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我国少儿电视新闻节目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 投稿其林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743次
  • 评分4
  • 56
  • 0

黄晓婷

【摘要】本文主要对我国少儿电视新闻节目在创作理念、趣味性、教育功能、参与程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索我国少儿电视新闻节目未来的发展道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少儿电视新闻 现状 发展策略

一、少儿电视新闻节目概述

电视节目具有直观化、大众化、可感性强的特征,因此成为儿童最容易接受、也是最便捷的传播工具之一。据统计,我国的少年儿童每周看电视的时间至少为22 小时,远超过读书和看报的时间。借助得天独厚的媒介优势,少儿新闻必然得到更多媒体的重视。心理学认为,处在成长发育期的儿童已经把自己对于社会的认知能力视为强烈的心理需求。因此,适应儿童的需求与发展,制作能够满足儿童需求的少儿电视新闻节目就显得十分必要。

西方国家中的少儿新闻节目起步较早,世界上第一个少儿新闻节目是英国广播公司于1972 年开播的针对9-15 岁的《新闻巡礼》。而我国第一个针对少年儿童的新闻节目是在1995 年10 月1 日,是上海有线电视台开播的《“小小”看新闻》①。虽然我国少儿新闻节目起步较晚,但目前已经开办少儿新闻节目的电视台,就有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新闻袋袋裤》、中国教育电视台《少儿新闻》、上海东方电视台《东视少儿新闻》等一系列具有开拓性和影响力的节目。

随着媒体市场供求关系的发展和分众化时代的到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制作播出和设计栏目,成为媒体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条件。因此,要制作出能够符合少年儿童认知能力的新闻节目,无论从形式内容、语言风格,还是画面处理上都需要进行准确的定位。

二、我国少儿电视新闻节目的现状

1、少儿电视新闻节目分析

为了便于了解国内少儿电视新闻节目,笔者选取两个在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典例,来分析我国目前少儿新闻节目的现状。

(1)《新闻袋袋裤》。《新闻袋袋裤》是2004 年12 月1 日由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开办的少儿新闻类节目,主要播出时间段为每周一至周五的17:00。2010 年10 月8 日进行改版,将原有的15 分钟,变为25 分钟播出。儿童说新闻、说儿童新闻、为儿童服务,构成了节目的三大板块。以儿童的视角解读新闻,通过儿童的口吻将新闻进行低龄化解读,让少年儿童通过这一窗口了解世界。受众人群为小学三年级到小学六年级学生群。

(2)《小智情报站》。《小智情报站》是由浙江电视台主办针对0-18 岁儿童的少儿资讯类节目,围绕儿童每天所关心的话题进行“报料”。以社会新闻、校园动态为主,加之以气象信息、生活百科,同时增加参与性强的互动版面,节目的主旨是为广大小朋友提供一个具有吸引力和可读性的全方位平台。

2、国内少儿新闻节目的特点

(1)新闻来源:国内的少儿新闻节目的信息来源,大多以儿童所生活的社区、校园为主,节目中通过儿童所关注的奇闻异事、生活小常识、动手制作栏目来增加可看性,通过儿童小记者的参与,增强了少年儿童报名参加的意愿,提高了儿童观看电视节目的积极性。

(2)播出时段与时长:少儿收视的黄金时间段为:8:30-10:00;12:00-13:30;17:30-19:00,因此准确把握少儿的收视高峰,才是赢得收视率的关键。节目时长都在15-25 分钟之间,较之于成人新闻节目,短短十几分钟的少儿新闻已经越来越不能够满足儿童的需求了。

(3)年龄定位:我国少儿新闻节目将收视群体锁定在8-18 岁之间。通过播放儿童易懂的画面和语言,同时配置以动画人偶,来增加儿童的趣味性。

(4)主持方式:最常见的少儿主持方式为四种:成人主持、少儿主持、动画虚拟人物主持和人偶混合主持②。大多数少儿新闻节目以成人主持为主,主持人以动画名字或XX 姐姐、哥哥命名,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儿童讲述新闻故事,搭配着与少儿聊天和少儿主持人客串来增加节目的灵活度。

