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媒介融合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改革

  • 投稿天蝎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588次
  • 评分4
  • 88
  • 0

◎赵作为

【摘要】近年来,“媒介融合”这一媒介发展的新趋势受到高校新闻传播学界和传媒业界广泛关注。2014年8月1 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拉开了我国传媒行业深刻变革的帷幕。培养全媒体人才成为当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首要目标,但我国高校新闻传播学教育旧有的课程设置、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方式等已不适应新的媒介生态需要,很难培养出新型的全媒体人才,亟需改革,本文试图给出改革的路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媒介融合 新闻传播教育 改革

一、“媒介融合”给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改革提出迫切要求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普尔教授于1983年在《自由的科技》中提出,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随着媒介更替的加速化发展以及我国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媒介融合”愈发受到传媒学界与业界的广泛重视。

媒介融合是传媒领域正在经历的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单一型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在加速转型,与网络、移动多媒体加速融合,取长补短。拥有百年历史的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自2009年4月起便停止出版纸质日报,专注于自己的网络版报纸。网络电台、网络视频的异军突起加速着电台听众和电视观众的流失和广播电视广告额的下滑,深刻影响着媒介生态。近年来,中国的各大传统媒体纷纷开通官方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以应对日益增加的来自网络及新媒体的挑战。在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和传播方式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并对传统媒体旧有的“自上而下”的信息传播模式形成了挑战。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

无论从媒介发展演变的客观规律来看,还是从我国领导人对传媒行业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来看,媒介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这就倒逼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不能固步自封恪守陈旧教学观念,必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认清和把握传媒行业发展趋势,适时对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进行改革,以培养适应未来市场需求的媒介融合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全媒体人才应成为当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目标

在媒介融合的新形势下,传统媒体在加速改变传播形态,各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也在加大组织的媒体(主要是网站)建设,商业网站(门户类、专业类)蓬勃发展,这预示着市场对全媒体人才有极大需求。具体来说,在媒介融合环境下,市场需要一专多能的“T”型传媒人才。

“一专”体现在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功底。随着智能手机、网络的普及以及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公民参与信息传播的机会越来越多,专业新闻工作者必须提高信息的权威性,加大深度报道和新闻分析的力度,这样才能区别于“公民记者”,凸显专业素养,这在无形中抬高了传统媒体职业新闻传播的门槛,要求新闻传播专业培养的人才有更加扎实的理论功底。

“多能”,一方面体现在知识渊博。传媒行业与社会各行各业密不可分,现今媒体更加青睐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辽沈晚报》、《新京报》等媒体甚至公开在招聘信息中标明需要政治学、社会学、法律、金融等专业人才。正因此,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在全国范围内首开先河,从2012年9月开始对本科生实行的“2+2”培养模式(即:本科第一、第二学年,学生可在经济学方向、社会学方向、汉语言文学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方向中任选一个方向,并按上述4个方向的教学计划进行学习;第三、第四学年,按照新闻传播学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学习。),以适应媒介变化对复合型新闻人才的需求。

此外,媒介融合环境下,要求传媒从业人员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来解决新闻传播过程中的新闻采写、信息发布、媒介管理、受众分析、广告经营、公关危机传播等一系列问题,单一学科的专业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传媒行业的需求。

“多能”,另一方面还体现在具有多媒体技能。媒介融合内涵之一是传播技术的融合,即多媒体化。这种背景下,单一的专业技能已无法胜任新闻传播工作,熟练和运用多媒体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未来传媒行业的首选。懂新闻采写,会实践操作,文字、图片、音视频编辑、网络报道、传播策划各方面技能都要熟练,方能适应新形势下的传媒行业。在新媒体时代,要加强培养媒介融合时代的“背包记者”。

三、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路径

如前所述,未来媒体的主流传播形态必定是多媒体融合的传播形态,市场需求也是复合型的全媒体人才,这就倒逼高校新闻传播学教育必须突破固有思维,主动变革,以适应未来市场发展的需求。

(一)课程设置应与时俱进。

加强通识教育。应通过跨专业、跨学科培养拥有广博的文化和社会科学知识、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深厚的人文修养、全面的专业技能,富有专业发展潜质的新闻传播人才。重视非新闻专业包括文史哲、法律、经济、管理、心理学等专业课程的知识教育,加强人文艺术类课程和社会科学类课程教育,这对于提高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加强跨媒体教育。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新闻学专业主要围绕着传统的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实务(以平面媒体的采、写、编、评)来设置,理论性课程较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围绕着广播电视的录、编、播等来设置,实践性课程较多,新闻传播教育被各种媒介形式切割,专业间缺乏交叉性与综合性,忽略课程之间彼此联系,培养的专业学生在知识结构、理论素养及专业实践操作上都过于单一。或是只懂书中理论,不会应用实践:或是上手实践操作能力较强,但理论功底薄弱。国内众多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亦存在此种现象,这固然有教育部课程设置的有关要求这一原因,但围绕某一媒体来安排具体课程的单一型新闻传播教育现状确是不争的事实。这已很难适应现今的媒介环境,很难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全媒体人才。

应打破专业间壁垒,互相借鉴、取长补短,逐步完善跨媒体教育。目前国内多数新闻学院还没有将媒介融合教育纳入必修教学体系,造成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和人才培养严重滞后于传媒发展和社会需求。跨媒体新闻教育,要改变传统新闻教育体制,让学生从纯粹的理论课堂走出来,走向现实传媒的真实环境。

加强传播技术教育。全媒体时代要求全媒体人才,而日新月异的传媒技术要求新闻传播学专业教育必须关注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变革,专业课程设置应加强网络技术课程、新媒体编辑课程、传播媒介变迁等与新兴媒介有关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全媒体意识和能力。未来我国新闻教育只有按照宽口径、厚基础、跨媒介、懂技术、精专业、深内涵的要求来建立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新闻传播人才。

(二)及时更新新闻传播专业教师教学理念。

新闻传播专业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媒介融合这一发展趋势,以树立媒介融合教育为方向,尽快更新教学理念。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媒介融合的引导,鼓励学生关注传媒业界动态和发展趋势。教师自身应时刻关注媒介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站在传媒领域发展前沿,做到与时俱进,关注传媒热点,只有这样才能将传媒业的变革和发展状况传达给学生。

(三)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加实践性教学比重。

新闻传播学专业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要求高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将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结合。在课程设置和教师教学方式上,向实践性教学倾斜。积极尝试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方法上推广案例式、研讨式教学和实践教学,改变以往一般以课程论文进行考核的单一方式。对于新闻传播方面的实务性、能力性课程,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工作和新闻传播实践能力。同时,应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平台(如校报、广播台、电视台、新闻网站等)、校外实践基地这些实践平台,培养学生新闻传播实践能力。

(四)加强高校与媒体之间合作。

高校与媒体的产学合作模式,有利于利用高校的教学平台和科研资源,结合媒体从业人员的实践经验,开设特色课程,共同培养符合媒体需要的人才,同时提供实践场所,使学生有机会到媒体机构中锻炼学习。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媒体集团化趋势日趋明显,这为高校与媒体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高校可以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模式实现与媒体的交流合作。“引进来”,就是将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媒体人引进大学课堂,采用授课和开办讲座等形式,将业界动态、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让新闻传播专业学生有机会接触到课本之外的知识,有利于对以后可能从事的媒体工作提早认识和熟悉。“走出去”,是指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师到媒体进行实践锻炼,丰富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为理论授课服务。

(内蒙古民族大学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