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表征、价值与责任:论网络新闻的社会价值迷失

  • 投稿万金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807次
  • 评分4
  • 34
  • 0

谢沁露

【摘要】文章阐述了网络社会新闻的特征、作用及社会意义,对当下网络社会新闻传播的内容和形式的社会核心价值进行探析,分析了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社会新闻传播之价值迷失的原因,在反思之际探索社会新闻的社会责任为何及未来的改革之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网络;社会新闻;社会核心价值;迷失

新闻通过文字符号、画面语言给人、物和事件赋予了新的意义和价值,产生不同受众的理解认知、多样的表征印象,然后再以文化循环的方式再一次进行生产进入“再传播”,产生社会认同、消费与共享。斯图亚特·霍尔认为: “表征意味着用语言向他人就这个世界说出某种有意义的话来,或有意义地表述这个世界”①。因此,新闻传播是社会文化价值和意义的主要载体之一。

三网合一、三屏交互、媒介社会化的大数据时代带来的以新媒体为主要阵营的新闻传播是广大网民的主要新闻来源。“社会新闻以人为本,涵盖社会现象、社会风貌、社会生活、社会动态、社会事件、社会趋向、社会问题等方面的新闻报道,它以社会伦理道德为基础,对现代社会进行解析,能够引起广泛的社会兴趣”。网络社会新闻是当下广大受众所关注的重要新闻类型之一,它不仅是党和政府的舆论新阵地,也是社会道德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在社会责任上理应受到社会规范的制约。

一、网络新闻的文化表征

“语言对于意义与文化是极为重要的,它总是被看做种种文化价值和意义的主要载体”③。 “表征,即显示出来的现象、表现出来的特征。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当有机体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时,这些信息是以表征的形式在头脑中出现的。表征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又是被加工的客体。同一事物,其表征的方式不同,对它的加工也不相同。信息的来源不同,人脑对它的加工也不同”④。具有形象性特征的(视听方面)表征,也称表象,是表征的形式之一。

网络社会新闻是网络文化的主要展示平台也是当代社会文化的重要展示平台,它用简短而有力的语言延续社会文明及传统、传播社会经验,是社会性与贴近性的完美写照;既提供文化娱乐、培养大众鉴赏审美能力,又能体现社会价值。在吸引大众注意力、促进文化集中、形成社会议题、发挥舆论引导功能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社会新闻零散化与碎片化。人们通过网络社会新闻观察监测、了解动态社会的大小世事,又通过新闻内容之表征理解与认知社会,再为自己寻找适应社会的方法,维持与社会的交流;它可以引导形成文化规范、影响人们意识、观点和价值的改变,也产生负面效果、不良风气和极端思潮。总之,网络新闻构建的社会文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网民和网络社会新闻的爱好取向及发展过程、文化价值、社会意义,使之呈现出与网络社会文化一致的多变性与不稳定性。

二、网络新闻的社会价值迷失

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和电子信息化的发展,目前我国“在社会处于转型期的过程中,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意识形态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道德和人文精神承受着外来思想文化观念的巨大冲击,好坏两端剧烈震荡,大众传媒在这震荡中同样经受着考验和洗礼”⑤。由此之中表征出的社会文化价值与意义的迷失值得反思。

1.议程设置者的责任感迷失

网络社会的发展使得网络社会文化的制造者和传播者特别突出:一类是无意设置议程的广大网民,他们以全民娱乐休闲、好奇猎新为目标,大多数只是沉浸在网络传播中去表达情绪、理念和价值观,形成“民间舆论场”,较少考虑社会责任和传播底线,并不一定都清楚传播了什么文化价值观、影响了多少人、产生了什么效果,而他们大众化和群体化的快速传播带来的效应和影响巨大。

另一类则多是市场逐利性下有意设置议程的专业网络新闻记者(编辑)和虚假网络新闻记者及编辑,他们手中握有精英专制式的媒介权利,主要依靠新闻的发布而生存,以占据头版头条的点击率、有效传播他们的价值观、产生社会影响力和效应,或带着货币价值利益目标和实现个性化的受众价值诉求为最终目的。

还有一类是“由于网络平台自身具备的虚拟化、开放性以及隐蔽性,也迅速衍生催化了相当一部分的‘网络暴民’,其通过在国内外的新闻站点上进行论坛发帖、撰文博客、流言散布等途径散播不实的有关社会现状的焦点新闻、偏颇狭隘的普世理念……”⑥无论是哪一种类别的网络新闻传播者,他们都在有意或无意之中进行着传播的议程设置。

