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小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 投稿hina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489次
  • 评分4
  • 80
  • 0

张玉红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也是多元化的,有这样一句俗语,正所谓:“教有法而无定法”,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运用好课堂教学中的常用教学方法,形成方法常态化,规范化?下面就议一议笔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些教学策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图像演示 比较 知识迁移

课堂教学中教学策略很多,我们教师要针对教材内容合理的选择好教学策略,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很容易的接受知识,掌握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才能在数学课堂中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感受到数学课堂的魅力所在。“所谓策略教学就是学科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关注、重视学生学习的具体表征,也是检验学科教学效能的重要指标。”①

一、图像演示策略

小学生获得知识是感性的,形象直观的,以前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被广泛运用时,我们常常根据课堂教学需要自己做教具进行教学,也能得到知识的形象直观性。现在随着多媒体班班通在教学方面广泛普及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展现了它的魅力所在。例如:我在讲解路程问题中的相向问题时,就用到了画线段图演示的方法。例:甲乙两地相距540 千米,小丽和小明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小丽的速度是每小时60 千米,小明的速度是每小时80 千米,问经过3 小时后,两人相距多少千米?我把这道路程问题做成了动画演示的方法,用一条线段表示甲乙两地的距离800 米,线段两端表示甲乙两地,用两个动画人物分别表示小明和小丽,从甲乙两地分别相向而行,行走3 小时的动画过程,一演示,又形象又直观,学生很清楚要想求小丽和小明行走3 小时相距多少千米?必须先求出小丽和小明3 小时各自行走多少千米?60×3=180(千米)80×3=240(千米)再拿总路程减去小明和小丽三小时走到路程就是小明和小丽两人相距的距离,540-240-180=120(千米)。

二、比较策略

比较策略是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分类比较能使学生在识同辨异的过程中,深刻认识事物的各种属性,便于抽象、概括,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它能够建立新旧知识联系,同中求异;变换内容,设置异面;对比练习,异同结合;综合对比,揭示规律;从而获得新的知识。通过在教学中使用,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扎实,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小数加减法时就运用了这种方法。这节课的知识是建立在整数加减法笔算方法的基础上的,首先教师要复习旧知整数加减法笔算法则,再与新知识小数加减法建立联系,尝试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总结出笔算法则,再进行对比比较,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突出新知识的重点难点,突出相同与异同起到强调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学得扎实牢固。又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数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时,在新课结束后,出示了这样几道题如:说说4+5×7 和(4+5)×7、(72-18)÷9 和72-18÷9 运算顺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就用了比较对比的方法,从而强调突出小括号的作用。算式里有括号的,要选算括号里面的,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

三、知识迁移策略

知识迁移法实际上就是运用旧知识建立与新知识的联系,把获得的新知识自然过渡,从而使学生很轻松很容易的获得新知。实际上它是建立新知识的重要纽带和桥梁。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数学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这节内容时就运用了知识迁移的方法。首先复习整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再出示这样两组算式如:3.2+0.5、0.5+3.2 和(4.7+2.6)+7.4、4.7+(2.6+7.4)让学生观察两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吗?你有什么发现?通过计算学生发现这两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这两组小数加减法运用了什么定律?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学生很容易的就能总结出这样一个道理,“整数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对于小数也同样适用”。那么学生很自然的就在脑海里建立获得新的知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够使整数混合运算简便,同样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也能使小数混合运算简便”。运用知识迁移学生对新知识学得很轻松,很愉快,很易懂,知识自然过渡,容易掌握。

四、化归策略

“化归策略是数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策略,是由一种形式变化成另一种形式的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实际上就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将复杂的知识转化为简单的知识,将未知的转化为已知的,实际上也就是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利用旧知识解决新知识。数学的解题过程,就是从未知走向已知、从复杂到简单的化归过程。”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数学问题都可以通过化归思想来解决,关键要考虑问题是否符合转化,能够转化,如果能够转化成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那问题就简单了,学生就很容易能够掌握新的知识,在教学中经常渗透化归思想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水平和能力。“实际上化归的方向应是由未知到已知、由难到易、由繁到简。”③例如:简便计算88×125 这道题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计算,第一种方法是把88这个因数拆成两个数之和的形式再与125相乘,(80+8)×125 符合乘法分配率的形式,然后再计算。如:88×125

=(80+8)×125

=80×125+8×125

=10000+1000

=11000

第二种方法是把88 拆成两个因数相乘的形式11×8 再与125 想乘再利用乘法结合律计算如:88×125

=11×8×125

=11×(8×125)

=11×1000

=11000

这道简便题就运用了化归思想转化的方法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又如我们在计算图形面积时也会用到化归思想如:这样一道题求下面图形的面积,见下图。

这道题可以通过割补法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形,再计算面积就简单了。求这个图形的面积实际上就是求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面积=长×宽60×40=2400(平方厘米),化归策略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无处不在,体现了它在解决难题时的价值。

五、验证推理策略

验证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学习过程中经常用到的思维方式。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推理验证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验证能力,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推理验证能力后,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就能主动的通过观察—猜想—推理验证,有条理的、完整的地用数学语言表达出验证推理的过程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例如:四年级数学《三角形内角和》这节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就用到了验证推理策略,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度。通过让学生猜一猜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多少度?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然后再拼一拼,学生发现正好拼成一个大角是平角,因为平角等于180 度,所以三角形的内角是180 度。在我们的数学教学过程很多地方都要用到验证推理策略,包括计算公式的推导、几何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等等。又如: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教学过程中教师准备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拼一拼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实际上就是求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由于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又因为这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所以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2,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正好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学策略是多样化的,我们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教材教学内容合理的选择好教学策略,才能使我们学生学得很轻松,很容易地接受知识和吸收知识,掌握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是由浅到深,有条理性,有逻辑性,有科学推理性的知识传递过程。

才能使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②焦晓燕、伏志英主编:《学习策略方法教学问题诊断与导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74

③郑毓信:《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94

(作者单位:长丰县下塘镇鲁墩小学)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