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新媒体对大学生传统阅读行为的影响及对策

  • 投稿林晗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794次
  • 评分4
  • 30
  • 0

张丽洁汪立群

【摘要】本文运用调查研究方法,以浙江多所高校多个专业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发放形式,对大学生阅读行为进行深入调查,总结了大学生在新媒体阅读环境下的习惯形成、行为特点。通过对数据分析,提出引导对策,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行为,建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媒体大学生传统阅读阅读行为

阅读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文化得以传播,文明得以传承的必不可少的途径,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①据2014 年我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远低于欧美国家甚至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仅为4.77 本。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连续两年提出“希望全民阅读能形成一种氛围”。而大学生作为社会力量的后备军,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未来,他们将在各行各业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阅读方式主要分为传统阅读和新媒体阅读两种。传统阅读是基于书籍的阅读,新媒体阅读是基于电子媒介的阅读。日益普及的新媒体,让大学生不再满足于传统阅读方式,阅读行为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阅读现状本文基于浙江高校,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文献检索、实地调查、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选择省内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高校,选取不同年级富有代表性的大学生进行调查,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公正和严谨。本次共发放问卷620 份,有效率96.7%。

(一)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根据数据显示,受调查者男女比例分别为男49.72%,女50.28%。调查的大学包括:一个中外合作院校——宁波诺丁汉大学;三个重点院校——宁波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六个本科院校——浙江科技学院、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浙江万里学院、宁波大红鹰学院、绍兴文理学院、嘉兴学院;五个专科院校——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并且基本涵盖各大学科,减少问卷调查结果的片面性和单一性。

(二)调查对象阅读行为的转变

1、阅读时空的转变

从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原有的阅读地点大多为图书馆、教室和宿舍。但是新媒体阅读的移动性这一特征,使得阅读开始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学生能够在公交车上、路上、食堂、课间、等车、排队甚至是任何地点、时间进行阅读,更充分地利用碎片时间增加阅读量。

2、阅读目的的转变

在传统阅读时代,人们的阅读目的无非是获取知识和兴趣爱好,然而在调查中发现新媒体阅读让大学生的阅读目的不再局限于单方面知识的需求。调查显示,现阶段大学生的阅读目的呈多元化趋势,其中高达79.25%的大学生越来越倾向于娱乐消遣,开阔视野(60.5%)、了解时事(57.75%)、提高修养(30.48%)等。

3、阅读方式的转变

新媒体阅读的出现致使83.22%的受调查者更倾向于新媒体阅读,他们认为新媒体阅读信息涵盖量大,在同等的时间内新媒体阅读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但仍有16.78%的受调查者坚持传统阅读,他们认为新媒体阅读是一种速食的、碎片化的、跳跃性的、浅层次阅读。

4、阅读内容的转变

大学生传统阅读的主要内容为职称考试类、教辅类、工具书、人文社科类、生活类等。而新媒体阅读更大程度上的拓宽了大学生阅读的范围,大学生逐渐侧重于休闲娱乐类(44.32%)、新闻时事类(59.60%)、文学艺术类(40.95%)等等。

二、新媒体阅读优势及影响

20 世纪80 年代,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新媒体应运而生,它打破了传统阅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以网络为介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最新公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2 年我国18~70 周岁国民数字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40.3%,比2011年上升了1.7个百分点。②可见,新媒体阅读发展势头强劲,其特点也是传统阅读所不具备的。

(一)自由性

由于受传统阅读传播方式的限制,传统阅读并不能为大学生提供广阔的思想交流平台,而在新媒体阅读上,大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拓宽思维,激发求知欲。

(二)互动性

传统阅读不能及时接受反馈,而新媒体提供的平台能让大学生对接收的信息适时作出选择与反馈,同时也可以看到其他受众对于某一事件或现象不同的看法和建议,让大学生的思想在此产生碰撞并激发出新的认识和灵感。

(三)多样性

新媒体的自由性、互动性让新媒体的信息呈爆炸式增长,大学生可以利用新媒体准确快速的查找所需的资料,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而传统阅读以纸质为载体,存在检索信息的局限,无法快捷获取有效信息。同时新媒体的多样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让大学生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了解外面的世界。

三、新媒体阅读劣势及影响

虽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新媒体阅读,但新媒体的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阅读行为产生不良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不安全

新媒体阅读依赖于网络生存,有人往往利用网络这一途径,发表不实言论,造成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大学生思想又恰恰处于尚未成熟时期,各色信息充斥其间,对于一些分辨力差、自控能力不强的大学生,容易被有心人利用,酿成大错,不利于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泄漏的个人信息,实施不法行为,对大学生的精神和物质方面形成危害。

(二)内容无序性

网络内容看似丰富多样但由于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大学生在进行信息检索时,容易被网络上丰富多彩的资讯所吸引,出现注意力不集中,阅读效率低等现象。有些大学生还喜欢“多任务”的阅读方式,例如边听歌边阅读,带有一定的消遣性和娱乐性,不利于研究型的学习。

(三)限制大学生思维

在《浅薄》一书中,尼古拉斯·卡尔提到,“在网络中搜索时,我们没办法看到森林,甚至连树都看不到,我们看到的是树枝或树叶,所以我们该如何抵抗这种碎片化带给我们的浅薄呢?”事实也的确如此,新媒体依托技术生存发展,多样性的新媒体阅读方式刺激着大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在进行大量信息浏览时,大脑一直重复着机械而浅薄的信息筛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的分析批判力,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久而久之,造成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单一,丧失创造力。

