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挖掘负面新闻的正能量

  • 投稿毛线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370次
  • 评分4
  • 49
  • 0

李红春

【摘 要】负面新闻,是指具有新闻价值的消极的事实,是人与社会、自然发生冲突、失衡的变动,通俗理解为各种扰乱法律规章、违背社会道德、侵犯公众利益及灾祸等方面的事件。负面新闻具有突发性、煽动性、模糊性和迷惑性等特点,更容易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和新闻效应。在都市报社会新闻中,负面信息尤其多,这就需要编辑正确引导、妥善处理,挖掘其中蕴含的正能量,实现都市报的社会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都市报 负面新闻 人文关怀 媒体责任

一、正视负面新闻

新闻传播要为受众描绘真实、全面的社会图景,负面新闻信息是永恒的题材。尤其是都市报的社会新闻版面,负面新闻报道是绝对的“兵家必争之地”。

不久前,湖南湘潭“产妇死于医院,医护人员跑路”事件在全国社会各界引起轩然大波。这就是一起典型的负面社会新闻。负面新闻具有突发性、煽动性、模糊性和迷惑性等特点,更容易激发读者的浏览欲望和兴趣,引发关注,更容易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和新闻效应。

二、负面新闻报道是受众的需求

人们无论读报、看电视、上网浏览微博微信,获取新闻,最重要的不外乎两个目的:获得精神愉悦,掌握真实资讯。前者不必多说,而后者,就决定了人们容易对负面新闻产生更多“想知道”的欲望:想知道怎么了?想知道为什么?想知道事件究竟是不是真的?想知道接下来怎么发展?想知道事件背后是不是有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等等。与正面新闻相比,负面新闻更容易使读者产生愤怒、悲伤、恐慌、质疑等感受,这种感同身受的“代入感”更容易从感情上抓住读者,让读者产生探寻、追问、持续关注、参与互动的热情。

三、负面新闻报道易陷入的误区

部分媒体出于对阅读量或点击率的考虑,对罪恶、隐私、阴暗、低级趣味主题竭力挖掘,牺牲了传媒的社会教育职责。这种行为不啻于集体偷窥,以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

负面报道处理不慎,容易陷入哗众取宠、迎合受众低级趣味的窠臼中。负面新闻信息连篇累牍、狂轰滥炸的方式传达给受众,必然造成一种信息传递的累加效应,不仅歪曲了世界的原貌,还会在受众心里留下偏执和虚假的阴影,甚至影响到受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负面新闻的舆论引导功能

负面新闻的舆论引导,是媒体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对信息进行重新组合或解释,把自己的观点和立场通过对事实的阐释、评论或者评论性的文字表达出来。大众媒介在对负面新闻进行倾向性传播时,应注重挖掘事实的意义、影响、作用。由于受众在接受负面新闻信息时,不仅需要对事实本身的了解,更需要对事实的分析、思索、预测,舆论引导恰好满足了受众的这种需要。负面新闻报道具有批驳邪气歪风、揭露社会阴暗面的作用,具有激励、警醒、社会监督、引导认知等功能。

传播具有积极与消极双重性。从积极方面说,包括反思作用、警示作用,以及缓冲作用,通过对不良现象的监督曝光,督促事件的解决,防止事态激化,缓解社会矛盾;还有传播知识的作用,通过立体式报道,让公众从中获得法律、求生等方面的知识。

五、处理负面新闻的平衡原则

对于负面新闻,必须全面报道,立体展现新闻事件。首先应避免海量的负面信息的增强效应,达到揭露社会矛盾和正确引导受众两方面的统一,从而实现媒介社会职责的延伸。

在负面新闻报道中,必须兼顾矛盾双方,从不同消息源获取信息,并将对立面的事实和观点同时呈现。社会新闻报道要向广度、深度发展,媒体人应学会全面、辩证地看待、分析事件,力求为受众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把握好负面新闻报道的角度、强度、力度、维度。

六、强化负面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一个文明的社会,应伸张正义,同情弱者,谴责暴力,引导读者向正确的方向思考。

