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三农”媒体的坚守与突破

  • 投稿零号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894次
  • 评分4
  • 80
  • 0

潘文华 樊 涛

办好“三农”媒体,必须正视自身优劣,深刻自我定位,把握“破”与“立”的关系,从“坚守”与“突破”两个方向做足文章。

一、坚守:立足特色念好“农”字经

“三农”媒体经过多年发展积淀,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农”字特色,这个特色不能丢。中央和省委将“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农”字特色更应成为“三农”媒体的制胜法宝。坚守“农”字特色,应该做到三个坚持:

(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当前,随着农村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快速发展、各种利益关系进一步调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日益显露,政策移民、失地农民、环境污染、惠农政策落实等方面的问题还很多,农村舆论引导的任务艰巨而繁重。

以《农村新报》为例,编辑部要求全体编辑记者在思想认识上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切实强化党性第一、大局为重的意识,坚持做到以正面引导、团结鼓劲为主,多做有利于团结稳定的事,多做帮忙的事,不做添乱的事。特别是在涉及重大敏感问题的舆论监督时,不逞一时之勇、图一时之快,而是始终着眼于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同时,始终坚持守土有责,把好关口,牢固占领农村舆论阵地,主动引导舆论,决不给错误言论提供传播渠道。

2013年春,H7N9疫情爆发,畜禽养殖行情一落千丈。我们坚持舆论导向,站在行业观潮的角度顺势而为,深度观察禽业亮点,重磅推出《应对禽流感发现正能量》连续报道,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转载,引起强烈反响。

(二)坚持服务“三农”中心工作。

服务中心是媒体的基本职责。“三农”媒体应该着重围绕“三农”中心工作展开策划,抓好主题宣传。近年来,《农村新报》围绕湖北省委、省政府“三农”中心工作,立足特色,发挥优势,打出漂亮的宣传战役。

在连续几年的“三万”系列活动中,编辑部相继开辟“在基层话三万”、“荆楚大挖塘”、“荆楚洁万家”等专栏。特别是2011年推出的“三万”活动服务特刊,分“春耕时节,农民盼些啥”、“当前强农惠农政策一览表”、“农民眼中的工作队”等板块,用多组整版反映如火如荼的“三万”活动。我们的服务特刊从动议到出版仅3天时间。近年来,在迎接党的十八大、省十次党代会、全省“两会”等系列报道中,《农村新报》立足特色打好主动仗,开辟了一系列专栏,形成宣传声势,深受各界好评。

(三)坚持贴近农民。

“三农”媒体应该坚持事事处处为农民说话,实实在在为农民服务。

突出“实用性”。“三农”媒体的读者群主要在基层农村.为他们提供服务,必须突出一个“实”字。为此,《农村新报》编辑部在版面、栏目、内容等方面,都围绕实用性来设置和安排。开设了三农要闻、农村财富、农情民生、农村金融、健康生活、政策与法、农民合作社等针对性、实用性、服务性强的常规版面,深入解读惠农政策,及时提供农科服务,权威分析市场行情。湖北是农业灾害频发的省份,近几年,编辑部连续推出了“农业防灾减灾特刊”,详细介绍了全省主要农业灾害及应对举措。2010年夏,湖北遭受洪涝灾害,本报组织农技专家走进灾区,实地查看灾情,帮助农民抗灾自救。同时连续推出了“洪涝灾害后农业应对措施”、“农业灾后恢复生产技术宝典”专版,为农民提供了最及时、最实用的农科服务。近几年,湖北连年大旱,依托“农技课堂”专栏,及时刊登了相关抗旱技术和水稻抢种、抢插、保苗等技术,指导农民抗灾夺丰收。

当好“传声筒”。在报道内容上,注重反映农民所思所想所盼,帮助农民排忧解难。近年来,结合省委宣传部开展的“记者蹲点走基层”活动,本报开辟了“记者走基层”专栏,刊登了大量贴近农民的好新闻。在一些百姓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上,也开展了系列策划。针对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问题,2012年,推出了反映浠水鸡粪污染的系列稿件。2013年秋,针对农民反映秋粮收储难的现状,组织了《秋粮托市收购》的观察稿,中储粮、省粮食局、农发行等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增加了粮食收储点并扩大宣传,缓解了粮农燃眉之急。近年来,开通“农报热线”,围绕农地流转、农村卫生改革、粮食收储等话题,邀请农业、卫生、国土、住建等多个省直部门相关负责人做客编辑部接听热线,解答农民现场提问,为农民化解难题。

