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从优势富集效应看新浪微博的发展

  • 投稿菲斯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515次
  • 评分4
  • 20
  • 0

【摘 要】优势富集效应是同济大学王健教授创立的一种起点发展理论,这一理论从创新的角度探讨了系统成型和演化的规律。本文将优势富集效应和先者生存理论相结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解析新浪微博如何体现优势富集效应。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浪微博 先者生存 优势富集

一、优势富集效应理论

从理论上阐述,优势富集效应是指:起点上的微小优势经过关键过程的级数放大会产生更大的优势积累①。这个定义中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起点时有优势,哪怕仅仅是微小的优势;二是级数放大,微小的优势一旦进入富集程序,便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可以达成更大的优势积累。而先者生存则是优势富集效应产生的一个初步基础。

二、新浪微博的先者生存与优势富集

新浪微博于2009年8月14日开始内测,2010年初推出API开放平台。用户可以发布140字以内的消息或上传图片,此外还可通过API用第三方软件或插件发布信息。新浪微博于北京时间2014年4月17日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首日飙涨19%,目前全球注册用户超过6亿。已经覆盖大部分知名文体明星、企业高管、媒体人士。新浪微博已经成为中国网民的舆论风向标,新浪微博名人的影响力持续强劲。

1、新浪微博与先者生存

(1)市场先机。Twitter开创了微博客领域的先河。在最初阶段,这项服务只是用于向好友的手机发送文本信息。截止2010年,Twitte已有近亿注册用户,反观当时国内市场,尽管SNS社交网站盛行,但受众已麻木于这种社交网络,急需新型网络刺激。2009年,我国“微博客”行业正好处于一个空白点,饭否等类似微博客雏形的社交网站在监管上遇到问题;搜狐当时全力走在SNS的路上,并未看好微博客路线。2010年,新浪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使中国社交网络占有一席之地。

新浪微博最先预测“微博客”发展趋势,并明确分析市场需求,首先推出“微博客”应用和社交网络,正是因为“国内第一个微博”而使新浪微博成为了我国目前“最有影响力的微博”。

(2)社会先机。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体实践来看,社会转型主要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等各个层面的急剧变化。根据马克思理论,矛盾存在于任何一个体系中,磨合与调整是社会转型中的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2010年,上海大火案,南方水灾,玉树地震以及震慑全国的“我爸是李刚”事件。面对一场又一场天灾人祸,偶尔媒体集体“失声”,甚至阻塞民众集体呼声。这一系列事件使民众认识到自我声音的渺小。

这时,伴随着网络社会构筑的起步,大众逐渐成熟的社会心理和个体意识,为言简意赅的“微博客”提供了适于兴起的“社会场”。“新浪”在社会中第一个推出“微博客”也抓住了这个社会先机:让每个人既是传者也是受者,随时随地上传分享意见和建议。

(3)技术先机。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而宽带网民规模则达到了3.2亿,占总网民数的94.3%。微博团队在基础服务之上有平台服务,把微博常用应用做成各种小服务。微博第一版解决发布规模问题,第二版是解决数据规模的问题,第三版是解决服务化的问题,他们一点点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形成一个扩大的框架。②尽管相对其他网络服务商,新浪微博的技术能力并不是最强大的,但却能够做到创新与更新,并在一些领域做到“最新”。

其次,新版页面线上申请流程优化,用户提交认证申请更为便捷;只要用户绑定手机、有头像、粉丝数不低于30、关注数不低于30即可申请认证。新浪微博研发的社交视频营销产品“品牌电视台”,让企业组织聚合品牌内容,利用好的内容聚集更多用户。

新浪微博综合把握各项网络技术手段,作为一个跨平台媒介产品,除了电脑平台还有手机,从技术层面解决了便利问题。同时,微博团队在第一时间针对运行问题进行更新,每一年甚至每个月都在推出新的功能。“第一,抓住每一个历史节点,第二持续创新,第三特色凸显。”③往往是领先凸显者最终成为最优,因为优势是可以富集的。优势富集理论把最优看作是一个过程,它重视的是通过每一阶段上的突显达到高效率的发展。

2、新浪微博与优势富集

(1)市场资源。2005年9月,新浪成为首个推出博客服务的门户网站,并在2006年创造了首个千万点击率的徐静蕾博客,“名人博客”这张牌为新浪博客赢得了辉煌成绩。随着明星的加入,更多粉丝也追随偶像涌入新浪微博。

随之而来是商业用户的加入。作为我国成长最快的社交平台,新浪微博的商业价值一直受人关注。看准亿人的巨大市场,各商户纷纷加入微博。据统计,截至2012年6月份,已有16万家企业注册进驻新浪微博,企业微博粉丝总数超过7亿。⑥在官方微博的操作中,很多企业已经获利。网络书店快书包董事长徐智明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快书包网站超过40%的流量来源于微博的直接影响,可以说微博现在成为了快书包的主力宣传渠道。”⑦