2.“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混淆

新媒体的发展促进网络社会新闻发展的同时也带来挑战。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似乎主宰了一切,网络社会“人人都是媒体”“个个都是记者”“微博直播”“微信直播”的新闻常态下,一个个“网络个我”喜欢通过网络语言及文化来构建行为意义,追寻表现自我、实现自我肯定,把自我价值“社会化”,把公共话语价值“自我混淆”或被信息接受者“价值混淆”,代替了“整个社会”。而网络传播的分众化使得传播领域存在着不同的疆域,有自己的定位和自己的传播,最后使网络新闻的传播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乱象。让老百姓分不清哪个是专业的新闻工作者发布的真消息,哪个又是大众、网友、假记者、社会新闻捏造者传播的假消息。

3.异域文化的“盛装”⑦

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国门的开放同步进行,走出去,带进来,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念同时涌入国门……与之相应的是外来文化价值观念的引进,西方的一些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步深入我们的社会文化,传统的道德观念与意识不为人所注意”⑧。新闻传播也在“无冕之王”“专业主义”“国际接轨”“新自由主义”“去政治化”等思想的发展下披上了异域文化的“盛装”,开始各种思潮、流派和表现手法的“国际化发展”,尤以网络新闻媒体的快速崛起最为突出,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并引导了当下媒体变异的趋势潮流。网络新闻带来的社会化发展让广大人民关注网络社会新闻,也让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和社会公信力遭到损失。网络社会新闻所表征出来的失真失范、思想文化变异、精神价值紊乱与失序、利益至上、价值迷失等问题此起彼伏地出现, “而新闻业以及新闻学也同样陷入作家张炜所谓‘全民性精神恍惚’的境地”⑨。

4.内容的非主流

在基于互动信息网络的平台上,快、短、新、特的猎奇感觉就是受人偏爱,越光怪陆离、有噱头、低级趣味的新闻内容点击率越高。各种爆料、独家、情报、特约、八卦等网络社会新闻传播噱头和一些不清不楚、扑朔迷离、亦真亦假、难以置信、离奇虚无的社会新闻内容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和显示出来的社会现象呈现出非主流的态势,与人们所追求的美好生活,幸福平安,万事如意,风调雨顺有些格格不入,出现了与传统文化和文明有些不同的社会环境。

5.话语的消解、偏向加工与缺失

“‘意义分享’是公民自治和市场化运作共同制造的话语风格,它常常依赖文化群体的共同经验、兴趣以及共识,并且进一步转化为一种集体无意识,这样它便有可能异化为一种支配性的力量,建构主流话语,偏离具体讨论,忽略具体感知,消解事物的多样性与新闻的公共性”。可以说新闻语言是构建新闻价值的表现体,在此之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语言是一种立法,语言结构则是一种法规,我们见不到存在于语言结构中的权势,语言按其结构本身包含着一种不可避免的异化关系。这并非像人们经常强调的那样是去交流,而是使人屈服:全部语言结构是一种普遍化的支配力量。”那些利用网络话语的建构来宣扬主观臆断和偏离客观实际的话题新闻充分利用了人的心理分析,刻意通过新闻话语的暗示和语言偏向将焦点集中在某一话语中心从而构建其权威性,消解或压缩某些传统的观念和文化价值定位,引领着被虚拟建构的话语层面和论点成为社会群体的关注点,原本在某些概念、文化、价值上有缺失的社会受众在很自然的状态下产生认可赞同、概念困惑、价值模糊与人性迷失,造成网络新闻媒体变异分化下的集体精神亚健康,让人产生社会变化的消极感、疏远感、焦虑感和排斥感,造成共同分享的价值幻觉。

三、网络新闻传播的责任

任何一种与文化有关的事业都需要有一种核心价值的体现和支撑。要构建什么样的意义世界来将现有的传统文化与精神价值相统一,在平凡生活中挖掘美好,展现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氛围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网络传播者应该带着一份社会责任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传播正能量和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维护社会与人心稳定,这有着积极、重要而有意义的作用。既能激发社会活力,弱化不良因素,又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网络社会新闻的传播只有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求同存异,增强传播主流价值的社会责任,提升文化品位,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发挥重要作用,方才能滋养社会。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③[英]斯图亚特·霍尔,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M]徐亮,陆兴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5,1

②袁硕.“报网互动”让党报社会新闻更接地气【J】青年记者,2014(20)

④表征[EB/OL]百度百科

⑤⑦⑧廖梦君现代传媒的价值取向【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7,11,10

⑥侯宗平.媒体文化的变异与新媒体语境中新闻的失实【J】中国传媒科技,2012(24)

⑨李彬.试谈新中国新闻业的“十大关系”[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7(2)

⑩单波 跨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可能性【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206-207

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M]李幼蒸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4-5

(作者谢沁露: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传播学博士生,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