多说“田间话”。“三农”媒体的读者以农民居多,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要想受农民欢迎,语言、内容、版面都要适合农民的口味。为此,本报加大对编辑记者的培训教育力度,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服务水平。语言上力求生动活泼,多用农民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简洁俏皮,通俗易懂。内容上力求贴近农民,多讲农民的酸甜苦辣,多写农村的变化,多发布权威的政策,多登载实用的技术,多提供最新的就业创业信息。版面上力求图文并茂,清新自然,布局合理,一目了然。

二、突破:面向市场唱晌主旋律

“三农”媒体走向市场是必由之路,如何顺利跨进市场的门槛,在大风大浪面前经受住考验,还要在突破现有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在管理机制上,改革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考核制度:在发展方式上,以改革增活力,靠服务塑品牌,向市场要效益。

(一)内部改革增活力。

长期以来,“三农”媒体习惯了过小日子,过安稳日子,在用人、考核机制等方面还停留在由吃“大锅饭”向“联稿计酬”过渡的阶段,干多于少差距不大,严重束缚了编辑记者的积极性。

近年来,《农村新报》出台了全新的考核管理办法,把每个人的岗位职责进行了细化,在全体员工中实行定人、定指标、定奖惩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将个人收入与工作岗位、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挂钩,拉开分配档次。同时,每一期报纸都进行公开打分,严格按稿计酬,对连续3个月稿分排名考核倒数第一的作待岗处理。

(二)外拓市场增效益。

面向市场,尊重规律,这是报纸发展壮大的根本出路。“三农”媒体要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把报纸作为产品,用产业发展的思路去经营,按市场规律办事,求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打破地域限制,抢滩市县市场。过去,农报一直将广告经营主战场放在省直涉农部门和相关农资企业。近年来,我们在稳固传统广告资源的基础上,大举进军省内二、三线城市,抢滩地市县广告市场,先后在黄冈、江汉(天门、仙桃、潜江)、恩施、鄂州、荆州、十堰设立了办事机构,聘请政治过硬、业务能力强、有开拓精神的专、兼职人员代理农报广告业务,将农报广告经营、市场开发的触角伸向省内二、三线城市和广大农村,并取得良好业绩。近5年来,农报广告收入年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大幅增长,其中来自省内二、三线城市的广告已由原来的微乎其微上升到现在的“三分天下有其一”。

增强服务意识,培植优质客户。与都市类媒体相比,“三农”媒体在广告经营上的最大软肋就是缺乏大客户的支撑。这几年,农报从抓好服务人手,加强了大客户的开发。目前,我们与湖北省福彩中心、体彩中心分别签订数十万元的广告合同。我们还扎根农村金融,与湖北省农信联社、武汉市农商行等农金机构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收效明显。此外,与武汉合缘、湖北祥云、三宁化工、金龙泉、荆楚种业等知名企业的合作也日益紧密。

加大策划力度,开展系列活动,以活动促经营。为了搭建广告经营的大平台、大载体,《农村新报》加强了广告经营策划。近年来,我们相继策划了武汉“三农”领军人物展示、潜江龙虾节、孝感建市20周年、湖北“三农”综合考评先进县巡礼等系列活动。去年春耕期间,针对种企反映江汉平原稻种市场大幅波动的问题,本报推出了“春耕种市观察”系列报道,剖析种业动态,提出“规范种市竞争迫在眉睫”,引起行业强烈共鸣。对此,农业部领导专题赴鄂调研,省农业厅、省种子管理局郑重承诺要规范种子市场。此背景下,荆楚种业、湖北惠民等大型种子企业相继在《农村新报》发布面向农民的公开承诺书和种企社会责任报告。我们还主办了种企社会责任研讨会,成立了楚天种企联谊会,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三)探索新的发行渠道。

发行是媒体生存的基础。随着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和新型媒体的挑战,“三农”媒体在发行上必须要探索新的发行渠道。近年来,《农村新报》坚守基地,争取省委省政府、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稳固了传统的行政发行渠道。

2013年底,本报与省农信联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农村新报》在省农信系统经营网点一举实现全覆盖。并通过经营网点辐射到农村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发行量猛增。打响了一个漂亮的发行战役。此外,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本报与省农业厅农合办沟通,推出了《楚合周刊》,扩大《农村新报》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覆盖面。与省新闻出版部门沟通,将《农村新报》纳入农家书屋的赠阅范围。

(农村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