在灾难事故报道中,一些媒体把灾情简单地表现为死亡人数、经济损失的堆积和罗列。在法制报道中,浓墨重彩地介绍犯罪情节,却漠视了受害人的遭遇。在悲剧报道中,侵犯当事人的隐私,伤害当事人及其家属。

其实,负面报道也能体现人文关怀,唤起人们的希望,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版面中,应对负面新闻当事人进行一些必要的技术处理。比如图片加上马赛克效果、运用化名等。进行隐性采访时,把握什么内容应该曝光、什么内容不应该曝光,尊重当事人的基本权利。

七、负面新闻的编辑技巧

利用独具匠心的标题、编者按、编后语、采访手记、评论等形式,能逆转角度,平衡负面影响,起到警示世人、弘扬正能量的作用。现列举笔者编辑的几则社会版头条,它们都是负面新闻。

2014年2月11日,本报报道了合肥市淝河路吴大郢城中村内,一对年轻小夫妻丢下仅一岁多的儿子,先后去网吧打游戏,孩子在家哭得撕心裂肺的事件。据知情者说,这对夫妇已经不止一次把孩子单独丢在家中,可谓安全隐患重重。文中提到,一位女邻居闻声赶来,照看了5个多小时,直到孩子的母亲回到家才离开。

震惊全国的“南京两女童饿死在家中”事件曝光后,儿童安全和儿童权益保护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何况此事中,孩子只有一岁多。编辑处理时,花心思修改了标题,肩标为“爸爸妈妈去哪啦?孤单的我饿又怕!”以幼童的口吻质问父母,唤起为人父母者内心的愧疚和反思。主标采用双行标:“玩网游,小夫妻丢下一岁幼子 好邻居,悉心照顾宝宝五小时”兼顾两方面的事实,批评了小孩父母,赞扬了热心女邻居,传播了正能量。

2014年4月15日,本报报道了一件事:一名从福建漳州来合肥搞传销的男子走进包河区工商局,带来一张涉及数百人的传销网络图和近60处传销窝点地址。这名33岁男子曾是天鹅湖等传销聚集地点的洗脑“讲解员”。他说,“组织”里每个人都在自欺欺人,甚至不顾礼义廉耻,以女色拉拢下线。

打击传销是社会热点。编辑在网络图库中检索到一张意味深长的图片:烟灰缸里几支香烟正在燃烧,烟灰缸上写着“传销”两字,那些烟烧的香烟不是别的,正是人的身体——参与传销,无异于飞蛾扑火、玩火自焚。在标题处理上采用写实处理,主标为“天鹅湖‘洗脑人’自曝传销黑幕”,副标为“福建男子带着近60个窝点地址向工商局举报 传销组织内常常女色留人”,兼顾可读性与警示性。

2014年6月24日,高考成绩公布仅仅几小时后,合肥北二环与新蚌埠路交口铁静苑小区发生悲剧:一名18岁考生从27楼跳下,不幸身亡。每个人看到这则消息都会心痛,都会为男孩扼腕叹息。那么,是冷冰冰地客观报道这个事实?还是一味地催泪?显然都不合适。编辑在版面编排上做了一些调整,将一个“憾”字设置为超大的粗黑字体,置于版面左上角,右侧是双行主标“高考失利可以再战 生命陨落无法重来”,副标陈述事实:“查到分数几小时后 合肥一考生从27楼坠下”。文尾配有心理咨询师的提醒,提示人们“后高考心理”千万别忽视,平时就应注重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这远远比关注学习成绩更重要。

对于负面新闻信息,关键不在于如何“堵”,而是如何巧妙地“疏”。采写、编辑负面新闻时,应尽量进行科学理性的思考、拎取给人希望或警示的新闻点做标题。负面新闻信息的传播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不是煽风点火、助长不满情绪、恶化事件和局势。要站在全局的立场上,从改进工作、解决问题、扶正祛邪、激浊扬清、服务社会、维护稳定的角度出发,提出建设性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张晓慧,《负面新闻如何规避负面效应》[J].《青年记者》,2012(3)

②赵东清,《负面新闻报道探析》[J].《群文天地》,2012(22)

③刘振,《浅议负面新闻信息的建设性报道》[J].《今传媒》,2010(10)

(作者单位:安徽商报社)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