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移动化浪潮下传统报业的自救之路

  • 投稿种草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182次
  • 评分4
  • 61
  • 0

【摘 要】近年来愈演愈烈的报业寒冬论甚嚣尘上,移动化浪潮冲击下报业的出路在何方?本文从信度、高度、深度三个侧面分析报业的固有优势,提出报业需要汲取新媒体的速度、宽度、互动度之长。报网融合的新态势是报业与移动终端的联合,以一种News-Screen的形式进行自救。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移动化浪潮 报业自救 移动媒体 融合

从2005年《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提出“拐点论”以来,报业寒冬的阴影一直笼罩在媒体从业者心头。近年来“报纸消亡论”的观点甚嚣尘上,且不论前些年美国第二大新闻集团论坛报集团申请破产保护,纽约时报集团变卖办公大楼以偿还债务维持经营;单是刚刚过去的2013年,就有《华盛顿邮报》被私人收购、美国《新闻周刊》被一美元贱卖、全球最古老报纸《劳埃德船舶日报》停止发行纸质版等重大事件。甚至于我国,也在今年迎来了上海《新闻晚报》的停刊。报纸衰退成为现实,传统报业该如何自救愈加迫在眉睫。

一、自救之路在何方

与日薄西山的传统报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媒体发展的蒸蒸日上,尤其是近两年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取得爆发式增长,更是宣告中国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一组数据可以佐证这个观点: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已达6.18亿,网络用户向手机终端转移的特征表现明显,手机网民达5亿,占全体网民总数的73.3%,每周人均手机上网长达11.8小时。

移动化浪潮来势汹汹,移动互联网媒体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拥有了让传统报业眼红不已的庞大受众群。无论对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受众就是注意力资源,而注意力资源就是广告的保证——这是目前大部分媒体的盈利渠道。传统报业的生存困境在于读者受众流失导致的广告商离去,根据HCR(慧聪研究)广告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全国报刊广告刊登额为470.13亿元,同比下滑2.54%,广告版面更是同比下降12.75%,下降幅度远超广告额降幅。一边是报业萧条的寒冬景象,另一边是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春意盎然,传统报业明智的选择显然不是囿于媒介之别拒绝融合,报业的未来将是在移动化浪潮下与新媒体融合,分享新媒体的广大受众群,走上数字化的生存道路。

二、怎样拥抱新媒体

长期以来对报纸的定义是以刊载新闻和新闻评论为主,通常散页印刷,不装订、没有封面的纸质出版物。然而科技发展至今日,没有必要再把散装纸作为报纸存在的必要条件——正如报纸诞生之初“新闻书”的形式早已不复存在一样。报纸的数字版、手机报等等都可以称为报纸,Newspaper的本质关键在于News而不是paper。报纸与新媒体的融合犹如借鸡生蛋,News还是那颗鸡蛋,只不过换了一个新媒体的母体出生,我们所要研究的便是怎样让新媒体之“鸡”生出有传统报纸精气神之“蛋”。

1、信度——公信力资源

传统报纸在四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其特有的制作流程、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虽然报纸的内容和形态不断在发生变化,但在其严肃性、规范性和专业性基础上形成的媒体公信力仍是其最核心的竞争力,也塑造着传播业的价值取向。尤其在我国,报纸具有相当程度的官方色彩,这样的官方色彩也就意味着权威性,这是报纸拥有的让新媒体艳羡的资源。

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信息传播可以达到类似于细胞裂变的速度,但它又容易失真,新媒体技术带来的低准入门槛让网络上的信息常常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以去年被刑拘的“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为代表,他们利用微博这个平台肆意造谣,影响社会正常秩序。正如《人民日报》所说:如果没有传统媒体的求证和制衡,网络谣言会在舆论场中更加泛滥猖狂。当下媒体公信力仍然是极为稀缺和宝贵的资源,拥有强大公信力的媒体能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也就能赢得更多受众的青睐。

2、高度——信息把关人

人们通常以“海量信息”代指互联网上数不尽的信息资源,但过量的信息总要耗费人们大量的精力去挑选。乱花渐欲迷人眼,人们迫切需要一个信息过滤器来帮助他们准确接收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资源,而拥有专业记者团队以及各类专业设备的传统报业正是受众最好的选择。

报业对信息的过滤不只是简单的挑选内容,更在于用自身专业的眼光培养受众看待各种新闻事件视角的高度。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能够通过新媒体技术参与到新闻的传播链条当中,然而新媒体传播的碎片化、海量信息下隐藏的信息污染不仅严重影响传播效果,还培养了受众思维的不连贯性和全民娱乐化、媚俗化的消费倾向——我们的社会迫切需要一个称职的把关人。

