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微信作为感知环境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 投稿Trix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489次
  • 评分4
  • 44
  • 0

张殷博

【摘要】由于不同的媒介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这就导致了媒介的使用者在利用不同的媒介感知和构建现实的时候会有不同的特点。本文以麦克卢汉的感知环境观点作为理论基础,探讨作为感知环境的微信对师生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媒介环境学者麦克卢汉在其研究中指出媒介是人类感官的延伸,他认为“每一种媒介都提供了自己一定的感官特征,对每一种媒介的使用都要求使用者用特定的方式使用自己的感觉器官。”①因此,由于不同的媒介有不同的性质和特征,导致了媒介的使用者在利用不同的媒介感知和构建现实的时候会有不同的特点。从麦克卢汉的解释中我们不难理解,所谓的感知环境,其实就是指我们利用媒介的时候,由媒介的感官特征和感官机制所过滤的现实的世界。随着微信的产生和不断的完善发展,对使用者的行为和感知世界的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改变。下面我们将从微信对师生感知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

一、微信导致的感知环境变化

1、数字化和可复制性

微信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信息的储存和传递,这一特点极大的扩展了微信的信息传递速度和储存量。与此同时,微信各项功能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实现的,并且还可以利用网页链接来浏览互联网上的内容。这一特点使得师生所接触的知识内容和知识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学生能够利用微信连接网络快捷地浏览各种所需要的知识信息,几乎不需要耗费多少时间就能够准确的找到所需要的内容。

其次,微信所传递的数字信息具有可复制性和易得性,师生利用微信进行简单且快捷的操作就能够相互之间传送文件、图片、视频等内容,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获得对方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同时,对于网络以及朋友圈中所看到的有用的内容,师生也可以利用微信所提供的转载功能将信息放入自己的收藏夹内,或者分享至自己的朋友圈,让更多的人能够利用知识资源。

总的来说,微信的信息储存以及分享功能使得知识内容不再难以获得,师生能够很轻易的得到想要的信息资源,而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搜索和记录。

2、时空限制的消除

微信的信息是通过数字技术将信息转换为二进制数字来进行传递的,数字化使得信息占用的储存空间极大的缩小,更加便于传递和储存,用户的手机和电脑只需要很少的储存空间就能够满足信息储存的需要。加之朋友圈以及收藏夹的信息内容是利用网络储存的,并不会占用用户设备的储存空间,这一特点使得信息资源储存的空间限制被消除,微信对于师生就如同一个能够随身携带的移动图书馆。

其次,传统媒介时代师生的交流往往需要双方面对面沟通或者通过书信来实现,这使得师生的交流极大的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传递还存在大量的噪音干扰,很多时候师生间信息交流不能够顺利的实现。而微信利用网络作为媒介来进行信息传递,信息的传递速度呈几何级增长,师生不管身处何地,相距有多远,信息容量不管有多大,信息都能够马上到达受传者那里,而这种信息的交流几乎是同步的。

微信的上述特点使得以往师生交流的时空限制被完全打破甚至消除,距离和空间不再是沟通的障碍,师生所需要做的就是输入信息然后点击传送。

3、非线性特征与知识信息的自主选择

传统媒介时代的知识传授方式与印刷品一样具有线性的特征,教师的课堂授课是按照事先的备课内容来进行的,不管当前计划所讲的内容师生是否感兴趣,其进程都不会因此而改变。学生没有权利对知识的内容进行选择性的了解和学习,只能够跟随老师的进程学习知识内容,同时教师也必须按照课程进行授课,可选择的余地十分有限。

与印刷品不同,微信则具有非线性的特征,其在教学领域的使用使得自主选择的权利大大增强。由于微信的信息内容方便储存且便于复制,加之微信网络强大的信息分享和搜索能力,大量的信息能够同时呈现在师生面前。这使得学生除了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以外,还能够从大量的信息中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与此同时,教师除了完成既定教学任务以外,还可以选择自己觉得有用的或者知识的扩展内容分享给学生学习。

二、作为感知环境的微信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1、创新能力与发散思维的削弱

微信信息传递十分迅速,师生所接触的知识内容和知识范围得到极大的扩展。数量巨大的信息同时呈现在师生面前,师生的能动性显得十分微弱,他们根本没有时间来分辨面对的信息所具有的价值和对错,没有时间去仔细的思考和研究,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所传递的内容,机械的将信息内容消化和吸收为自己的判断标准,师生对于知识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被严重削弱。

另一方面,由于微信的信息内容具有可复制性的特点。因此,学生不需要像以前那样认真的做笔记进行记录就可以很轻易的获得知识内容,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容易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只要通过相互之间的分享和传递就真正掌握了知识内容,学生会觉得教师的教学也具有可复制性,因而变得不太在意课堂的学习状态和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但这并不意味这对于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仅仅是一种对知识内容的占有。这就使得教育的神圣感和知识的传承感被弱化,教师在学生中的权威性降低,并且知识内容的严肃性和厚重感也被逐渐的消解。

2、师生关系的疏离

微信在师生之间的使用,使得师生沟通的时间与空间障碍被完全的消除,师生可以随时随地的针对知识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同时也给了师生更多的机会进行感情上的交流。这不仅大大的增强了知识传授的效率,同时也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从表面上来看,微信的使用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给了他们更多的了解空间,师生关系变得更加亲密如同朋友一般。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种交流是以微信作为中介,不管师生的沟通到了什么样的程度,这些都是透过电子屏幕来完成的。这种形式的沟通与面对面的交流并不能相提并论,真正的感情沟通更多的需要的是双方面对面的交流,对方真实的情感是需要通过其表情和肢体动作来感受的。长期的通过电子屏幕来交流和增进了解,导致师生离开了微信这个中介的时候,反而不知道如何面对面的表达情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其实反而进一步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疏离感。□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林文刚著,何道宽译:《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②马古利斯著,易凡译:《生物共生的行星——进化的新景观》[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1

③苏珊·朗格:《哲学新解》[M].哈弗大学出版社,1942

④保罗·莱文森著,何道宽译:《手机:挡不住的呼唤》[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⑤哈德罗·伊尼斯著,何道宽译:《传播的偏向》[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⑥尼尔·波斯曼著,何道宽译:《技术垄断》[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系2014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