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论辩型电视时政新闻节目的未来走向——以凤凰卫视《时事辩论会》为例

  • 投稿段知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327次
  • 评分4
  • 41
  • 0

李娜

【摘要】香港凤凰卫视的《时事辩论会》是一档关于时政新闻论辩的电视节目,该节目自2003 年3 月开办以来,至今已经12 个年头了。本文以《时事辩论会》为研究对象,透过对论辩话题的策划、参与对象的选择、节目时长的设定、舆论场的构建这几个方面来探求该类型节目未来的发展方向。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时事辩论会》论辩型节目舆论场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公民意识的提高,公民对公共话题的讨论也日渐增多。为了适应社会和大众的需求,电视媒体也纷纷改版创新,许多电视台相继开办了类型风格迥异的电视节目。其中,论辩型电视新闻时政节目就是其中一种。而在众多的论辩型电视新闻节目中,唯有香港凤凰卫视的《时事辩论会》是一档真正意义上的关于时政新闻论辩的电视节目,该节目自2003 年3 月开办以来,至今已经12 个年头了。该节目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不禁令业界同行们连连称奇。因此,作为论辩型电视时政新闻节目的代表,本文以《时事辩论会》为研究对象,透过对论辩话题的策划、参与对象的选择、节目时长的设定、舆论场的构建这几个方面来探求该类型节目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概念界定

对于“论辩型电视时政新闻节目”,在学界和业界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那么要研究此类电视节目,首先就要搞清楚三个概念:即何为“时政”?何为“时政新闻”?何为“论辩”?根据对《辞海》等相关工具书的查询得知,“时政”是时事政治的简称。其指某个时间段发生的国际新闻,从国际局势出发纵览全局,概括性比较强,从大局出发的事件。“时政新闻”是指关于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主要表现为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它是由政治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决定的。“论辩”就其字面意义而言,是指辩论并说明辩论之理由。通过对“时政”、“时政新闻”及“论辩”三个概念的了解后,我们不妨将“论辩型电视时政新闻节目”定义为:它是一种以电视台演播室为活动范围,以“主持人加嘉宾”或者“主持人加嘉宾加场内观众”或者“主持人加嘉宾加场外观众”等为参与对象,主要围绕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为话题形成两种对立观点,即兴对话题进行对抗性辩论并阐述理由的一种新型的电视节目。

二、《时事辩论会》改版前后对比

2003 年3 月3 日,凤凰卫视推出了全国首档论辩型电视节目——《时事辩论会》。节目以论辩的方式,除了嘉宾与主持人之间的精彩交锋以外,场外观众还可以通过各种科技手段参与到时政新闻的讨论中来,就在这观点交锋的一来一往中展开思想对决。节目一经播出,就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同时也引起全国各家电视台的争相效仿。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当年众多的“模仿者”早已不复存在,而《时事辩论会》却处于“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地位,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备受观众喜爱。2014 年7 月1 日,已经开播了11 年的《时事辩论会》进行了全新的改版。具体介绍如下表:

节目改版后,人数的增加使得主持人左右两边的嘉宾都为两人,不仅从视觉上看整体感觉平衡了,而且从观点的阐释上看,两方面的声音也更加平衡了,不会出现两个攻一个的情况,这样就使得双方的观点交锋更加激烈,从而提高了节目整体的紧凑性,增加了可看性,避免了拖沓之感。此外,美女嘉宾的加入不仅吸引观众眼球,而且在激辩过程中增加了一股温柔而有力的力量。演播室布景的改变使得正反双方的位置更加明确了,增加了辨识度,而且打在背景幕布上的九只白色光束烘托出了节目庄重严肃的气氛,这与嘉宾们在辩论中偶尔出现的轻松打趣的话语与笑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场外观众参与形式的变化节省了更多的时间,这部分时间则被补充到了现场嘉宾对于话题的论辩中。这不仅利于嘉宾观点的充分表达与阐释,而且对嘉宾的现场应变能力与逻辑思维的连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论辩型电视时政新闻节目未来发展应注意的四个方面

1、论辩话题的策划

论辩话题犹如节目的灵魂。论辩型电视时政新闻节目在辩题的选择上要特别注重时效性和冲突性的结合。从对当前中国安全问题讨论到对当前两岸关系分析,从对马航MH17 事件对当前各国关系局势的预测到对郭美美事件的持续发酵所带来的社会影响的判断,《时事辩论会》在辩题的选择上始终跟随当前国际国内发生的时政热点,突出新闻的时效性。此外,辩题中多以“中美双方”、“中日双方”等类似的方式出现,折射出当前国际局势中主要受关注并且存在问题的几个国家和地区,从而增加了辩题的冲突性。

