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爸爸去哪儿》节目的创新及启示

  • 投稿韬光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873次
  • 评分4
  • 17
  • 0

【摘 要】节目形式雷同化,节目内容同质化,是我国一些电视节目的现状,如何实现创新是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这档亲子真人秀节目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探讨它给我国电视节目创新所带来的启示。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节目创新 真人秀 《爸爸去哪儿》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电视节目渐渐与国际接轨,吸收借鉴国外的优秀电视节目模式,出现了一批很成功的节目,如《超级女声》、《变形记》、《中国好声音》等。但是近年来,我国电视节目在内容、形式、定位、风格、形象等方面,都面临严重的“克隆”问题。这些蜂拥而上的雷同化节目,不仅浪费了许多的媒介资源,还使得观众分散,节目品牌也难以树立。因此,我国电视节目的创新与改造就显得极为重要。

湖南卫视于2013年下半年推出的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就是一档引进自韩国MBC电视台的节目,该节目播出后一炮而红,稳坐该节目播出时段的收视冠军宝座,并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该节目的成功,对我国电视节目的创新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借鉴国外成熟的电视节目模式

广东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的黄慰汕认为电视节目模式“就是经过精心策划和制作的、可复制和销售的、有一定规则和固定环节的电视节目样片……电视节目模式是品牌的摇篮,是电视节目创新的基础”。创新是一件危险的事情,特别是在国内缺乏对创新的保护的情形下。随着全球电视节目模式贸易的繁荣,媒体间相互竞争的加剧,我们应批判性地吸收借鉴国外成熟的“节目模式”,在传承原版节目基本内涵的情况下,进行创造性的本土化创新实践,实现国内该类型节目的从无到有。湖南卫视从韩国MBC电视台引进《爸爸去哪儿》的节目版权,也算是一种创新,虽然亲子真人秀节目并非当下才有,《变形记》(2006年)、《石头 剪刀 布》(2008年)都是先例。但是在这个浮躁的娱乐化时代,歌唱类娱乐节目主导屏幕,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于是《爸爸去哪儿》的出现就凸显出一股前所未有的小清新之风,吸引着观众的眼球。

从电视节目的构成要素来看,“电视节目模式”应该包含节目概念、构思、总体框架和结构等其他可识别的特征和元素。《爸爸去哪儿》作为一档亲子真人秀节目,既弥补这类节目的不足,也让整个社会更加重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性教育的缺位问题。该节目的总体框架是让5位来自不同行业的明星还原到爸爸的角色,带着自己的孩子体验三天两夜的乡村生活,爸爸要单独肩负起照顾孩子饮食起居的责任,并带领孩子完成任务。在镜头下,虚拟的游戏规则和真实的人物表现,共同展现了父子/父女在不熟悉的环境下不断发现彼此,拉近彼此心灵的过程。

最终,湖南卫视的这次大胆引进和创新得到了不错的回报。根据央视索福瑞调查的46个城市的收视率,《爸爸去哪儿》的收视率从第一期的1.423一路上涨,最高达到5.300;收视份额也从第一期的6.74涨到23.22,在同时段的排名中一直稳坐冠军宝座。

对于娱乐立台的湖南卫视来说,《爸爸去哪儿》集合了娱乐、年轻、时尚等元素,吸引了一大批年轻的受众,再加上“限娱令”下这档节目所带来的媒体承担社会责任的意味,使其很好地维护了自身的形象和声誉,与国内外同行保持了良好的商业关系,使其减少盲目投资的风险,在电视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但是,这档节目的创新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从韩国到中国这档节目的基本流程都是一样的。形式上难以突破,只能在内容上采取措施,在改变游戏内容和任务上有所区别。

二、以社会现实为创新的出发点和动力

创新并非凭空而来,在现实中发现创新的出发点,才能在立足于社会现实的情况下做出创新,但又不可仅仅关注一时的“轰动效应”,而应有长远眼光。所以,创新主体应当拥有与时俱进的气质,这样才能激发创新动力。《爸爸去哪儿》的出现,正是创作者们关注当下应时而为的结果。

1、同质化泛滥的电视节目现状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电视节目面临的问题是:电视节目类型单一,内容雷同,节目类型的集中化程度非常高。娱乐综艺节目、电视剧、新闻节目、体育节目等是各家电视台争相购买和播出的重点。作为各大电视台镇台法宝的综艺娱乐节目也存在着众多的问题:盲目跟风,生搬硬套,浪费资源,内容低俗化、同质化,缺乏有效的创新。对此广电总局出台了“限娱令”,但娱乐类节目的现存问题却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歌唱类节目依旧甚嚣尘上。在这样的情况下,湖南卫视避开政策的限制和同行的竞争,开辟了这档给人新鲜趣味的《爸爸去哪儿》,成为2013年下半年电视屏幕的一道独特风景。

