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戴震的妇女观与家庭观

  • 投稿葡萄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378次
  • 评分4
  • 87
  • 0

王江媛

戴震(1724-1777),字东原,安徽休宁隆阜村(今黄山市屯溪区)人。清代著名学者、思想家、考据学派创立人。治学涉及哲学、天文历算,历史地理、农田水利、典章制度、文字音韵、方志研究等领域,多有创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学者。他对妇女问题的研究,至今很少有人关注,有必要做点介绍。

戴震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他注意到妇女为社会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诗经·生民》这首诗,就是歌颂华夏民族始祖姜嫄的,姜嫄姓姜,是西戎羌部族的一支,属于炎帝部族。在部族战争中,炎帝部族与黄帝部族逐渐融合,形成后人所称的华夏民族,炎黄子孙。姜嫄是原始公社社会中的一位女性,处于母系社会,那时的孩子知母而不知父。她的儿子后稷小时曾经历种种磨练,长大后,热爱农事,播种五谷,并传授给很多人,为人们生存提供了保障,被奉为谷神。

到了西周,周人开始为姜嫄、后稷立庙供奉,尊为始祖。“厥初生民,时维姜嫄”,“载生载育,时维后稷”。①意思是说,到了姜嫄才生下周家第一代祖,他就是后稷。戴震说:“此诗异说纷然,秦汉间儒已莫能征考。”②他根据《周礼》与《诗经》进行综合对照研究,指出“周立太庙事后稷,别为姜嫄立庙,鲁候承祀,见于《诗》曰:‘皇皇后帝,皇皇后稷’。③见于《礼》曰:‘鲁人将有事于上帝,必先有事于閟宫’。是由以言,周祖后稷,于上更无所推。后稷非无母之子,故姜嫄不可无庙。”④诗中“后帝”“上帝”是指天上的神灵,古人往往把自然界中不可解释的自然现象归结为神灵所为。閟宫,是鲁僖公为姜嫄立的新庙。戴震设问“《诗》美姜嫄曰:“‘克礼克祀,以弗无子’”是什么意思呢?戴震解释:“礼祀并事,天之名德,可以当神明,然后能事天。”“凡言德行,至于能事天,皆纯粹无疵之极词。”戴震论列人物,注重其德行行事,对姜嫄、后稷的肯定,正是基于此。

“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百工之中,“治丝麻以成之,谓之妇功。”⑤意思是说,养蚕、种麻,又将蚕丝、麻线织成生活用品,是妇女的功劳。由此说明,妇女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建设对社会和谐发展至关重要。戴震作为思想家,对这一问题十分关注。“饮食男女,生养之道也,天地之所以生生也”。⑥意思是说,吃饭与男女结合,是人类生育繁殖必须尊从的规律,也是自然界与社会不断发展产生新的事物的原因。戴震说:“《周官经》:‘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亦以顺民之性,而民自远于犯礼之行也。”⑦奔者不禁,是说贫穷人家男女,只要两人愿意,不用拘泥于聘礼就允许结婚。这是周代社会相承已久的法令,它尊从的就是民生,民性生养之道。

至于如何建设一个家庭,戴震说:“一家之内,夫妇,判也。”“夫妇之论,恩若父子,洽若昆弟,敬若君臣,谊若朋友。”⑧男女两相结合,组成家庭,夫与妻之间是如何相处呢?要像父亲与儿子那样相互恩爱,要像对待各人的自家兄弟那样融洽亲和,要像国君与臣子那样互相敬重,要像对待朋友那样真诚信义。从戴震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他主张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应该是平等的,要共同当担责任,和谐合作,共同建好这个家庭。

妇女在家庭中也有着独特作用,康熙时,李长芳娶曹氏女为妻,当时李长芳还没功名,靠教书维持生活,曹氏就做女工补助家用。后来李长芳做了官,所到察民疾苦,实心办事。曹氏一如既往,操持家务,孝敬上人。常与人说:“见已是而人非,此家庭不亲睦之端,端多起于妇人。”⑨李长芳晚年曾写下家训数则,曹氏常常以此训导子及孙,子孙都能成才。

明朝末年,宛平查氏女嫁于黄孟春为妻,黄孟春家族中有一人在朝庭做官,此人持权弄势,结党营私,查氏女常对丈夫说:“这促种人不会有好结果,你要疏远他。”果然,这个人被杀掉了,黄孟春一家没有受到株连。⑩