2、参与对象的选择

参与对象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论辩节目的精彩程度。论辩型电视时政新闻节目在节目嘉宾的挑选上,要注重多元化与知识背景的深度化。在这一点上,《时事辩论会》节目组的编导们可谓是煞费苦心。节目邀请的嘉宾都是大陆,香港或海外“名嘴”,他们大多背景各异且慧黠过人,这有助于辩题讨论的多元化以及观点阐释的深度化,从而形成热烈的争辩气氛,增加节目的可看性。而此类节目在主持人的选取上,更特别突出主持人作为“催化剂”的重要作用。所谓“催化剂”是指在嘉宾陈述观点的过程中,主持人要适时的在嘉宾们所陈述观点中的“关键之处”做文章,从而把一些没有必要争辩的观点或者是争持不下没有结论的观点或者是嘉宾发表的有些偏离辩题的观点引向另一个层面进行延伸或扩展。在这一点上,《时事辩论会》的主持人程鹤麟就做得恰到好处。如2014 年8 月21 日关于“伊拉克分裂是否有利于中国”的论辩中,当反方嘉宾将观点扯远到“如果伊拉克分裂为三个国家之后,则会怎样怎样”的时候,主持人马上打断说:“今天不讨论伊拉克会不会分裂成三个国家”。同时引起其他几位嘉宾,包括同一阵营的嘉宾附和主持人的观点。正是主持人及时的发挥了他“催化剂”的作用,才使得论辩及时的被拉回到正确的方向上。

3、节目时长的设定

对于时政新闻类节目来说,其涉及到的话题往往严肃且枯燥,而对于论辩型电视时政新闻节目来说,若想吸引更多的观众,除了在论辩话题和参与对象的选择上下功夫以外,还应该在节目的时长上有所考量。据美国专家在对“成人的注意力到底有多长”课题的研究中发现,成人的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长只有20 分钟。即使是在玩竞技游戏时,超过20 分钟后出现的失误也会越来越多。此外,对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来说,人们普遍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鉴于此,论辩型电视时政新闻节目的时长应该控制在30 分钟到40 分钟以内。《时事辩论会》的节目时长就是30 分钟。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时事辩论会》的首播时间是周一至周五中午的12:30-13:00。这个时间段正好是人们刚刚结束一上午紧张的工作,吃完午饭之后的休闲时间,观众基于对时事新闻有所诉求和兴趣的心理,便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有时间参与到话题的讨论中。此时间段播出节目,有利于被更多观众所青睐。

4、舆论场的构建

我国“舆论场”概念的较早提出者是清华大学的刘建明教授。他认为:“所谓舆论场,就是指包括若干相互刺激的因素,使许多人形成共同意见的时空环境。”其中构成舆论场的要素有三个,分别是“同一空间的人群密度与交往频率”“舆论场的开放度”和“舆论场的渲染物和渲染气氛”。①

(1)同一空间的人群密度与交往频率。人群集结密度大,交往频繁是节目得以实现思想交锋广度上延伸的必要提前。从人群集结密度上来讲,《时事辩论会》显然做得有些不够,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毕竟此档节目自开播以来,其节目形式就定位于小组论辩。这是今后论辩型电视时政新闻类节目所要注意的地方。而从交往频繁度上来讲,《时事辩论会》中嘉宾参与者们的平均语速达到了每分钟约400字,在论辩的第二阶段,即高潮阶段时,真可谓是“唇枪舌战,火花四溅”,让观看者不忍离开。这是今后论辩型电视时政新闻类节目所要借鉴的地方。

(2)舆论场的开放度。这个“开放度”是指空间的开放和信息内容的开放。在空间开放度上,论辩型电视时政新闻节目要注重“演播室真实空间”和“网络虚拟空间”的结合。所谓的“网络虚拟空间”就是指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与场外观众进行实时互动。如节目论坛、网络直播专栏、微博、微信平台等。《时事辩论会》在凤凰网论坛上开辟辩论会版块,在场内激辩的同时,让场外观众随时加入争战,让观众不再是冷眼的旁观者。在信息内容的开放上,《时事辩论会》经常会加入一些关于时政新闻的假设性辩题,如《蒙古是中国的稳固后院吗》等。为了避免麻烦,《时事辩论会》会在每期节目开播之前,在节目的片头打出这样一行“免责声明”:“以下节目只反映主持人及嘉宾个人意见,与本台立场无关。”这些都是值得今后论辩型电视时政新闻这类节目所要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3)舆论场的渲染物和气氛。此类节目中多方角色营造的舆论氛围不仅靠语言的交流,也应注重环境中非语言因素的影响,如背景布置等。改版后的《时事辩论会》在背景幕布分别以“黑色(代表主持人)”、“红色(代表反方)”和“蓝色(代表正方)”三种颜色进行划分,同时配上九只白色光束,烘托出了节目庄重严肃的气氛。

舆论场正是在以上三点要素的相互配合下才得以全面构建。这类开放的、公开平等而自由讨论的地方,是促成舆论形成和变动的重要空间。所以,今后论辩型电视时政新闻类节目要在舆论场的构建上做足功课,下足功夫。□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刘建明:《社会舆论原理》[M].华夏出版社,2002:53

(作者: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2013级研究生)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