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融媒时代广播新闻课程教学改革

  • 投稿继续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908次
  • 评分4
  • 89
  • 0

童云

【摘要】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突破传统频率传播形态,将文字、图片、视频等符号融为一体,在互联网、移动媒体平台上获得更多发展路径,其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平台、传播对象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基于传播格局重大变化,广播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本文运用比较研究方法,以《广播新闻》课程为例,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验模块四个方面梳理安徽大学广播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经验。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媒介融合 广播教学 广播新闻 教学改革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传统广播听众严重流失,节目陈旧,渠道单一,广告减少;另一方面,年轻听众群转移到车载终端、网络平台和手机平台上,广播的收听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媒体、社交媒介等新兴技术推动下,广播依靠频率为输出渠道的传播格局被打破,新广播形态不断涌现,如北京电台音视频同作,新浪微电台、网络广播、手机广播、卫星广播、数字广播、多媒体广播等,广播不再以单一音频为载体,数字信号取代模拟信号,多屏节目取代声音节目,听众变成用户和网民,传播内容和形式都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实际上新技术带给广播的不都是危机,更多的是发展机遇,而传统广播电视人才培养模式早已落后于实践发展,迫切面临转型,广播教学亟待改革和创新。

1983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Ithiel DeSola Pool 教授在《自由的科技》(The Technologiesof Freedom)中使用“媒介融合”概念泛指各种媒体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2005 年蔡雯将媒介融合这一概念介绍到国内,她从微观、中观、宏观和大传媒业四个角度对媒介融合概念进行研究。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媒介融合是包括媒介技术、所有权制度、媒介产业、组织结构、采编流程、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等多层面、多视角的融合。这种理念对于广播转型具有深远影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广播与互联网、移动媒体的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怎样融合?高校该课程教学如何改革?探索媒介融合平台上广播的发展路径、方法是未来重中之重。

基于上述传播格局变化和理论前沿视角,本课题将立足媒介融合背景,以广播新闻课程教学为例,研究广播新闻课程教学的新内容、新方法、新模式,创新教学理念,希望以此出发,为广播课程和新闻传播学专业其他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教学理念改革

在以往以频率为唯一输出渠道的传统广播时代,广播教学在观念方面的主要问题是:

1、广播长期被认为是弱势主流媒体,对音频节目市场竞争因素考虑不够充分,对广播媒介融合趋势关注不够。除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安徽大学等少数高校外,不少高校教学模块中没有单独设置广播课程,内容被压缩讲授。

2、过于强调新技术给广播带来的危机感,而对利用新技术进行创新的引导力度不够。广播听众流失严重,尤其是年轻听众,媒介接触行为主要是上网和使用手机。笔者曾在本校各届广播电视系学生中做过调查,发现有收听广播习惯的学生人数不到班级总人数的5%,新技术被误认为是广播的终结者。

这种陈旧的教学理念导致高校课程设置与市场人才需求严重脱节,造成学生只片面了解传统频率,而对媒介融合条件下数字化广播颇为陌生,缺乏理解,如北京电台“播播视频”弥补了广播不能看的缺憾,网络电台解决了广播线性传播时间无法选择的问题。实践探索拓宽了广播内涵,广播课程教学的理论支撑更加丰富。

广播课程教学改革必须突破理念束缚,充分考虑数字技术发展现状,寻找创新点,将数字化传播、互动传播、社交网络、多屏合一、自媒体、大数据、云计算等理论和实践融入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对于新媒介生态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建构广播课程改革新观念、新理论、新框架。

大部分高校所开设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课程均偏重于理论阐述,没有突出自身的专业特点,缺乏广播专业素养的培养,造成广播与其它新闻传播课程的同质化教学。以往广播新闻教学是基于传统频率传播平台,内容多以广播新闻、编辑为主,讲授基于声音传播的消息、专题、通讯等传统体裁广播节目,案例教学多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范文。单一培养模式导致学生不了解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采制全媒体新闻,无法适应媒介融合环境下的记者和编辑工作,更谈不上创新,造成广播多样化发展与后备人才不足的矛盾。笔者所讲授的《广播新闻》课程突破这一局限,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

1、全媒体平台教学内容改革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人才不再为单一频率服务,而是能够应用全媒体技术,对节目进行一体化全媒体内容设计和生产,将信息包装成不同传播渠道和传播形态的信息产品,通过产品组合,实现整合传播。安徽大学广播新闻课程教学内容拓展到网络媒体、移动媒体平台,注重对学生进行全媒体技术应用的培养,打通音频和视频制作界限,提高学生在全媒体平台进行新闻采编、制作和策划运行的能力。例如,广播新闻在网络、微博、微信平台的节目样式发生变化,内容碎片化,形式简短、精练,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对广播网络平台加以关注。在媒介竞争激烈的今天,各家媒体竞争的已经不再是独家新闻,而是独家解读,因此广播评论、广播新闻全媒体策划、数据新闻等都将成为广播教学应加强的内容。

2、双体系教学内容改革

安徽大学的广播课有《广播新闻》及其配套的《广播新闻实验》两门,形成理论和实验相配套的必修核心课程,学生在学完基础核心课程,掌握广播新闻采编规律基础上,进行开放式体验创作和训练。安徽大学广播电视专业将课堂教学扩展为课内教学与课下教学结合的“双体系”教学模式,形成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创作实践与体验采风四个模块教学内容。这些内容紧密相连,既注重课堂理论知识教学,又突出了实践教学的重要。《广播新闻》和《广播新闻实验》两门课在课堂教学课时相对固定的前提下,在教学内容方面形成互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创新性实验。