乾隆时,曾任安徽布政使的裴宗锡是戴震的朋友,他的母亲,戴震称赞为:通书史、识大体、俭朴持家、遇俭不惊、训育子女、以公忘私、是一位贤德女性。⑾宗锡受母教,为官爱民,在安徽兴水利、造林。事见《清史稿》。

“列女本非尽属节烈,而贤妇往往鲜及之,非贤妇之难也,闺门以内,庸德之行,虽美弗彰也;又是富贵之家,犹有文饰其辞为传为记者,穷巷下里实行,其谁知之?即以节烈言,其得旌表者,非素饶之家,则子孙犹能扬其幽芳者也;彼甘受冻饿,老死屋下,子孙无闻知,无论力不能请旌,即纂志时加意勤访,而莫举以为言,且历年稍远,松柏与榛楚共泯没,是可悲也。遗者盖多,书其所知而已。”这段话是戴震在《汾州府志例言》⑿中写下的。讲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列女”是指所有妇女。在封建社会,非常注重宣扬妇女的贞节,地方志里专门列有烈女传,其实是为封建礼教服务的,用来掩盖对妇女的摧残,“列女”本非尽属节烈,表明戴震对这种现象不满意,甚至反感,这是一。戴震看重贤妇,如上文讲到的曹氏,查氏女以及裴夫人,他们在家庭建设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当时社会并未予以重视,这是二。三,在封建社会里,能为妇女立传的,只能是“富贵之家”,他们凭借手里的权势,文过饰非,所谓“传”,所谓“记”,多是不可信之作。四,就拿“节烈”来说,那些得以竖立牌坊,加以旌表的节烈之妇女,都是家庭富有,穷人家庭哪有钱财请求旌表?所以戴震大声呼吁:“彼甘守冻饿,老死屋下,子孙无闻知,无论力不能请旌,即纂志时加意勤访”。表达了戴震对处于“穷巷下里”底层妇女的深切关注,这与他“体民之情,遂民之欲”的政治理想互为表里。

戴震生长在朱熹礼教深重的徽州,有着深切感受,他说:“吾郡少平原旷野,依山为居,商贾东西行营于外,以就口食,然山民得山之气质,重矜气节,虽为贾者,咸近土风。且至穷巷里曲之妇人女子,其节操比于丈夫。以余所闻睹,或冻饿以死而不悔,或更数十年之艰辛极然后得安,或上受国恩光旌其闾,或老死屋下,力不克扬请,终泯没莫知之。”⒀这里,戴震描述了徽州妇人女子的四种状况,不管哪种状况,都寄予关注同情,称赞她们“节操比于丈夫(男子)”。文中记述了许氏妇的身世行实,她丈夫戴春如,歙县人,本想走科举之路,因家贫只得放弃,带着妻儿去江苏震泽经商,又不幸死去,妻许氏孤儿寡母,其间有人不知许之志节,托人说媒,被许氏严辞拒绝,许氏便带幼儿回家乡,日夜做女红,养育教导儿子,经过十多年艰苦努力,儿子长大成人,尽心孝养母亲,四十年后,又申朝庭恩准,为母亲建立牌坊。“余独惜节操能是,或竟以不口于人,数十载后,谁复能举以为言者。”戴震叹惜,还有许多命同许氏妇的女人,没有人来替她们说话,几十年后,还有谁能记住她们的事迹,字里行间,流露出戴震对妇人女子的殷殷同情。

在封建礼教横行的社会,唯有戴震能洞察民情,以大无畏的胆识,揭露弊端,为冻饿致死的底层妇女请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诗经·生民》[M].中国书店,1982

②④《诗生民解》《, 戴震全集第二册》[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1245

③《诗经·閟宫》[M].中国书店,1982

⑤《考工记图》,《戴震全集第二册》[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

⑥⑧《原善》,《戴震全集第一册》[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

⑦《诗标有梅解》,《戴震全集第一册》[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

⑨《戴震集·四川布政使司布政使李公墓志铭》[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⑩《戴震集·查氏七烈女墓志铭》[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⑾《祭裴太夫人文》,《戴震全集第五册》[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

⑿《戴震全集第一册》[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490

⒀《戴震集·戴节妇家传》.[M].中华书局,1980

(作者单位:黄山市戴震纪念馆)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