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台湾电影《不能没有你》镜像分析

  • 投稿无哀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673次
  • 评分4
  • 34
  • 0

崔新悦

【摘要】台湾电影特别擅长于讲小人物的大故事,《不能没有你》堪称代表作,这部影片在播出两年内获得了众多奖项。本文从影片的构成元素和社会反思两部分探讨为什么这部电影会那么深入人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影片 构成元素 社会反思

如果不是因为背景总是放着温暖的音乐,通体黑白,我甚至觉得这是一部几乎能达到Dogma95 要求的影片了。虽然这一系列的要求并不代表影片达到多么高的美学标准,但它至少因为在电影摄制中灌输的朴素感和电影构成的纯粹性,让观众能更深刻地融入到真实的故事和演员的表演本身。

一、影片构成元素分析

影片的剪辑方式和大多数新一代导演的剪辑方式十分类似,不很讲究后期的剪辑和特效的使用,甚至直接打破了传统剪辑中动接动、静接静的剪接方式,像是一种镜头的罗列。而过渡当中,也直接粗暴地用了黑场。在叙事上,影片也并不愿意将故事发展的全部过程完整地展现出来,比如主人公李武雄在桥上被抓走之后,从时间顺序上应该是其被送审,挣扎于对小女儿的处理等等,但镜头却在被抓之后戛然而止,紧接了一个缓缓走在路边被行车压出的水溅到的落魄场景,省略了所有锒铛入狱的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之中可能会有的嚎啕、挣扎和伤害。对观众来讲,这样缺乏过渡的剪辑和讲述方式,看起来似乎有点客观,因为它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对情绪的过度渲染,但却充满着冷漠和无奈。

说到冷漠,不得不提到影片黑白的背景。色彩被压制之后总是会浮起一些质感,比如眼角的皱纹,皮肤的光。从摄影的角度来说,黑白而出的质感并不是在色彩之下的表述,它可以说是所有色彩的集合或加权,是一种抽离的观影体验。而在影片中,导演之所以放弃了颜色,也许只是采用一种强迫的手段让人不得不把对色彩的注意力放到这些简单的人物身上,也许就是像他自己所说,“找不到这部电影最适合的颜色”。放弃了色彩,也给了观众一种强迫性的冷静,运用黑白色电影进行叙事,一定是导演希望能够一定程度上消除观众的代入感,使观众能够站在更丰富的角度去感受。参与到叙事当中的元素越少,故事就越会质朴到引起人的思考,所以我们会看到父女之间简单的互动、真诚的爱,底层人民的怯懦、生活的挣扎,钢筋水泥和机器的冷漠等等。

钢筋水泥和机器的关系大概就是公路大桥和汽车的关系,他们彼此利用,没有交流。《不能没有你》不是一部公路电影,它的主题和背景都不在公路上,并且在路上对武雄父女来说也并不是为了旅程,而仅仅是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影片中还是有大量在路上行进的戏份,并且每一段时间都不短,以各种角度呈现着。武雄带着女儿不停地东奔西走,刚开始是为了生活,后来是为了在一起。武雄有一辆机车,骑的时候女儿坐在后面,抱着他的腰,没有什么言语,但是肌肤的接触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这种接触让他们显得比影片中其他人都更加丰满。影片中大多数行进都是由这辆机车完成的,从高雄到台北,从立法院到警察署。它承载着武雄父女的生活和希望,它行进的路也总是被灯光照亮。和它对比最明显的是武雄的国小同学林进益派秘书送两个人去警察署时坐的小轿车,过程中车窗玻璃上反着光,秘书不停地介绍着他们没有到过的台北。小轿车虽然速度快,高级,但是没有回应,没有人性。而这辆机车,它帮忙摘芒果,也陪着他们等待。

每个故事的真实发生和发展构成里面,都会由许多个细节组成,然而在故事的叙事里面,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会被导演挑出来用以呈现。比如机车,代表着恒久陪伴,是一种情绪的构成。在立法院门前等待的时候,机车在镜头的前面,武雄父女俩远远的在画面的后方,显得更加单薄和孤独。在《不能没有你》当中,多次出现大前景的拍摄方式,比如在第一次报户口的时候,工作人员一直在前面忙碌地交流,而武雄父女俩坐在后面等待。每一次两个人都是在远远的后面,每一次他们的命运都是被决定的。如果不是因为电影,这样的两个人一定会被忽视,即使是在电影中,他们也不是被平等视待的两个人。

在电影中,和两个人在一起时间最长的是水。在《不能没有你》当中,水大概就是父女俩的生活。他们每天沿着水边来来去去,住在窗外就是水的仓库,他们靠水下作业糊口,归途之中妹仔在教室的黑板上画的也是弯弯的海浪。每一次遇到危险的时候,就有一个水龙头嘀嗒嘀嗒地掉水滴,跳桥那一次,前景中干脆就是一个急喷着水的水管。谁能说水是没有感情的呢,武雄和妹仔最重要的感情交流就是在水里。每次下水,妹仔都趴在船边看着下面,李武雄也常常回望水面,隐隐地有一个小小的影子。

“你想学游泳哦?”

“因为……你在海里都好久,我想跟你在一起。”

“我看你每次都趴在那边,你真的看得到我吗?”

