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谈市级党报重点报道策划的作用——以2013年至2014年《榆林日报》为例

  • 投稿老衲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834次
  • 评分4
  • 97
  • 0

严继文

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是市级党报新闻报道的重头戏。经济下行压力下如何通过策划引领来把正能量的典型报道奉献给读者,对于提振民众信心,正面回应唱衰,有着积极的意义。《榆林日报》在重点报道策划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实践证明,重点报道策划是市级党报编辑出版的首要工作。策划好重点报道,就能掌握引导舆论的主动权,就能真正发挥地市党报传递市委市政府的声音,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架起党群联系的桥梁,引导社会舆论的方向,激励人民昂扬的斗志,推动全局工作的作用。

一、策划才能把握舆论的主导方向

正能量的舆论能够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负面报道则会起到破坏和阻滞作用。地市党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它所发出的声音,对于引导群众意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策划好重点报道,对于引导正确的舆论意义重大。2013年受全球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有的外埠媒体一哄而上唱衰榆林。以报道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成就为重头戏的《榆林日报》,如何把握舆论的主导方向,引领读者从唱衰中看到主流成为其努力的方向。为此,寻找与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相配套的项目成为报道新亮点。2013年6月,顺应城市居民到城外野炊的潮流,结合“中国梦”报道,《榆林日报》策划了“美丽榆林看水库”系列报道。从水库建设的背景、水库对所在地工农业生产及人畜饮用水的功用、水库的存在引发的户外休闲娱乐等方面,采用图文并重的方式,在一版、二版、四版集中刊登了全市40多座水库开发利用现状。用详实的文字和图片充分展示了榆林人民在生态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水库建设使美丽榆林建设成为可能。

报道发出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一时间到野外去旅游,到水库边去野炊,到乡下去种地,成为城里人看得见山水、望得见乡愁的实际行动。《榆林日报》再接再厉,紧接着策划了美丽榆林看古树、美丽榆林看桥梁、美丽榆林看古镇、美丽榆林看河流等报道,把美丽榆林宣传推向高潮。让广大读者,特别是埠外媒体看到了榆林的优势不仅是矿产资源,榆林更大的优势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和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二、策划才能体现“三贴近”的根本要求

“三贴近”是进一步增强新闻宣传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客观要求,是新闻创新的根本途径。榆林在全国叫得最响的是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十多年来引进了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大型企业参与基地建设。榆林市的中心工作就是以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统揽经济工作全局。如果党报一味地报道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高科技成果,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报纸就显得太专业。因此,如何既能如实反映这些高科技产业的成果,又能让普通百姓体会到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效应,这是实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要求面临的难题。2014年春天,《榆林日报》另辟蹊径,策划了“振南在行动”系列报道。 “振南”即振兴南部计划,就是榆林北部矿产资源富集的县帮扶南部矿产资源匮乏的县。这是榆林市域经济发展一体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也是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具体体现。

根据省市帮扶、县区帮扶、中省企业帮扶、人才帮扶“四位一体”振南帮扶机制,《榆林日报》分类采访了“产业振南、项目振南、企业振南、南北对口振南、人才振南”的投入、工作举措和取得的成果。特别是对移民搬迁、整村推进、产业开发、能力建设、外资扶贫、社会扶贫等“六大工程”的进展和取得的经验进行报道。南部六县,每个县在头版发一个综合稿件,在其他版面配套发一组延伸稿件。这样的版面安排,既对面上的工作进行概括总结,又能真实地反映老百姓所思、所想、所得,使得记者在具体采访中直接面对群众,真切感受振南工作给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生存条件带来的具体变化。

三、策划才能引领“走、转、改”长效机制

走、转、改是新常态下媒体对新闻从业者的基本要求。只有建立走、转、改长效机制,市级党报才能引领提高版面质量新常态、引领报社工作快节奏高效率新常态、引领媒体深化改革和融合新常态、引领风清气正新常态。为了真正把走、转、改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7月份,《榆林日报》策划了《再进白于山区》,让记者深入贫困地区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感受山区群众的喜怒哀乐。9月份,又策划了《记者走基层、沿黄看产业》,将黄河流经榆林全境417公里分布的6县42镇1023村的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及生产生活方式的新变化进行报道,用记者的所见所闻为全市制定沿黄生态经济产业带发展规划提供重要依据。这次报道采用图文并重,手记补充的形式,使每一篇报道做到有人、有物、有事、有议、有图、有感,用朴实的语言讲述沿黄经济、社会、人文、地理故事,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几个月来,从白于山区到黄河沿岸,从长城沿线到无定河畔,从亿吨煤都到南部枣庄,记者奔波在路上,用心灵倾听群众心声,用双脚展开新闻调查,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用豪情和毅力忠实践行了党报记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职责。共计在榆林日报刊发35个专版,稿件近百篇,照片190余幅。

四、策划才能有效地传播正能量

这是个多元的全媒体时代,人人都可能根据自己的喜恶来向社会发布新闻。如何在众多的质疑声中旗帜鲜明地发出权威的正能量声音,是地市党报义不容辞的责任。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全国各地的开发区、产业园区都面临项目难以落地、开工不足的问题,有些媒体开始质疑产业园区建设的合理性。针对这一问题,《榆林日报》策划了《记者走基层、园区看项目》,对全市22个工业园区,3个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区,3个城市新区进行集中采访报道。用图文并重的形式把每个园区定位、重点项目产业链布局、开工建设或投产情况、产学研情况、建设者感言、园区管理体制及园区建设对周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板块式报道,再以记者观察或采访手记的形式,对每个园区的优势或存在问题进行点评。让广大读者看到,榆林的产业园区实现了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的聚集效应和规模发展,已经成为承载重大项目、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同时也证明,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集团引领、集群推进、生态同步,才是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结《榆林日报》两年重点报道策划的实践,笔者认为,重点报道策划是新常态下地市党报必须坚守的方法论。搞好策划,必须以调查研究为前提,认真考虑读者的关切,充分应用新媒体快捷面广的优势,把传播正能量作为出发点,把“三贴近”作为新闻创新的出路贯穿始终。

(作者严继文:榆林日报记者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