显然,由于明星的聚集,而产生更多用户聚集,引发了更广阔的商业聚集,由此吸引了更多明星代言和推广,进而聚集了更多的受众,由此产生圆环形的优势富集效应。这种市场和产业族群形式,几乎使所有的参与者都能获得市场竞争以外的好处。这便是集中所带来的整体大于部分综合的效应。这里利益附加是优势富集效应的催化剂。市场资源聚集后的新浪微博正在产生新的商业模式、新的营销架构,甚至新的产业。

(2)社会影响。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不仅仅是因为微博这项技术的应用与诞生,更具有社会意义的内涵是: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平台。“围观改变了中国”,这是最能展现微博社会影响方面优势富集的一句话。以姚晨,“作业本”等人为代表的来自各行各业的舆论领袖,首先发出自己的声音,围绕着他们形成的舆论圈又吸引了更多的人聚集。这背后,正是公众聚集于新浪微博,远程监督参与的力量。

公民在微博上的舆论互动,以及舆论意见领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使得官方微博的介入逐渐变为民主化执政趋势。自从新浪微博推出以来,不少政府机构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微博账号,“微博云南”和“桃源县人民政府”是其中较早尝试的两个。截至2012年,经过新浪认证的部委微博总数达46个,显示出中央高层对微博问政渠道的重视。2012年11月9日,“国务院公报”微博开通,成为目前全国政务微博中唯一一个以“国务院”开头的官方微博。⑧官方和政务微博由各机关自行主管,公民体会到了现场感亲近感,对公务微博和政务微博更加产生好感,进而更多的公民加入到新浪微博,形成一个新的循环富集效应。通过公民在新浪微博发起公益活动号召,形成民主舆论氛围,从而产生了政务微博、官方微博以及微博问政,官民互动又吸引了更多公民加入微博,逐渐变成汇集亿万民众声音的强大平台,新浪微博在社会影响方面的富集效应逐渐展现。

(3)人才技术。新浪微博不只满足于单纯的发布分享功能,并且陆续添加了各类社交应用。2012年1月5日,新浪微博的又一个新功能——悄悄关注正式上线。这一系列上线标志着新浪微博加速提升社交体验,更是一个立体社交互动平台。2009年11月3日,Sina App Engine Alpha版上线,从此新浪微博可通过API用第三方软件或插件发布信息。从外部看,技术附加和利益附加所导出的规模复合低成本演化策略。技术附加常常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被运用,当某一技术或技术在某一地区异常发展后,富集效应便会发生作用。依托新浪微博技术平台和API的开放,越来越多的社交网站和应用开始与微博挂靠,各大主流门户网站都开发推广了一键分享至新浪微博的功能,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新浪微博在技术方面的优势富集逐渐凸显。

技术方面的更新离不开背后团队的功劳。在亲身感受如此强大的技术和运营团队共同完成的作品后,越来越多的技术人才开始向往加入新浪微博技术团队。这种人才方面的优势聚集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型人才方面,还体现在管理层和决策层。

最初的技术发展带动了后期的技术创新,依托技术创新又吸引了更多的技术人才。具有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使得新浪微博团队又需要更加优秀的管理者和运营团队,这也为新浪微博的进一步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结语

在网络世界的浪潮中,同样的投入,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就会产生很大的差距,成本随时间推移而递增。网络发展带动了时效性的更新,时间也成为了世界上最稀缺最重要的资源,没有任何替代品,没有任何弹性。新浪微博在时间和空间层面都成为了先者,这为它体现优势富集效应创造了开端。优势富集效应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观察到系统发展和进化的路径。新浪微博敏锐的捕捉到重要的时间节点,感知到重要的优势,并在各个方面形成了有效的凸显,这使新浪微博的发展印证了优势富集效应。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王健,《优势富集效应——一种新的发展观》[J].《社会科学战线》,2004(1):233-237

②《微博首席架构师杨卫华:新浪微博技术架构分析》,http://tech.sina.com.cn/i/2010-11-16/14434871585.shtml

③④⑤王建:《不,可能——反常规思考的力量》[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6)106、66、38、18

⑥http://www.cpp114.com/news/newsShow_203498_1.htm

⑦《微博改变商业——新浪微博成商家营销新渠道》,http://finance.si-a.com.cn/leadership/mroll/20110406

/11039643400.shtml

⑧《2012年人民微博政务影响力报告》,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2-12-26/content_7869368.html

(作者:同济大学2012级新闻传播学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