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地方台民生新闻定位与发展方向研究

  • 投稿謎称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348次
  • 评分4
  • 83
  • 0

邱丽珊

(龙岩市新罗区广播电视宣传中心福建364000)

【摘要】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市民生活的新闻。地方台民生新闻更加关注本地区民生百态,具有地域性。就现阶段来说,地方台民生新闻存在着同质化竞争激烈、新闻价值低、报道方式单一、过多侧重煽情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地方台民生新闻的持续、稳步发展。因此要不断发展创新民生新闻的报道内容和方式,对其进行准确定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地方民生新闻;定位;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更加关注民生问题。社会形势的发展,媒介生态的变化,老百姓开始主动争取自身在媒体的话语权,使得各个地方台新闻更加关注民生,民生新闻节目开始如火如荼地展开。如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浙江电视台《1818黄金眼》等一批关注民生、反映民情、表达民意的新闻节目,由于内容贴近当地人民的生活,真实感强,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赢得了受众的认可,在当地都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一、地方台民生新闻概述

地方台民生新闻主要是以关注本地区市民生活形态为主体内容,是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取材,并以平民的视角报道平民的生活,具有通俗性、亲民性、真实性等特点,可以真实地反映人民的日常生活,聆听百姓真实的声音,体现当地百姓生活的态度、情怀、需求,具有很强的生存力和发展空间。民生新闻的主要关注点在于民生、民情、民意,通过记者的现场调查、跟踪报道,以及嵌入式体验,将报道题材编制成新闻,是一种更加注重新闻的实用价值、娱乐价值、情感价值的电视新闻。以新闻《环卫工唐文华的现实与梦想》为例,记者跟随一名从四川来龙岩工作7年的普通环卫工人唐文华,从凌晨3点开始到中午1点,一同体验她的工作、生活,倾听她的现实与梦想。由于节目讲述的是老百姓平凡而真实的故事,让更多的人看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进一步拉近了电视新闻和百姓之间的距离。

二、现阶段地方台民生新闻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现阶段来说,地方台民生新闻存在着同质化、庸俗化、娱乐化、题材单一、缺乏真实性等问题。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同质化

很多地方台民生新闻栏目在选择民生新闻题材的时候,关注点往往是相同的,新闻内容选材也差不多,表现出同质化现象。再加上地方台民生新闻栏目的不断增多,已经出现饱和状态,就更加重了同质化问题。以云南地方电视台为例,民生新闻栏目有《都市条形码》、《大口马牙》、《民生关注》、《街头巷尾》等好几档。民生新闻的同质化会降低各地方台民生新闻的创新性及老百姓的新鲜感,从而影响收视率。

2.庸俗化

民生新闻要坚持以民为本的观念,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取材,以平民化的视角去编写民生新闻。但有些地方台民生新闻栏目,为了提高新闻的创新性,迎合个别人的猎奇心理,选择一些新奇的、庸俗化的,甚至荒诞的题材来吸引观众。这些题材内容往往缺乏实际意义和内在价值,既浪费了新闻报道时间,又会降低民生新闻的价值。

3.娱乐化

一些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会采取娱乐化的报道形式报道一些严肃的民生新闻,这不仅不能体现新闻报道的严谨性,还会降低新闻价值,误导观众。更有一些电视台,将百姓的个人隐私加以渲染报道出来,这虽然能够满足个别观众群体的好奇心理,但是对被报道人产生了不利影响,污染了社会环境

4.题材单一

地方台民生新闻题材单一,多数将报道对象局限于城市居民,报道范围局限在老百姓的日常琐事上,报道重点局限在一些低级趣味的负面消息方面。没有真正地和全体民众互动,实现普通百姓的“话语权”;没有在展示表面现象的同时,加强引导与服务,从而也就难以引起百姓的共鸣。

5.缺乏真实性

民生新闻代表的是人民的心声。但一些地方台在采编的过程中,没有走下基层,和人民群众互动,倾听人民群众的真实心声,而只是通过简单的民意测试及主观意识反映群众问题,具有主观性、片面性、虚假性,使新闻内容不具有权威性,而渐渐失去民众的信任。