“看得到啊。”

“海水那么深,你要怎么看得到我?”

“我一直看,一直看,一直看,就看得到。”

这一段,大概是父女俩最深情的告白了,在他们以为可以从此合法地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在现实中被导演故意放弃的煽情,都在水下淡淡的散开。两年后武雄又一次在水下没有减压,恍恍惚惚之间,又看到水面上小小的影子,水中的每一缕浓重的呼吸,都是思念。

二、影片内容的反思

1、对社会制度的反思

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在以色列领取耶路撒冷文学奖的时候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是一枚鸡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灵魂,而这灵魂覆盖这一个脆弱的外壳……而我们每一个人,程度或轻或重地,都在面对一个高大的、坚固的墙,而这面墙有一个名字:它的名字叫做‘体制’”,“在一面高大的、坚固的墙和一只撞向墙的鸡蛋之间,我将永远,站在鸡蛋这一边”。而这句话也就是戴立忍拍摄《不能没有你》所在思考的事情。

电影里这件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小事,几乎发生在我们每天看到的新闻里,甚至连新闻都不愿播出。太多的人被这个社会的制度拦在生存的门外,站在制度之外你很难想象怎么会有人怀疑一个亲生父亲对女儿的照顾。可是警察署、社会局的每一个人都在说“这样不行”,对于游走于制度的立法委员来说两个小人物的生死实在不值得关注。从法律的层面看,武雄父女住在港务局免费的仓库,偷牵免费的电线,上没有执照的工,可他们连合法生存的权利都没有,凭什么要求他们当一对合法的父女?

现实里人性和制度常常各站一边,村上说他站在鸡蛋这一边,其实作为旁观者,是连站队和评价的资格都没有的。执法者也没资格,甚至立法者都不能详细的列举各种可以开绿灯的可能。然而电影的语言是柔软的,它没有直接抨击制度,它只是在温柔地提醒我们去注意那些根本没有力气坚持制度的人。

2、对新闻工作者的反思

同样都是持摄像机的人,拍电影和做电视之间实在是天差地别,因为有时间性的限制,做电视的人总是一副唯恐天下不乱的样子。所以在武雄父女俩第一次遇见新闻记者的时候,他们高傲而冷漠,并且否认了自己是社会线记者的事实,而第二次见面,李武雄已经没有精力去质问她你为什么骗我了。

有关于记者的职业道德和新闻手法至今为止都没有统一标准,所以为了好看,记者们可以跪在水中佯装水位高涨,也可以在根本就没有了解清楚事情的真相之前,就在电视中的李武雄旁边打上“歹徒”的字样。新闻的属性决定了在表达中特别擅长定性和贴标签,所以观众对于新闻人物的认知也就只剩下简单的“他想红”“教坏小朋友”“到底跳不跳”这样置之度外的结论,而大多数人对于新闻人物的所有了解都仅仅来自于新闻标题。并且有趣的是,在新闻事件里十恶不赦的人,在电影里面都更有了血肉。比如陈可辛导演的《亲爱的》也同样取材于真实案件,当初赵薇饰演的李红琴在现实生活中也曾备受谩骂。也许对新闻记者来说,放在党性和及时性之前的那个真实性,应该称作人性;所以柴静才会说,多年之后,我终于放弃了当初的咄咄逼人,开始尊重每一个受访者。

3、对情绪表达的反思

《不能没有你》在人物情绪和细节表达上都是一部十分节制的影片。没有情绪的过度爆发,没有颜色的过度渲染,没有节奏的急速加快,整部影片给人的感觉就像男主角陈文彬的脸一样,如他乱蓬的头发五短的身材一样普通,但却如他呆滞的眼神颤抖的嘴唇一样丰富。

技巧上的节制就如上文分析的一样,省略的叙事,放弃的颜色,还有多次出现的长镜头,镜头里没有过多的场面调度,并不唯美,但有着自然的真实。而人物情绪上的节制突破了戴立忍以往的风格,拿捏在了观众的七寸上。过程中武雄解决户口感到一愁莫展时,狠狠心对女儿说:“妹仔,去跟妈妈住好了。”女儿没有说话,使劲地推了蹲在地上的父亲一把,武雄站起来,和女儿有了平静但激烈的眼神交流。女儿没有说不要,父亲没有说对不起,女儿没有跑,父亲没有抱头蹲地,但是那种无奈和不舍已经分明飘进了观众心里。

影片的结尾,导演节制到让人攥拳头。父女两个人被迫分开很多年,终于女儿可以和自己团聚,最后一幕发生在彼此熟悉的海边,武雄站在船边,女儿没有露面,只有漂亮的新皮鞋,站在岸边望着远处飘来的小船和父亲。船靠了岸,两个人默默地望着对方,沉默很久,不发一言,影片戛然而止。面对这样克制的情感表达,观众一定会捶胸,究竟那个拥有新皮鞋的几年后的妹仔会不会重新选择落魄的爸爸?但这就是现实,父女二人按捺不住抱头痛哭只是观众安慰自己的心灵的虚假满足,理性的思考过后才会发现,是否重新在一起已经并不那么重要。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2013 级广播电视学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