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地市党报如何做强经济新闻报道——以《淮北日报·经济周刊》为例

  • 投稿柔柔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170次
  • 评分4
  • 27
  • 0

【摘要】经济新闻是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经济活动或经济工作事实的报道,历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作为地市党报,在日常报道中,重视经济新闻报道不仅能够吸引广大读者的眼球,更能提升党报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本文结合近两年《淮北日报·经济周刊》在经济报道方面的一些做法,就地市党报如何做强经济新闻报道作一探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地市党报 经济新闻 传播力 影响力

—、做强经济新闻报道的探索实践

2013 年3 月,伴随着淮北市委、市政府吹响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号角,经过淮北日报社党委班子精心筹划,首份反映淮北经济发展现状的周刊——《淮北日报·经济周刊》以每周五对开4 版的篇幅重磅推出,至2014 年12 月底已连续出版近100期,深受读者和社会各界好评。

《淮北日报·经济周刊》内容丰富、观点鲜明,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其中经济热点、与经济人物面对面、走进招商企业等栏目稿件立意深刻、语言鲜活,亮点突出,许多报道可圈可点,成为社会各界知悉淮北经济发展的窗口。

创办以来,淮北日报社坚持每周召开采编联席会,策划安排经济热点新闻和经济人物采访报道,要求新闻记者报选题、谈思路,在所熟悉的领域扬长避短,通过现场采访方式,务求写出高水平报道。同时,淮北日报社摄影记者同文字记者通力合作,坚持重大经济新闻、重点经济人物报道做到图文并茂,确保经济周刊稿件质量。

正是因为淮北日报社采编一线的积极努力和协调配合,《淮北日报·经济周刊》创办时间不长,就先后通过《探访淮北“家庭农场”先行者》《“标准引擎”助淮北驶入经济发展“高速路”》《淮北纺织业:市场严冬破冰突围》《融入中原经济区:对淮北意味着什么》《淮北产业链招商凸显“集群效应”》《土地流转的喜与痛——淮北市土地经营权流转现状调查》《相城停车难亟待破解》等一批深度热点报道,吸引了广大读者的眼球,奠定了“经济周刊”的读者群。

如在采写《土地流转的喜与痛——淮北市土地经营权流转现状调查》深度热点报道上,淮北日报社记者紧扣淮北市土地经营权流转现状,突出问题导向,用时将近一个月,深入一县三区基层农村,采访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土地流转大户和市、县区农业部门的相关专家,经过认真构思、精心写作,多次修改,最终成稿。作品用大量的事实和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土地流转的成效、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土地流转努力的方向。该文在经济热点栏目刊发后,被多家网站转载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包括各级政府农业部门负责人、土地流转经营大户在内的广大读者中产生了较大影响,促使他们更加注重规避土地流转经营过程中的风险,也坚定了我市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的信心和决心。

又如在采写与经济人物面对面的报道中,淮北日报社记者事前做好对要采访的民营企业家、创业者或投资者等经济人物的功课,了解采访对象从事的领域和在该领域的影响和作为,有针对性地做好采访报道,增强了报道的可读性。

截至2014 年12 月底,《淮北日报·经济周刊》已累计刊发经济热点报道80 多篇,刊发经济人物报道80 多篇,刊发走进招商企业报道100 多篇,刊发各类政策解读类报道60 多篇,刊发其他动态经济新闻报道和新闻图片1000 多篇(幅),地市党报的品牌影响力得到新提升。

二、做强经济新闻报道应遵循的原则

如何采写一个有新闻价值的经济事件,并把它充分地报道出来,达到应有的传播效果,笔者认为要在新闻采访中遵循以下原则。

一要用心观察,认真采访。新闻工作者,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需用心观察事物、环境以及人物、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新闻敏感。现实生活中,新闻工作者只有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才能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一次,淮北日报社记者跟随市领导去濉溪县采访,县里主管农业的领导把该县的一位农民率先建立“家庭农场”当成一个简单的例子来介绍时,这名记者马上意识到这是一条非常有价值的信息。于是,在完成正常的领导活动报道外,他于次日又到这位农民的家庭农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采访,随后走访了一些农业专家。回来后,该记者写出了一篇深度报道——《探访淮北“家庭农场”先行者》。作品见报后产生了积极影响,促进了淮北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作品荣获2013 年度安徽经济好新闻一等奖。

