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对韩剧《匹诺曹》中新闻观的思考

  • 投稿其林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693次
  • 评分4
  • 97
  • 0

兰甲甲

【摘要】韩剧《匹诺曹》以记者群体生活为背景,以YGN 和MSC 两家电视台的竞争为主线,呈现新闻媒体和记者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报道和影响。该剧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新闻行业和新闻记者群体的生存状态,其中也留下值得深思的新闻观点,如新闻真实和新闻影响哪个更重要;观众应该看的新闻和观众想看的新闻何为先后;新闻记者如何平衡职业人和社会人身份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匹诺曹》韩剧新闻观

一、《匹诺曹》情节介绍

匹诺曹是一个心理学名词,匹诺曹综合症又被称为“被笑恐惧症”,患者担心被取笑,生活中以全部精力寻找一切有可能让自己被嘲笑的迹象。当环境出现不明原因时,他们会将其归结为对自己的嘲笑,变得不适、焦躁、惊恐。韩剧中“匹诺曹综合症”表现为:如果说谎就会打嗝。剧中患有匹诺曹症的女主角崔仁荷做了新闻记者,面对自己的认知和判断不能说谎,否则会一直打嗝。

男主角崔达布的父亲是一名消防员,在一次救火任务中失踪引发媒体的质疑和声讨,舆论一边倒的谴责崔达布父亲逃避责任,导致男主人公家破人亡的悲剧发生。在这次新闻事件中,MSC 记者宋车玉的误报和对新闻画面的片面剪辑对舆论的引导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崔达布对宋车玉怀有深切的怨恨,将记者和电视台视为肮脏之地。然而对崔仁荷的喜爱,崔达布参加了电视知识竞赛节目并立志成为一名记者。崔达布如愿成为YGN 电视台社会部记者,崔仁荷为了崔达布成为MSC 电视台记者,13 年后又一次火灾事故的发生,两人在追寻新闻事实的过程中揭开了被掩盖13 年的真相,揭发了电视台股东和政府议员对舆论的操纵。

二、对《匹诺曹》中新闻观的几点思考思考一:哪个更重要:新闻的真实VS新闻的影响

剧中MSC 宋车玉部长做了一个“新闻的真实和影响”为主题的演讲,“要想吸引受众的注意力,需要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加上影响性”,她举例如“宋车玉喜欢高个子男生”这个新闻标题,符合新闻事实,而“宋车玉讨厌矮个子男生”的新闻标题更能迎合受众心理。她还列举其他事例论证新闻影响性的重要,这也是MSC 在同时段收视率保持第一的秘诀。然而,新闻真实性和影响性孰轻孰重,值得媒体人深思。真实性是新闻最基本的原则之一,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真实性必须也一定重于新闻影响性。

首先,拥有真实性,新闻才能成为新闻。“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传播真实的信息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真实性是新闻的核心价值,受众通过获取新闻来了解发生的事实。新闻如果脱离了真实,也就不能成为新闻。真实是新闻存在的基础,是新闻的基本要求。新闻的影响关系到新闻社会效果,媒体重视新闻影响无可厚非,但过度追求新闻影响性,甚至将影响性置于真实性之上,有可能会造成偏见性报道和新闻失实。

《新闻记者》自2001 年开始,每年梳理出当年十大假新闻。假新闻发生的原因复杂,多数情况下与媒体记者对事实核对查证不够谨慎有关,追求新闻的刺激性和轰动性,疏忽新闻真实性,以致造成失实或偏见性报道。如2014 年发生的假新闻“浑水泡面事件”“湘潭县妇幼保健院产妇死亡事件”“上海地铁老外晕倒乘客无一相助”等。媒体记者过度追求新闻影响性,根本原因还在于追求收视率,迎合受众猎奇心理,正如剧中宋车玉所言“比起赞美,挑剔更让人感到痛快,这是大众的秉性”。新闻具有真实性和影响性,确保新闻真实的前提下再考虑新闻影响性,媒体必须保证传播的消息真实可靠,避免错误的舆论引导,酿成社会悲剧。

其次,关乎媒体影响力和媒体生存。媒体的影响力是指媒体通过手段进行新闻、信息传播,从而实现媒体对观众控制力的能力。构成媒体影响力的因素一般包括:公信力、权威性、接触性、可信度、指导性等。而媒体的影响力来自报道内容。

报道的内容是影响受众最主要的方面。新闻媒体以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为己任,既服务于广大受众又影响和引导舆论。新闻一旦失去真实性,媒体的影响力势必下降。传媒经济是注意力经济,吸引受众眼球,才能提高媒体影响力,获得经济利润,因此媒体需要重视新闻的影响性。新闻的真实性和影响性都关乎媒体影响力,关乎媒体生存。但失去真实性的新闻再大的影响性也是虚的,失去受众的信任,媒体的影响力也无从谈起。因此,新闻的真实性与影响性对媒体而言应该是本末关系,前者的重要性远大于后者,决不能舍本逐末,丧失媒体公信力和影响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思考二:哪个应先成为新闻:观众应该看的VS观众想看的

《匹诺曹》剧中13 年后又发生一起工厂火灾事件,造成17 人死亡,而事故负责人还未找到,媒体记者有责任继续追究报道此事。与此同时冬季奥运会开幕,媒体面临“观众应该看的新闻和观众想看的新闻,哪个应该放在前面”这一困扰。新闻媒体的报道一方面要考虑受众需求:“观众想看什么”;另一方面要进行一定的引导:“观众应该看什么”。笔者认为观众应该看的比观众想看的新闻重要,应该放在前面。