四、探索大学生形成规范阅读行为的对策

大学生养成规范的阅读行为不是单靠某一方的力量可以轻易达成,既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和立法,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多措并举,来优化大学生阅读行为,更需要广大大学生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阅读行为。

(一)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

早在2013 年全国“两会”期间,邬书林、葛剑雄、白岩松等全国115 名委员就联名提案,建议将全民阅读纳入法制化轨道,以推动全民阅读的常态化和制度化。同年,《国民阅读促进条例》列入了2013年立法计划。2014 年6 月23 日,深圳率先尝试,颁发《深圳经济特区阅读促进条例》公开征求意见,这一举措具有划时代意义。更多政策、立法的出台,必将全民阅读推到一个新高度。同时,国家应加大力度进行研发,如软件的开发、网络资源的升级,推进全民阅读。

(二)整合校内外多方优势资源

1、发挥高校主阵地作用

第一,强化教学推广作用。首先,努力推进阅读课程化。将如何阅读作为一门正规的课程,例如开设翻转课堂,强制性的让大学生能在集体学习的氛围里,静下心阅读更多的书。同时加强教师指导,向大学生传授如何更高效的阅读。其次,不断强化阅读互动化。高校可以通过社团,例如读书协会,组织一些与阅读相关的知识竞赛或向学生征集优秀作品及热点评论等增加学生在现实中的阅读互动性和交流性,这种集体的阅读行为能够更好的调动阅读的积极性,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最后,努力推进阅读电子化。高校可制定一些关于书摘或与阅读相关的“手机报”,例如韩寒创建的软件“ONE”,定时向学生推送,这都在无形中让大学生接触阅读,还能一定程度上保证阅读的质量和纯正性。有条件的高校可建立覆盖各学院、各校区的统一的动态信息传播系统,把新闻资讯和推送信息制作成学生乐看乐读的视频图文。

第二,完善图书馆推广功效。图书馆拥有丰富、优质的印刷型资源和电子资源③,我们就图书馆建设提出相关对策:首先,学分制度的完善。将校图书馆与教学相结合,完善学分制度,以学年为单位,将阅读量作为大学生必修学分的一部分,学生每年借阅量达到一定额度才能获得相应学分,否则需要重修该门课程,直至修满学分,才予以毕业;各科教师可通过图书馆向学生推荐与教学相关的读物;教师与图书馆合作,向学生布置课外作业,并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完成作业,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其次,设施的完善。日本在中小学图书馆实行全面网络化,更是利用互联网开展了远程教学。我国高校图书馆也应不断改善阅读环境,将传统服务与新媒体技术结合,最大程度上提供知识储备与更新方面的支持,为读者实现深层次阅读提供更大的便利。最后,营造随时随地的阅读环境。新加坡、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视阅读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将图书覆盖在医院、银行、邮寄、政府办事处、商店,甚至是一家普普通通的拉面馆。高校图书馆可利用寝室、食堂、教学楼、医务室等公共区域,开设流动借阅平台,并定期更新书籍,让大学生能够随时随地阅读;也可提倡学生使用掌上图书馆或超星图书馆,或在食堂设置电子书借阅机,方便学生在任何地方都可享受移动图书馆提供的新闻、图书馆通告、新书推荐、免费下载电子书、借书到期提醒、个人借阅历史查询、图书续借、咨询、等个性化自助服务。

2、整合校外多方可利用资源

对于处于象牙塔的大学生而言,社会充满了诱惑,大学生渴望了解社会,而网络则成为了最好、最快的途径。但是网络的极大开放性和自由性,也使其容易成为非理性、情绪化舆论的聚集地。负面的、极端的网络舆论则可能颠倒事实、混淆是非,为社会上的某些偏激的情绪推波助澜,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④所以,还需要校外各方资源为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养成保驾护航。

第一,有效发挥政府部门规范作用。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对网络信息进行监督和管理,让大学生能避免恶意信息的侵入,有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其次,政府可以通过公益宣传、文件下发等形式,完善举报机制,引导正确的舆论走向;第三,政府对新媒体的盗版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保证作品的完整性和思想导向的正确性。

第二,充分发挥媒体的导向性宣传功能。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接触到各类新闻媒体,相较于网络信息,新闻媒体更为可靠和真实,所以,新闻媒体在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行为上有很大作用。新闻媒体可以加大对阅读重要性的宣传,借用这种手段引发社会关注。

(三)大学生个人阅读行为的培养

外在的环境和因素对广大大学生的阅读行为的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大学生个人阅读行为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

1、努力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我国古代就有“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夏蚊成雷”等诸多勤奋好学的典范。作为当代大学生,是祖国事业的接班人,处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要努力继承古人爱读书的优良传统,多读书、读好书,秉承“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信念。

2、培养深度阅读的兴趣

充分利用学校举办读书月系列活动,积极参加征文大赛、知识竞赛等活动,分享好书、以书会友,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情趣,开阔自己的阅读视野,让自己体验到阅读文化的快乐,从心灵上去感受阅读魅力,周而复始的养成深度阅读的好习惯。

在当今“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环境下,我们要传承传统阅读的优势,利用新媒体的海量信息及其便捷性,将两者合二为一,优势互补,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行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促使大学生翻开阅读新篇章。□

【本文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项目成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汉语大词典(第12 卷)》[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

②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http://cips.chinapublish.com.cn/kybm/cbyjs/cgzs/201304/t20130419_140027.html

③廖利文,《从“开卷有益”到“开机有益”——阅读方式变化及图书馆应对》[J].《图书馆论坛》,2011(5)

④李娇,《新媒体时代传播媒介的形态延伸对大众阅读方式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2

(作者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