、慰问等贴近民生的活动,尽量以新闻语言来表述和呈现,避免枯燥刻板的公文模式。

在西安市“两会”报道中,《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是每年日报必须完成好的一项重要的报道内容。解读得到位不到位,反映一张报纸所拥有的专家资源和报道水平,也反映一张报纸的权威性和影响力。2014年,西安日报在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时,对2013年的政府工作,在解读篇中,以“突破”为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总结归纳了“地方财政”之突破、“工业”之突破、“消费”之突破、“县域经济”之突破、“城市建设”之突破、 “治污减霾”之突破、“民生”之突破七大突破,非常清晰地展现了西安经济社会稳健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在展望篇里,摒弃了将几大丁作杂糅于一篇稿件的写法,而是将经济、改革、丝绸之路建设、民生、政府建设、城市建设等亮点单独成篇报道,深入解析每一项丁作,信息含量更大,也使读者对2014年政府工作有了更为鲜明的认知,得到各界认可。

二、重点工作“大餐”“套餐”式报道

在全媒体语境下,对报纸来说,“快餐”式报道已难以和新媒体竞争,唯有做深度、做体量,给读者提供阅读“大餐”“套餐”,方能以纸媒优势抗衡新媒体,西安日报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2014年,西安日报对西安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力推“大餐”“套餐”式报道,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2年以来,西安市委、市政府以“八水润西安” “秦岭北麓生态保护”“汉长安城遗址保护” “渭北工业区建设”“国道连接交通枢纽建设”工程等五项重点工作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作为市委机关报的西安日报,如何以最佳的表现方式来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反映这些工作决策、实施、进展、成就、意义及许许多多工程技术人员和劳动者所付出的辛勤努力,西安日报以一个时代参与者、鼓舞者的角色,为党和政府的惠民工程鼓与呼,为广大劳动者的创造精神和奉献精神、为西安环境的改善和社会的发展歌与赞。在西安日新月异的发展面前,西安日报采编人员对报道进行精心组织。社长夏泽民亲自策划西安日报承担的“中国梦的西安实践”系列深度报道,从2014年6月20日开始至11月,将这六项工作分为六大部分,以40个专题、40个整版的鸿篇巨制给予充分呈现。

“中国梦的西安实践”系列报道,立足于宣传西安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但在操作思路和手法上尽量摆脱传统的宣传思维和灌输方式,灵活运用新闻手段,以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赋予静态题材以动感元素,赋予抽象题材以具象元素,赋予宏观题材以微观视角。力避枯涩的文件性语言,力避数字、素材的堆积,形成了多篇语言生动、写法灵活、层次清晰、新鲜可读的深度报道,成为党报成就性报道的创新典范。

首先,该系列报道突破了新闻综述的单一表现形式,以最佳方式呈现工作成就。以往的成就性报道多以新闻综述的形式体现,而此次报道则彻底打破表现形式单一的缺陷,根据题材特点选定最佳表现方式:或散文体,或新闻调查,或新闻综述,或故事通讯,或散文与综述兼具,或通讯与散文并用,不拘形式。在这组报道中,多篇稿件将讲述故事的形式运用得非常精彩,可圈可点。因为表现形式的不同,各篇稿件的语言风格也异彩纷呈,或韵味悠长,或轻俏活泼,或轻松委婉,或深刻耐读,多篇皆堪称美文。

其次,对同一专题多方位观照,给读者以多层次、立体化的感受。每一个专题都以主稿和多篇配稿组成,对同一专题从不同方位进行观照,深入挖掘、充分展现,给读者以丰富的、立体化的感受。比如“八水润西安”中“复兴西安水生态”这一专题,主要写本届市委、市政府“八水润西安”工程营造的“水在城中、水绕城转、水畅湖清”盛景,暗含西安保水、引水、亲水的水生态文化传统。主稿《自古长安地,八水绕城流》突出历史维度。从《上林赋》人手,以优美的文本,全景式反映古长安水系悠久的历史变迁,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古今对照,彰显变化,重点凸显八水与西安文化乃至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配稿《那些年,我们治水长安》突出人力维度。回顾历史上治水长安的做法和经验,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重点凸显八水与西安这座城市诞生、兴衰的关系。配稿《长安水边的灵动》则突出生活维度,以散文笔法写古今西安人相似的亲水情结和生活体验。

第三,以古带今,逻辑递进,切入当下。单纯写政府的工作自然枯燥、生硬,本组多篇报道跳出工作本身,拓展思路,从历史大背景、时代大背景的角度来审视工作,同时注重文化的内涵,使文章具有历史的纵深感,内涵丰厚,意蕴悠远,使读者在欣赏美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章所要传达的正面宣传内容、主流观念。《从绕到润的巨变》一文高屋建瓴,提纲挈领,厘清从“八水绕长安”盛景的形成历史,到当下“八水润西安”理念的提出,以及总体工程的重大现实和深远意义、未来愿景脉络。《秦岭醒来》一文分山为魂、水为魄、人之初、理想国四部分。从历史、地理、文化、宗教、人的精神追求等多方面切入,在丰富的意象中渗透进秦岭保护的主流观念。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单元,分析采访政府管理保护部门时了解到的工作、规划,将这些看似平常的东西从时代大背景的层面、历史大背景的角度去理解,然后顺着这个思路,再深入了解、采访与之相关的当事人或者知情人,以求获得最有说服力的新闻素材、最有可信度的新闻素材。