“观众应该看的新闻”是从新闻媒体的角度出发决定的,媒体认为观众应该知道什么,了解什么;“观众想看的新闻”是从受众角度出发考虑,受众自身想知道什么,了解什么。“观众想看的新闻”不一定是最有新闻价值的新闻,却是观众喜欢看的新闻;“观众应该看的新闻”是新闻媒体经过消息筛选后选出的有新闻价值的新闻,虽然未必是观众想看的新闻。

客观世界纷繁复杂,信息泛滥,受众由于自身能力和认知的局限只能接触到有限信息。新闻媒体作为专业的信息采集者和传播者,相对受众而言,对信息的了解和社会动态的把握更深入和广泛,媒体更明白受众需要什么,受众应该了解什么。记者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提供什么样的新闻,关系到受众思考什么,如何思考以及怎样思考的问题。新闻媒体作为专业的信息提供者,对信息的选择加工基于一定的选择标准,包括新闻价值、宣传价值、新闻法规政策等,以确保所传达消息满足受众需求。因此,笔者认为新闻媒体比受众对信息的选择更敏锐,相对观众想看的新闻而言,观众应该看的新闻应放在前面。

思考三:寻求平衡:职业身份VS 社会人身份

《匹诺曹》剧中MSC 记者出去采集下雪后路滑路人容易摔倒地段视频新闻,但由于实习生徐凡潮和崔仁荷在路人即将摔倒时前去搀扶,甚至往滑的地方砸煤渣,以致拍摄不到证明路滑的镜头。MSC新闻局社会部领导金孔柱一番教育值得深思“袖手旁观就是记者的公益之心,把问题做成新闻就是公益,新闻被区政府职员看到,被所有人看到就是公益。如果拿砸几块煤屑的时间做成冰雪路面的新闻,政府职员看到就会放置除雪工具箱,人们也会自动清扫门前积雪,你们忙着用砸煤屑救下几个人的时间已经错过了救下数千数百人的机会。记者在拍摄前的确应该有所纠结,如果不纠结直接拍,那就不是记者是小道消息。”

新闻工作者身兼职业人和社会人两种身份,因此受到职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约束。作为有良知的社会人,记者不能袖手旁观,置需要帮助的人于不顾;作为媒体人,记者要报道事实,及时传递消息,以集体和社会利益为重,顾大局,只有选择袖手旁观。“职业身份和社会人身份如何平衡”这一问题一直是新闻媒体工作中不能跨越的一道坎,稍有处理不慎便会引发舆论围攻。最经典的案例莫过于《饥饿的女童》摄影作品对新闻伦理的质疑。2014 年的“惊惶庞麦郎”事件、“姚贝娜去世”事件等也一度引发对新闻媒体伦理道德的拷问。

新闻学中有个著名的“受众考虑因素”理论。受众考虑因素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吸引和保持读者的考虑因素;二是保护读者和社会秩序的考虑因素。在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媒体绝不能片面侧重“激起观众情绪”的“吸引考虑因素”,却忽视了“减轻观众心理负担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保护考虑。尤其是对灾难事件的报道,媒体应该有意识地减弱内容所包含的强烈刺激作用,尽量少描写现场的恐怖气氛,并及时配合播出一些稳定公众情绪的报道,以消除或减弱因恐慌而造成的不良社会后果。

为寻求职业身份和社会人身份的平衡,新闻记者在报道中尽量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进行报道:一是尊重生命。在任何条件下,人的生命都是最宝贵的,保护生命、抢救生命、尊重生命,无疑是所有行为的伦理规范,新闻工作也概莫能外,只有这样的媒体才能得到公众的认可和肯定。二是遵守法律法规,新闻媒体的任何采访都应在法律许可范围内进行,不能运用欺骗、引诱、窃听等手段获取所需信息,不侵犯被采访对象的正当权益,危害到其利益。三是要有人文关怀。对他人的不幸遭遇、困难处境应该具有基本的同情、关爱和帮助,这是作为社会人应有的良知,也是媒体的道义所在。四是维护社会良好秩序和风俗。社会新闻以其通俗化、大众化而深受广大市民欢迎,媒体要把握好适度原则,不能为吸引受众眼球,而猎奇、猎艳,走低俗、媚俗之路,影响社会文明和良好秩序。

结语

韩剧《匹诺曹》以一场火灾事件中,新闻媒体的失实报道造成一个家庭家破人亡的悲剧为开端,以13 年后又一次火灾事件中,年轻一代记者勇于追求真相,敢于揭露黑暗事实从而正确引导舆论方向为结局。整部剧对新闻媒体及记者的生存状态、工作内容、方式等的呈现都较为客观。其中有关新闻行业的诸多情节值得媒体人思考,除了上述笔者论证的“新闻真实性和影响性哪个更重要”“观众应该看和想看的新闻何为先后”“职业身份和社会人身份如何平衡”外,诸如媒介权力、政府企业对舆论的影响、新闻体制等问题也值得深入思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李溪子,《真正的“匹诺曹综合征”你的笑是他的毒药》[J].《科学家》,2015(2):82-83

②张翔,《如何扩大媒体影响力》[J].《中国广告》,2005(6)

③曹志明,《做好四种报道提升媒体影响力》[N]《. 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03-18

④何光先:《现代新闻学》[M].重庆出版社,1991:25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