鼓励学生参加科研。2012 年笔者指导学生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2009 级广电学生的《应急广播如何“应急”——以安徽交通广播908 为例》获得立项,发表三篇论文和相关研究报告。大学生创新型实验让学生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有很大收获,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科研创新的能力。2014 年笔者在全校举办“声音表情大赛”,鼓励学生在互联网平台上参加创作,用声音符号来表达各种情绪和场景,让学生体验到广播声音的无限魅力。上述教学内容都是基于广播融媒变革的全新尝试,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所获经验和感悟为日后教学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3、语言训练教学模块

广播对声音传播要求高,学生在进行连线采访、广播节目编播制作过程中,需要针对安徽各地方言进行普通话规范训练和口语表达训练。笔者除讲授广播新闻课程之外,还为学生们开设《语言传播与自我推荐》课,主编《新编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培训教程》、《文稿播读与新闻播音实务》,在口播新闻、记者连线报道等实训环节中,提高学生口语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加强他们对于新闻信息的梳理和整合能力。这项为学生们提供的具有广播电视特色的气质和素质训练,受到学生欢迎,对于广播电视卓越编辑记者的培养有重要影响。

三、教学模式改革

原有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单向传播,对于学生的实验作业,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广播新闻教学改革中,改变单向讲授模式,注重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

1、小组创作教学模块

笔者将广播电视专业学生分成小组,增加全媒体实验练习。结合课程进展,采取自选选题和指定选题的方式进行采访制作实验,作业采取学生自述采制过程结合老师点评方式进行讲解。学生在策划、选题、采访、制作中的想法、遇到的困难、有特点的细节在学生自述环节中得到充分展现,老师在学生自述后,详细讲解实验中的优缺点,指出修改的办法,并对理论再做阐述。这种自我分析加上理论指导的体验,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创作的具体细节。

2、体验式教学模块

一方面,结合网络电台传播方式,加强案例教学和情境式教学,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数字广播的个性化定制方案,挑选、定制、编排电台节目,建立自己的广播电台,进行全新的用户体验,了解数字广播的运营状态和模式。另一方面,增加全媒体广播新闻的采录、编辑和节目制作,加强学生综合处理音频、文字、图片、数据和视频的能力。广播新闻课以创作实践促进理论教学,让学生在创作中更加深入地体会理论,熟练掌握广播采访制作技能,同时,加强学生的新媒介素养教育,提高他们对于网络信息的辨识、筛选和利用能力,强化学生对于全媒体广播的认识,以期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复合型记者和编辑。

3、考核方式

秉承安徽大学“夯实基础、三基并重”的人才培养理念,广播课程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在强调专业理论学习基础上,着重以培养全媒体卓越编辑记者为目标,强化实践教学,突破以往试卷考核方式,提倡“学以致用”。在理论方面,重点考核学生对理论的梳理及理解能力,要求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问题和现象。在实践方面,重点考察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将主题创作、基地实训等全真式广播实践建设成常态化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在数字音频创作方面的经验,与视频配音、配乐创作相结合,以期培养复合型、实践型专业人才。

四、实验模块改革

安徽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实习教学模块改革起步早,进展快,依托本校国家级“新闻传播实验示范中心”、学校宣传部共建的虚拟演播室和广播站,以及校企联合建设的实训基地,创建学生实习平台,在课堂理论教学基础上,加强实验教学,使得学生在理论学习阶段能够很快进入模拟实际工作。

1、依托音频工作站管理系统的全媒体实验平台建设

我校原有广播实验室长期因缺乏经费,设备落后,配置不足,跟不上实验要求。2013 年建立依托数字音频工作站的数字音频实验室,下一步将与视频编辑系统打通,建立国内领先的全媒体编辑平台。该平台让学生学会利用数字技术,在多媒体平台上制作节目,培养全媒体复合型记者、编辑和经营者,跟上业界实践步伐,提高学生在数字广播时代的传播能力。

2、采风活动

从2008 年开始,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每年组织学生外出采风活动,带领学生深入皖南徽文化区,亲身体验徽文化的博大精深。所需费用由学生出面与企业单位谈判赞助的方式获得,学生们发挥专业的特长,为赞助单位提供广播电视方面的服务,体验到专业对于社会服务的重要性。每次采风活动都有一个主题,使得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文化活动中,体验到紧张创作的乐趣,体验媒介传播在文化传承和保护中的重要性。广播课程鼓励学生在采访中多采集优质的声音素材,结合视频和图片创作节目。这一活动已成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保留项目,深受学生欢迎。

3、实训基地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除在安徽交通广播电台、合肥广播电视台等建立实习基地以外,还在黟县碧山村、南屏村等地建立多个实习基地,为学生体验式实践课程提供稳定的实习场所。依托大型企业联合体、股份公司和民营企业建立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基地创作设施先进,空间布局合理,他们的资源能够为学生所共享。学生进入实训基地后,一方面学习广播电视采制方法,一方面参与横向课题的研究与创作,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各方面专业能力得到极大提高,也为培养广播电视卓越编辑记者创造了条件。

综上所述,在媒介融合时代,无论业界还是学界都在摸索未来媒体发展路径,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高校专业教学路径和方法。安徽大学广播课程改革目前虽已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基础,但依然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和完善。数字时代带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问题、新现象,随着媒介融合步伐的加快,广播将面临更大变革。因此,在高校专业设置和教学中,需要紧跟实践步伐,更新教学理念,拓展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路径,任重而道远。

【本文系“安徽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成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著,盛杨燕、周涛译:《大数据时代》[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②杨溟:《融合媒介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③申启武,《2012:广播与新媒体在互动融合中实现新跨越》[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3)

④高福安、刘亮,《关于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媒体的新思考》[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10)

⑤裴永刚,《媒介融合时代新闻编辑人才培养探讨》[J]《. 青年记者》,2013(3)

(作者:安徽大学讲师)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