3、深度——观点提供者

显而易见,作为传统媒体的报业在传播新闻的时效性上无法与新媒体媲美。目前报业最快的发行周期也要一天,而有时候新闻事件会在短短几个小时之内就有新发展。最常见的是体育赛事动态报道,由于印刷时间固定在凌晨以及东西方时差的存在,遇到在欧美等国的下午结束的体育赛事时,报纸只能尴尬地再等一天才能报道。

尽管传统报业的传播速度远不如新媒体迅速快捷,但仍可在新闻追踪和深度解读等方面做到后发制人。在整合碎片化的新媒体报道的过程中不断的挖掘新闻的深度,全面还原新闻真相,直至为受众提供专业的观点视角,在受众中产生思想共鸣和行动感召,在这一点上,新媒体上的海量简短新闻远远不能与报纸的深度分析相比。就像《纽约时报》前掌门人阿瑟·苏兹贝格曾经说过的那样:“当你购买《纽约时报》时,你买的不是新闻,而是判断。”报纸侧重解决“新闻意味着什么的问题”,包括对昨日重要事件的报道和对已发生事件的深度解读、未来可能发生事件的预测。网络则侧重于解决现在正在发生的问题并不间断更新。

二、汲取移动媒体之长

1、速度——现场化新闻

不得不承认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生活。以手机、平板为代表的智能移动设备,和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App应用构成的移动互联终端,让每个人随时随地(只要有网络)成为一个能够报道新闻的自媒体。近年来大部分突发事件或公共事件都是由新媒体首先爆料,传统媒体随后跟进,例如去年12月28日总书记亲自排队在包子铺用餐的新闻就是由个人通过微博发布。新媒体让新闻的定义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转变为“正在发生”,现场化将是报网融合后报业必须追求的速度。

2、宽度——网络数据库

新媒体的信息宽度即指其信息的海量性。它把人类社会从“原子”世界带入“比特”世界,过去一份报纸所能承载的信息量不过几十个版面至多几万字,而现在网络上信息可以接近无限存储,这为报网融合后报业建立庞大网络数据库创造可能性。与新媒体融合后,报纸可以根据自身多年的数据积累,开办咨询业务,为商家、个人用户等提供网上咨询服务,建立于二次销售基础上的广告收入模式不再是报业的唯一赢利方式,直接销售信息内容将为报业的生存与发展开辟新的成长空间。

3、互动度——私人定制者

新媒体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作社会化媒体,即“能互动”的媒体。包括微博、微信在内的新媒体能够给予受众极大参与空间,借助新媒体,受众不但是信息接受者,同时也能扮演信息的二次乃至“N”次传播者。新媒体的互动度不仅体现在受众的双重身份上,更关键的是受众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终端,定制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自媒体——受众可以在微博或微信上对自己感兴趣的人或公众号进行关注,并接收它们推送来的信息。这对传统报业的意义在于,报业同样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终端,做到精确抵达受众,以此在互联网上推广自身影响,弥补线下发行量的下降。

三、移动化浪潮下的融合

可以将移动新媒体界定为能够伴随人的移动使用,进行信息查询、交往的电子传播工具,其传输载体是互联网与无线通信网络相结合的移动互联网。

以个人电脑为终端的网络媒体上的所有功能和内容服务都可以通过移动新媒体获得,同时又能拥有移动互联网特有的功能和内容。所以,移动新媒体实际上是网络媒体的发展,其最大特点是移动性,这得益于其传输媒介的无线化和终端的便携性。

目前,移动新媒体已有的传播形态大致有:手机新闻短信、彩信手机报、Wap新闻网站、3G新闻网站、新闻客户端、新闻App等。其终端主要有手机、平板电脑、手持电子阅读器。

因此对于报网融合而言,过去是指包括报纸、网络等媒体、从业者的融合,它模糊了各媒体与媒体从业者之间的界限,形成了新闻采集方式和新闻信息的汇流与分享,而今后在移动化浪潮下将是报业与移动新媒体的融合。2013年中国进入“移动互联网元年”,移动终端将成为最重要的传播平台,未来报业的自救与生存之路自然是迎合移动化的浪潮,将报纸的内容以适当的方式转到移动终端上,摆脱纸质形态,以News-Screen的新貌面向受众。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徐建国,《浅谈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纸媒如何“自救”》[J].《新闻传播》,2013(8):74-76

②周跃敏,《媒介融合下报业发展的创新与坚守》[J].《传媒观察》,2011(12):5-8

③覃力立,《从“Newspaper”到“Ne-

ws-Screen”——论未来报纸的数字化生存及中国报业改革》[J].《新闻界》,2013(12):61-76

④张铭,《报网互动:纸质媒体抵御寒流的自救》[J].《新闻窗》,2007(2):22-23

⑤王素英,《浅谈新媒体与纸媒之间的“博弈”》[J].《新闻世界》,2011(10):46-47

(作者: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