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采写》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 投稿万金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973次
  • 评分4
  • 41
  • 0

【摘 要】“媒介融合”的洪流对传媒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媒介融合深刻地改变了传媒的组织结构和内容生产方式,也对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闻采写》是新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新闻采写》课的教学改革必须打破过去课程设置过窄、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标准简单的困境,培养学生全媒体环境下的思维能力和报道技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媒介融合 新闻采写 教学改革

近年来,媒介市场上媒介数量和品种的大量增加,传播技术的不断改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相互融合,都刺激着新闻教育的迅猛发展。

喻国明教授在《传媒经济学》中认为,媒介融合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以信息技术为中介,以卫星、电缆、计算机技术等为传输手段,数字技术改变了获得数据、现象和语言三种基本信息的时间、空间及成本,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了整合,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得到了加强,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媒介融合带来了新闻传播领域的巨变:从新闻信源结构到新闻传播主体,从新闻媒介组织结构到工作流程,从新闻载体性能到新闻传播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

然而,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媒介市场与新闻教育机构在新闻人才的需求与培养问题上还存在着不少矛盾。新闻教育理想化,新闻教育滞后于新闻实践,甚至与市场需求脱节等状况使得新闻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国内各高校纷纷走上探索新闻教育教学改革之路,主要集中在如何将专业教育教学与新闻职业需求有效结合。作为新闻专业最重要的实务课程之一,《新闻采写》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新闻采写》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新闻采写》是一门通过讲授新闻采写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把握新闻采写的基本方法和规律,提高采访与写作能力的课程。这是新闻学专业最核心的基础课程之一。

融合媒介对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能够在全媒体集团中进行整合策划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二是能够运用多种技术工具的全能型记者编辑。

而从目前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明显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封闭、教学模式单调、教学主体参与度不高、考核方法简单片面等问题。

1、长期以来,我国新闻学专业设置的整体框架是以传统媒体的人才需要为基础,按媒介种类来划分专业方向的,不利于培养复合型新闻人才。如新闻学专业的业务课大多以报刊编辑、报纸新闻采访写作、平面媒体摄影等为主;广电专业的业务课往往以广电栏目制作、非线性编辑、广电新闻采编等为主,网络专业的业务课则以网络新闻采写、网页制作、网站编辑等为主。专业方向划分过细,导致不同专业的课程在教学中对其他专业的知识涉及不多或不够重视。比如,新闻专业的《新闻采写》课程通常更侧重于介绍平面媒体的采写特点和规律。

2、新闻实务课程之间封闭割裂,缺少交流。不少实务课只局限于本门课程的内容,固步自封,对其他新闻实务知识知之甚少或不加研究,不能将新闻制作传播的内容流程有效链接起来,这样的课堂内容和教育理念是不利于培养综合性新闻人才的。

3、实践教学比重过小、形式单一或实践开展不到位导致教学主体参与度不高,也是新闻采写课程教学中常见的问题。理论教学过去一直是新闻专业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等新技术的发展,业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新技术的发展带动传播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对新闻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要求、素质培养等必须有新的思路,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

4、教学效果评价标准过于单调。在不少院校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有“只重期未笔试成绩、轻实验成绩”的现象,对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也不能予以量化的评价,难以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和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

二、新的媒介环境下,《新闻采写》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1、课程内容的整合

在媒介融合的时代,一些新闻学者提出了“背包记者”概念,即从事跨媒体采编的全能记者。他们可以同时承担新闻采访和写作、新闻编辑、广电节目制作、网站编辑、网页制作等多项任务,为多种媒体提供新闻产品。《新闻采写》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需要整合学科和课程资源,各科课程内容之间适当融合和渗透。