第四,这组“大餐”“套餐”式系列报道,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广大读者和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报道陆续刊发之后,引起西安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并给予高度评价,要求把报道装订成册,进行深入研读。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以及起草文件时,将报道作为参考的重要资料。读者纷纷表示,这组报道是党报成就性报道的典范,让人耳目一新。通过阅读报道,对西安有了更具体、更直观、更全面的了解,对市委、市政府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了对西安这座城市的信心和工作生活在这座城市的自豪。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等中央级媒体,以及新华网、新浪、搜狐等各大网站纷纷对报道进行转载,或者依据报道提供的线索进行采访报道,使西安的重点工作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关注的热点,显著提升了西安的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系列报道第一单元“八水润西安”得到了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小组的高度评价:系列报道紧抓生态建设这一主题,以科学发展观的视角,通过对西安市水资源的历史沿革以及发展之路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展示了西安市在生态建设方面中国梦的具体实践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系列报道紧扣时代脉搏,从历史变迁、水源保护、文化解读、资源开发等方面人手,既有谈古论今的宏观概述,也有数据与实例结合的细节挖掘,多角度、大篇幅、全方位地进行报道,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八水润西安”的生动蓝图,体现了较高的策划能力与采访功力,也展示了媒体的社会责任,值得学习与借鉴。

三、高端定位“老干嫁接新枝”

这些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和多元文化的进入,传统节日、外来节日和各种纪念日越来越多,引起市民群众关注和极大的参与兴致,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对于建党日、国庆日、妇女节、植树节等每年都有的节日和纪念日,除了常规、例行的报道以外,西安日报打破常规,“老干嫁接新枝”,挖掘新闻增量,利用新闻存量,以更多的新闻和信息元素来丰富和发展报道的内涵和外延,以更加立体、可读的内容凸显西安日报的高端定位,牢牢吸引住核心读者群。

在建党90周年之际,西安日报精心策划了“追寻红色遗迹”系列报道活动。从2011年5月16日起,每年都要进行全新报道。在报道频次上,每周至少一次,先后刊发了“燎原星火永照后人——寻访蓝田第一个党组织诞生地” “革命公园——不能忘却的记忆”“高风育英才浩气励后人——访抗战时期周户地区党组织战斗堡垒户县甘西小学”“等近20组稿件、图片。每组报道,记者都实地寻访、拜谒不同历史时期党在西安地区开展革命斗争的重要遗址遗迹,采访历史亲历者、知情者、党史工作者和当地干部群众,为读者开启岁月档案、还原历史事件、讲述真情故事。同时展示红色土地上的新变化和新面貌,报道老区人民的新生活。该系列报道创意独特、形式新颖、生动活泼,刊发后受到广大读者、相关领导、党史工作者、老区干部群众的高度评价,在同类报道中独树一帜。

“三八”妇女节,也是有着斑斓色彩的节日,可写的新闻、可做的话题很多。2014年3月8日,西安日报推出整版专题报道——“时间去哪儿了”,通过记者的笔端来反映平凡女性的一天、或者记忆中某一个难忘的日子,表达对女性的关注和感恩。整版报道根据不同的年龄阶层,分别对60后、70后、80后、90后等4个年代的女性进行采访,记录她们一天的生活,通过描述她们时间的流向,展现了现代女性的生活状态。

古树、老树、大树是森林城市的重要元素,蕴藏着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精神内涵,传承着“护绿爱绿”的生态理念。2014年3月12日,西安日报与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西安新闻网携手,特别策划推出了“为美丽西安葆绿·我身边的最美古树大树”连续报道。当天,西安日报除了一版消息外,又用一个整版对此次活动进行浓墨重彩的介绍。为了凸显古树神韵、增强视觉冲击,通版采用彩版,用文图结合等多样化方式进行呈现,主要内容包括:西安市现存古树名木的总体数量、种类、分布情况;目前主要采取的保护措施和立法情况;古树名木保护面临的现状或隐忧。同时,在西安新闻网对50棵古树名木的图片和资料予以展示。2014年3月13日到3月28日,在优选部分古树名木挖掘其背后的故事同时,对市民推荐的身边最美古树大树,记者逐一进行采访、连续发稿。在具体报道中,多个栏目各有侧重、形成互补效果。

街道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形象如何,对城市影响很大。2015年4月,西安日报推出了“寻找最美街道”系列采访活动,发动市民推荐身边干净、整洁、优美、文明的大街小巷。由于活动贴近市民,牵涉居民活动处所,触动群众关注点,故而引起市民群众积极参与,也得到西安市容园林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的大力支持,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从政务报道、重点工作报道到专题策划报道,都可以看出,西安日报一直走在新闻报道探索创新的路上,通过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形式创新,使日报由“硬”变“软”、由枯燥变鲜活,从而使读者在“悦读”中实现“深读”。

(作者尤凌波:西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