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补救性媒介理论视角下的媒介立体传播

  • 投稿暗灭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225次
  • 评分4
  • 58
  • 0

王厚香 刘亚男 侯瑞明

【摘要】本文以保罗·莱文森的补救性媒介理论为基础,结合当下小说、影视与网络新媒介成功进行立体传播的实例,探讨媒介立体传播的发展之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补救性媒介 立体传播 整合传播

人类传播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传播媒介发展史。从人类开始直立行走开始,为了方便进行信息交流,人类相继发明了口语、文字、电影、广播、电视、网络这些丰富的传播媒介。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口语的发明带给人们口舌的快感,文字的发明带给人们视觉的乐趣,广播的发明带给人们听觉的快感,影视的发明带给人们视听的综合体验。媒介竞争在新媒介的不断产生过程中变得愈演愈烈。那么各种传播媒介之间会不会相互替代,各种传播媒介如何能够做到更好的共赢发展?现以保罗·莱文森的补救性媒介理论为基础,结合小说、影视、网络成功整合进行立体传播的实例,探讨媒介发展可供借鉴的立体传播的发展方式。

一、补救性媒介理论下的媒介相互补救

美国著名的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在《数字麦克卢汉》一书中提出“补救性媒介理论”。他认为,“从这个观点来看问题,整个的媒介演化进程都可以看成是补救性措施。因此,因特网可以看成是补救性媒介的补救性媒介,因为它是对报纸、书籍、电台、电话等等媒介的改进。”①在保罗·莱文森的补救性媒介理论看来,每一种后起的媒介都是一种补救性媒介,都是对过去某一种先天不足的媒介功能的补救和补偿。从而使媒介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贴合人类的传播需要。

具体来看,口语这种媒介是对体语符号的补充与补救。文字是口语的补救性媒介,广播是文字的补救性媒介,影视则是文字、广播的补救性媒介,网络新媒介则是过去诸种媒介的补救性媒介。

文字这种媒介是人们为了克服口语传播过程中,难以跨越时空距离的缺陷而发明的。借助文字,信息得以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相距遥远的人们有了文字这种媒介,也可以做到延时的远距离信息交流。再者,从文字刺激人的感官来看,文字是一种视觉媒介,刺激的是人类的眼睛,但最终调动的是人类的大脑,人类在其中体验到的是视觉以及思维的乐趣,这也是它无可替代的魅力所在。以最典型的小说阅读为例,人类通过想象、联想、幻想的方式,充分参与到文字的世界中去,人为的补全出一个脑中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思维的乐趣。

当然,文字媒介的缺陷也很明显,看的东西是静态的枯燥文字,不能带给人们听觉上的享受。于是综合了动态画面、人声与音乐音响的影视媒介脱颖而出,补救了文字媒介的不足。脑中百般想象也显模糊的世界,真实地呈现在了唯美的影视画面中。视听刺激满足了人类的感官需求,受众陶醉在仿真的影视画面中不能自拔。

然而,影视传播媒介视听刺激上的优越性,并不能掩盖自身单向传播的缺陷。而网络新媒介的产生,将文字、广播、影视传播媒介融合到一个平台之上,并且运用自己的先进技术,为受众提供了参与交流互动沟通的通道,补救了前面诸种媒介的缺陷。

二、基于补救性媒介理论下的媒介整合立体传播

根据保罗·莱文森的媒介理论来理解媒介,媒介发展越来越趋向人性化,越来越完善,但是每一种后起的媒介往往只能补救前面某种媒介的缺憾,却无法完全替代前面某种媒介的优越性。文字难以替代口语的发声,影视难以替代文字带给人们的思维乐趣,网络难以超越影视视听体验的魅力。

基于这种理论,各种媒介相互竞争时,单打独斗,妄图凭借自己的优势来压倒对方的发展方式,损人但并不利己,不是一种好的选择。相反,换一种思维,各种媒介之间相互取长补短,整合在一起形成立体传播的合力,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小说、影视剧、网络新媒介成功的整合立体传播即是一个实例,从早期《步步惊心》到近期《甄嬛传》再到当下热火的《何以笙箫默》等作品,均是借助小说、影视、网络的整合立体传播,才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最近热火的《何以笙箫默》这部作品,动笔于2003 年,首次出版于2005 年,其后三次再版,并且出了2 次越南版,是一部广受欢迎的网络小说。作为一部网络小说,能够吸引众多的书迷粉丝,正是得益于文字媒介传递出来的信息,不断的引发书迷与粉丝们的想象、联想并参与其中。帅气暖男融化了无数粉丝的心,粉丝带着温暖的笑容或是闪烁的泪花,沉浸在文字制造的甜美而略带曲折的故事中不能自拔。故事情节经过大脑的加工越来越深刻,越来越清晰。同时,文字媒介引发感觉也会让读者生出恨不能亲见的遗憾,为影视剧的视听补救留下了空间。

《何以笙箫默》的电视剧的策划者很聪明地利用了这一点,巧妙地将小说的读者转化为影视剧的观众。聘请小说作者顾漫作为电视剧的编剧,力求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著,以尽量让读者在电视剧中找到书里的感觉。与此同时,充分挖掘文字所不擅长的形象画面与感性声音,将读者头脑中的模糊的人物、情节补全化为可看可听的现实。同时邀请钟汉良、唐嫣等颜值超高的演员担纲主演,专门制作符合剧情的音乐,将视听刺激效果发挥到最佳。电影也紧随其后,掀起了又一波的观影旋风。

影视剧火了,又掀起了另一股的小说阅读热潮,小说又重新火了。小说与影视剧捆绑成功,合作共赢。

除了小说与影视剧的合作共赢成功之外,网络新媒介也参与其中,将小说、影视剧共同整合到这个网络平台上进行新媒体渠道的传播,形成了纸质小说、影视剧与网络小说,网络剧,网络电影的全方位立体传播,避免了小说与影视剧观众的分流,同时也为粉丝提供了互动反馈渠道。据负责《何以笙箫默》新媒体娱乐营销的新禾娱乐透露,在该剧播出期间,有45个与该剧相关的话题登上微博热门话题排行榜。仅#我不愿将就#一个话题,就获取8.6 亿的阅读量。②也正是这样的参与互动,让《何以笙箫默》得以进行病毒式扩散传播,更多人的注意力被吸引到话题上,进一步转移到对小说与影视剧的关注上。

最终,《何以笙萧默》电视剧以卫视收视率破1,爱奇艺11 亿的总播放量和全网总播放50 亿,3.5 亿的单日播放量的传奇数据完美收官。③

结语

在当下这个传播媒介极其丰富的时代里,文字、书籍、报刊、广播、影视、网络各种媒介共存,并且还有更新的传播媒介正在孕育中,传播媒介的种类与数量会越来越丰富。众多传播媒介如何能更好的发展,保罗·莱文森的补救性媒介理论给了我们启示,各种传播媒介相互整合,内容方面互补,渠道方面捆绑,宣传方面配合,整合在一起,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全方位立体传播合力,带给人们更舒适的媒介体验。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保罗·莱文森:《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l

②苏珊:《〈何以笙箫默〉承包全网,新媒体娱乐营销初见端倪》,http://news.xinhuanet.com/ent/2015-02/09/c_127474306.htm,2015.2.09

③《999 感冒灵植入〈何以笙箫默〉的成功案例》,http://www.01faxing.com/view-11730-1.html,2015-2-16

(作者单位:河北传媒学院影视艺术学院)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