新闻界有句话叫“脚板底下出新闻”,就说明新闻是跑出来的。如笔者在采访《相城停车难亟待破解》深度报道时,就先后走访了有车一族、淮北市区各大停车场和市城乡规划局、市城乡建委、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等部门,面对面采访了市民、管理者、专家等不同对象,仔细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掌握大量第一手素材的基础上,用了两周时间才最终成稿。稿件见报后,推动了淮北市有关部门对市区乱停车行为的管理,2014 年10 月起淮北市市容局、市公安局联合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城区乱停车专项整治,城区停车难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这篇报道就是笔者用心观察、认真采访的结果,稿件刊登后,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要用情写作,有感而发。常言道,七分采访,三分写作。采访要比写作下更多功夫,花更多时间,在写作之前,必须深入采访,下大功夫,这样才能写出好作品,否则就是本末倒置了。采访深入不深入,从稿件中就会体现出来。往往有的记者,有了好的新闻素材,采访时却马马虎虎,写稿时,缺这少那,又不愿回头采访,只好应付了事,造成稿件没内容,没文采,读者不愿看。一个优秀的记者,在写作中,往往更能充分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将自己的全部情感融入作品之中。

如淮北日报社记者在采写《淮北纺织业:市场严冬破冰突围》时,这名记者深入到淮北市多家大小纺织服装企业进行蹲点,采取现场体验、实地观察,与管理者、技术员、普通工人深入交谈等方式,询问了解纺织服装企业应对宏观经济下行影响的具体举措,后又走访了主管部门负责人向他们问计问策,饱含真情地写出了这篇深度热点报道,在读者中产生了积极影响。

所以说,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生活,用自己的真情实感表现生活,作品才会在社会上产生反响,才能被群众认可。

三要用心修改,多出精品。鲁迅先生说过,文章是改出来的。新闻稿件也是如此。可有的记者写作时,不愿意费脑筋,草草写完就急于交稿,也不管稿件的主题是否深化,语言是否精炼,表现方式是否恰当。

如淮北日报社记者在采写《淮北产业链招商凸显“集群效应”》时,通过对淮北已建成的六大园区、六大主导产业进行深入采访,之后又反复补充修改完善,充分报道出了淮北产业链招商的创新之举和取得的实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实践告诉我们,一篇好的新闻稿件是改出来的。一篇稿件的修改过程,是主题的不断深化与提炼的过程,一篇有分量的新闻稿件,无一不是作者付出艰辛努力经过多次修改而成的。所以说,不付出艰辛努力,就想获得成功,是不可能的。

三、做强经济新闻报道的经验方法

经济新闻报道体裁多种多样,如果要将它们划分或者归类的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而言,主张把经济报道分为动态消息、通讯和特写、评论三大类的人比较多。

人们常常说经济新闻有“三难”,即难写、难懂和难以留下印象。这固然与经济新闻专业性强、术语多、数字多不无关系,但症结还在写作上。如果记者把经济新闻写得通俗易懂,那么读者就容易理解也不难留下印象。结合《淮北日报·经济周刊》这两年的探索和实践,笔者总结了一些做强经济新闻报道的经验和方法。

一是采访经济新闻需具备专业知识。记者在采访时太过外行,会使采访对象认为你无知而不愿意接受采访。记者使用了正确的语言,能使被访者产生亲切感而最终顺利完成采访报道的事。在经济报道领域更是如此。作为经济记者,首先要加强对基本经济常识的学习,学习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理解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掌握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和经济过程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掌握各项经济指标的内涵。作为经济记者,还要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学习统计知识、审计知识、金融知识,了解掌握调控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能看懂各类经济报表,会在复杂的统计数据中分析总结出经济规律,变换成通俗的新闻语言表达出来,让读者易看易懂。

二是采访经济新闻需坚持全面观点。经济记者要与采访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让私人关系以及一些表面现象影响记者对问题的思考和判断。在多数情况下,企业和企业家总是不愿意媒体报道对他们不利的新闻,有时甚至会利用媒体去传播一些为他们的特定利益服务的“新闻”。因此,经济记者在采访中更需要多想几个为什么,从正反两个角度去思考,在采访过后,还要多请教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而不是偏听一面之词。只有坚持全面的观点,才能写出客观公正的报道,从而增强报道的真实性。

三是采访经济新闻需日积月累。经济新闻很少有突发性新闻,这就要求经济记者平时多下功夫,从一些经济现象的蛛丝马迹中发现问题。与其他新闻的准备不同,经济新闻的积累和调研要坚持日积月累,要根据采访的主题,注重积累相关的材料,储备相关的知识。在采访人物新闻时,经济记者可以找一些关于此人的材料或与他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材料,作为采访提问的参考。在采写经济报道时,这样的准备工作也可以做,但更多的是平时对这一报道主题的思考和知识材料的积累。唯有如此,才能增强经济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和可读性,从而不断提高地市党报的影响力。

(作者单位:淮北日报社)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