2、父亲教育的缺位

创新必须要有一定基础,创新必须立足于社会现实。社会问题集中反映出了社会生活的真实现状,关注社会现实,为电视节目成功创新提供了必要的观众心理支点和社会接受的突破口。为何选择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作为湖南卫视第四季度的重磅炸弹,制片人谢涤葵表示,亲子问题是关系到祖国未来一代健康成长的大事,一些做父亲的往往忽视甚至放弃自己的教育责任,致使孩子所受的父性教育严重不足。而《爸爸去哪儿》的出现,正好给这个社会提了个醒——重视孩子成长,回归爸爸角色。北京摔婴案、山西儿童挖眼案、重庆儿童摔婴案、南昌洗衣机绞死女童案等恶性事件的发生,高度警示着人们孩子成长环境中面临的诸多不安因素。谢涤葵表示,希望“通过节目中五对明星亲子的互动,告诉天下父亲应‘亲临’教育第一线,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和自主能力,使孩子更好地适应现实世界和未来社会。”这档节目第一次从父亲的视角去解读亲子教育,用“新闻秀”手法凸现父亲在育儿中的特殊作用,在寓教于乐中更好地营造快乐的亲子关系。

三、以明星做主角制造消费热点

真人秀节目强调的是它和日常生活的关联性,所以“人”的选择很关键,观众希望通过真人秀节目去窥探、了解周围跟自己的日常生活相关的世界,所以人员的选择必须屏幕形象好,具有代表性和差异性,才能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和偷窥欲。选择明星老爸,无疑是吸引观众的一大法宝。《爸爸去哪儿》的五位老爸来自不同行业,且特点鲜明:第一季中的赛车手和影视明星林志颖、世界级跳水冠军田亮、中国首席男模张亮、著名导演王岳伦、著名演员郭涛。这些明星在来到《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以前,都带有自身的一个光环和众多的粉丝。而这档真人秀节目,给了观众和粉丝们又一个“近距离”接触他们的机会,从而吸引着观众的眼球。

明星做主角探讨育儿经,这是每个家庭都高度关注的问题,于是在心理上缩小了明星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使观众在一种轻松、自由的状态下欣赏节目,感官上的愉悦程度大大增加。并且,在众多明星参与的娱乐节目中,明星的生活习惯、衣着等消费偏好,特别是有关明星私生活的内容会愈发吸引观众的眼球,从而间接地影响观众在生活上的消费习惯。

四、以关注儿童教育凸显人文关怀

湖南卫视的这档节目,由娱乐路线转向社会道德教育,同时结合真人秀节目的娱乐元素,凸显了人文关怀。同时,这档节目也突出一种向社会的诘问: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爸爸去哪儿了?在孩子抚养、教育和成长的关键阶段,爸爸去哪儿了?父母又将指引孩子们去哪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无论其中哪一方的缺席,都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这类节目将爸爸在亲子教育中容易被忽略的角色展现在大众面前,让人重新思考在亲子教育中爸爸的角色,同时节目中爸爸引导孩子们解决生活问题,并通过与孩子的沟通来拉近彼此的了解。呼吁爸爸回归家庭,承当教育责任,正是这档节目的诉求。

五、全媒体整合营销抢占市场

在全媒体改革进程中,将电视节目制播过程融合进新媒体的新兴互动传播平台,也是电视节目的创新所在和抢占市场的关键所在。韩飞和卢晓云认为:“多元的媒介选择为电视节目的创新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将电视网络化、节目互动化、平台多样化、选择自由化、互动便利化的优势特征发挥至极。”在注重受众与不同媒介接触的接触习惯有所不同的前提下,让电视节目充分地去适应移动化、多媒体化以及便携化的发展趋势,增加节目的开放性与互动性,注重节目的跨媒介合作。《爸爸去哪儿》从传统媒介到新媒体都展开了全方位的宣传,在节目开播前,用预告片和宣传片打头阵,召开记者招待会,并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病毒式”传播来打响知名度,不仅如此还注重产品的开发,如同款游戏《爸爸去哪儿》的开发等,进一步提高了节目的收视热度和观众的广泛参与度。未来电视节目的创新,就是要依靠先进的传播手段,实现电视媒体与多种传播渠道的联通,打造传统电视与新媒体生产一体、技术兼容、渠道通达的无缝隙媒介覆盖,从而实现节目市场效益的最大化。

结语

《爸爸去哪儿》在娱乐甚嚣尘上的时候,刮起一股清新的育儿风,在节目形态上是有创新意义的,它通过引进成熟的外国节目模式,进行了本土化改造,立足于社会现实和电视节目的生存现状,通过采用明星做主角来引爆观众的消费偏好,以及全方位的传播来占领市场,走出一条关注儿童教育的温情路线,并获得成功,这些对中国的电视节目创新有启示意义。但是,由于它并非原创的节目,导致其存在先天的创新不足,对普通家庭的关注不足,我们期待《爸爸去哪儿》能着眼来自各行各业、不同社会背景的普通爸爸,回归父性教育,促进亲子关系,同时也希望这档节目能为“亲子真人秀”节目起到典范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徐小立,《全球传播时代的传媒消费主义趋向》[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②庄序芃,《浅析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J].《东南传播》,2008(11)

③杨乘虎,《电视节目创新的本质探寻——中国电视节目创新问题研究之二》[J].《现代传播》,2012(5)

④杨乘虎,《电视节目创新的路径与模式——中国电视节目创新问题研究之三》[J].《现代传播》,2012(6)

⑤杨乘虎,《电视节目创新的动力及其要素研究——中国电视节目创新问题研究之四》[J].《现代传播》,2012(7)

(作者:均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