比如《新闻采写》理论课堂上应当在介绍采写基本技巧和规律的基础上,兼顾不同媒介的特性,引导学生注意平面媒体、广电、网络等新媒体在采写上各有侧重。培养学生赏析作品的能力,例如,比较同一事件在不同形态媒体上的报道,让学生分析讨论,体会媒体形态对新闻采写在报道内容选择和表现方式上的不同要求,通过类似这样的活动让学生逐渐把握不同媒体的采写特点和要求。

在新闻采写实践教学中,指导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就可以有意识地打破原始课程设置,将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融入其中,组织学生把讲授的新闻实务知识综合的运用到实践任务当中,用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去学去做。

2、课堂设计的创新

《新闻采写》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专业课,单纯的教师讲授很难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课堂环节设计也要尽可能通过多维度的师生互动,开发学生提笔会写的思维能力、锻炼开口能说的表达能力、打造动手会做的编制能力、强化搜索能用的检索能力,达到培养学生跨媒体传播的技能的目的。

如课堂上的话题讨论、分组作业的课堂展示、模拟情景教学或新闻现场教学等都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效互动,通过立体化的教学形式,推动学生在学中思,在学中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新闻采写的训练需要延伸到课堂之外。

比如,有新闻人物来学校讲座或举办活动时,让学生在采访后根据新闻主题与表达要求,分别制作视、听、读的新闻作品,锻炼综合采制能力。

比如,由教师事先踩好新闻点,然后带学生来到现场,要求认真采访后打好腹稿,找到最佳的连线报道位置,现场口述新闻,教师在现场予以分析指导,帮助改进,强化“以口代笔”的口述新闻的能力。

比如,规定选题,要求学生借助互联网的信息平台,动手检索相关的信息资料,享用与选题相关的信息,提高学生获取、分析、选择、整合信息的能力。

3、实践教学体现全媒体特色

由于学生实习周期短、上手慢等问题,大多数媒体单位只愿意接收小批量的实习生。新闻院校在与社会媒体保持紧密联系的基础上,有必要探索建立多功能、跨媒体、可融合的实践教学平台。可在自办媒体(如院系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基础上进行整合,从新闻载体性能到新闻传播方式,从组织结构到工作流程进行重组,学生在自有、独立的实践基地学习,可免受各种条件的制约。

开设采写编评摄一体化的实训课程,模拟各种媒体编辑部的运作模式,让学生独立的完成多媒体新闻采编任务。同时,由各科的专业骨干教师分模块授课,对学生进行综合指导。也可邀请具有科学技术背景的媒体人才来做实践指导教师,充实师资队伍。

4、学习效果评估标准的调整完善

改变过去以笔试成绩为主的学生成绩评定方法。可以通过笔试、口试、操作考试及实验论文等多种形式考评学生的综合能力。

可以由学校实验基地和校外实践单位联合考核,不仅考核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水平,而且考核学生的工作实绩。

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量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尤其是对校内实践平台融合改造过程中体现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评定合适的分数,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对实践性强的课程应加大实践成绩的比例,成绩向体现创作能力和融合媒介操作能力的实践倾斜。

推行严格的“双证”制度。要求毕业生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编辑记者资格证、网络编辑资格证、摄影师资格证等。职业资格证书的训练内容和考试要求列入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之中,作为学生毕业资格的必备条件之一。

【2012年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研究——以《新闻采访》精品课程建设为例”,项目编号:2012jyxm753】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喻国明等:《传媒经济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②严林、邓青,《论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实务类课程的改革》[J].《新闻大学》,2010(4)

③卓光俊、杨尚鸿,《媒介融合时代新闻教育改革的方向》[J].《新闻导刊》,2008(5)

④蔡雯:《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与新闻教育改革》,http://news.163.com/08/1115/16/4QQ8ACN1000131UN.html

⑤夏冬梅,《全媒体时代整合思维在新闻采写课程中的运用》[J].《今传媒》,2013(11)

⑥任占文、眭海霞,《新媒介环境下新闻采写课程改革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3)

(作者单位:陈莉,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新闻系;宋仁彪,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弘启律师事务所)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