三、地方台民生新闻如何定位和发展

(一)深化地方台民生新闻采编

民生新闻要凸显其民生性、内在价值性、真实性,减少新闻的重合性,就不能干篇一律地进行采编。可以通过加大民生新闻挖掘力度,采用多元化的编辑方式使新闻更加具有深度性、新颖性、多元性。以曾经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条记录龙岩寄养妈妈生活状况的新闻《龙岩新罗:“寄养妈妈”和她的三十六个“孩子”》为例,记者没有刻意摆拍任何内容,只是作为一个人物和故事的记录者,通过捕捉人物行为、语言、表情的细节,流畅的电视镜头组接,以及外采记者为新闻内容配音等多元的表现方式,真实地讲述了“身边人”的“身边事”,引起了观众深层次的共鸣和感动。

此外,各地方台民生新闻栏目要加强和人民群众的日常联系,让群众自主说话、主动说话,以增加民生新闻采编的生活化、实践性,从而克服庸俗、娱乐、不真实等问题,增加民生新闻的内在价值。比如,笔者所在的新罗区广电宣传中心制作的2014年母亲节特别节目《爱“她”别等》,中秋节特别节目《每逢佳节倍思亲》,随机采访在岩工作、学习的不同人群,以及在外学习、工作的龙岩人,通过电话、手机、视频,给妈妈、家人和朋友送上节日的问候和祝福。节目搭建了亲情、友情的桥梁,营造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浓厚氛围。

(二)扩大题材

1.时政新闻民生化。同志指出:“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民生化的时政新闻,报道内容要尽量包含鲜活的人物或故事,使受众身临其境,有效增强报道的贴近性和亲和力,有效拉近国家政府部门及地方政府部门与老百姓之间的距离。同时,生动、简洁易懂的报道形式和语言风格,更能被广大群众所认同,在达到思想传达的目的的同时,吸引更多受众的眼球。

2.拓宽民生新闻报道对象。“三贴近”是电视民生新闻的一个重要原则,我们应关注各阶层百姓的教育收费、住房、交通设施、社会保障、医疗救助等问题。所报道的范围不应只局限在老百姓的日常琐事上,要努力寻找百姓小事和国家政策的结合点,注重加强对百姓的引导,注重挖掘表象背后的实质,向受众传递正确的价值取向,并尽可能地提供建议和帮助,把引导与服务统一起来。这样的民生新闻节目不仅能激发百姓的收视热情,还有助于提升民生新闻的品位。

3.加强地方新闻舆论监督。俗话说:“有麻烦,找媒体”,地方新闻媒体担负着舆论监督的主要责任。舆论监督要找准“切入点”,既围绕党和政府关注的问题,又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呼声和要求。如2014年1月《新罗新闻》播出《中山路步行街缘何成了“不行街”》的新闻,记者调查采访龙岩中心城市商业网点最集中、最繁华的中山路,曝光了这里多达上千个的流动摊点导致街道拥堵,购物环境嘈杂,安全隐患较多,管理体制不畅等现象。节目播出后引起了市民的广泛热议,也引起了各级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随后记者又多次围绕政府规划建设流动摊位安置点,分步开展中山路综合整治等进行跟踪采访报道。2015年4月一条《中城“试水”政府购买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的新闻,报道了针对中山路一直整治到反弹又整治的僵局,政府试行向市场购买公共服务,大力推行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促成了问题的解决。如今中山路路面宽敞有序,街道整洁清爽,市民交口称赞。

(三)选择多样化的传播手段

对于民生新闻同质化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民生新闻传播途径和传播手段的方式,减弱这一问题。一些电视台可以通过直播车的方式增强互动性、真实性、常态化。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地方台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形式传播民生新闻,让观众在收看电视新闻节目的同时还能实现互动,从而更加了解观众的需要,完善新闻传播的内容,提高地方台民生新闻的收视率。2014年8月22日一条《新罗:冬瓜滞销菜农苦不堪言》,报道新罗区大池镇400多万斤冬瓜滞销的新闻,由于电视新闻与微信同步播发,消息迅速传播开来,不仅引起省、市及其它新闻媒体的关注,及时进行转发,在更大范围造成影响,一些大型连锁超市、蔬菜收购商、企业家、爱心人士更是通过集体收购、自发购买等,帮助菜农解决燃眉之急。不到半个月时间,大池冬瓜基本售罄,菜农们喜笑颜开。而《帮助菜农卖冬瓜》的连续报道更是掀起了轰动一时的民生新闻热潮,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反响和赞誉。

总之,地方电视台可以通过深化民生新闻采编、扩大题材、增加传播手段等措施,更好地把握、定位本地区民生新闻,改善民生新闻同质化、庸俗化、娱乐化、题材单一、片面性等问题,促进民生新闻持续、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