三、我国少儿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

1、创作理念、节目内容和节目制作的成人化倾向

由于我国少儿新闻节目起步较晚,对于很多从儿童角度解读新闻的思路还不是很明确。因此总是出现用成人眼光看待事件,硬性引导儿童按照成人的思维方式和设计套路制作的带有功利主义色彩“标准成人化”新闻。一些节目中,虽然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事件,但是在报道中就添加了很多表彰宣扬的成分,不停地树立榜样形象,使得这样的新闻既不被儿童接受,也不被儿童喜爱。而创作理念中,用成人化的思维方式剪裁、“规范”儿童的喜好,甚至按照成人的标准要求儿童,这样的硬性引导,是违反儿童成长规律的。

2、主持人成人化倾向

很多少儿新闻节目中的主持人缺乏童趣,传统刻板的播音模式也是为人们所诟病的话题。在观看少儿新闻节目中,不难发现很多成人化的主持人,虽然穿着儿童的衣服,扮相低龄化,但其说话庄重、动作单调、肢体语言僵硬。有的节目中设计与儿童讨论的环节,主持人始终占据主动话语权,这种居高临下式的灌输、说教来贯穿整部节目,就使儿童失去了原本表现个性的空间。

3、过分严谨,缺少趣味性

“快乐”是少年儿童与生俱来的追求“本我”的状态。因此,追求快乐就成为儿童观看电视节目最主要的目的。近几年,虽然国内的少儿新闻节目不断地进行着更新,由原先的单纯解说向注重贴近儿童生活转变。但据调查,仍有20.75%的儿童认为少儿新闻节目不好看,而喜欢的仅占15.2%,感觉一般的为40.8%。主要原因是节目中说教气息太过明显,缺乏趣味。

目前少儿新闻节目主要分为:校园新闻、少儿小人物新闻、社会新闻(校外发生的与少儿有关、少儿参与、少儿比较关心的新闻);知识性或服务性新闻。节目的编导们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总会不自觉的将节目走向引导思想政治方面,使得少儿新闻节目成为移动的教科书,自然导致少儿对其失去了兴趣,招致少儿的排斥反感。

4、少儿参与程度低,互动性不强

儿童新闻栏目,正是需要儿童的广泛参与,来表达其话语权。但目前很多节目中少儿在节目的前期策划和后期制作中,都只是一个摆设的作用。因此少儿新闻栏目无法为少儿提供施展自己、发表意见、发出声音的平台,其存在意义就失去了价值。

5、重城市、轻农村

大多数少儿节目都有城市化倾向。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节目内容和选取话题的城市化,节目大多都是围绕城市生活和城市少年展开的流行话题,这样无疑拉远了城市与农村小朋友的距离,使得农村儿童在陌生感和隔阂感中缺少了对少儿新闻的关注。二是主人公的城市化。节目制作播出过程中,无论是主持人,还是话题中的主人公,都是生活在城市的少年儿童。由于节目得不到农村儿童的共鸣,客观上造成了地域间的等级差异和不平等现象出现。

四、我国少儿新闻节目的发展策略

1、制作内容的少儿化

少儿电视新闻节目应该跳出成人新闻节目的思想局限,利用故事性易于儿童理解的优势,用故事表现新闻。甚至可以借助民生新闻的方式,鼓励儿童发现和提供新闻线索,利用社会小记者去了解事件话题,发动学校、社会的支持协作,提供合适的拍摄场所,增加收视人群的参与度。

2、播放形式的少儿化和播放范围的扩大

(1)提高儿童的参与度。拓宽少儿新闻节目中的内容选题,丰富新闻形式可以多增加儿童参与的环节,比如“少儿读报”、“生活小记者”等相关内容,从儿童的角度对新闻进行有效的补充。同时,对于人们所关注的话题,让少儿编写故事,让少儿寻找身边的素材,同时从少儿的角度进行评论。运用这样的新理念引导少儿新闻栏目的有效推进。

(2)关注农村儿童、流动人口子女。拓宽少儿的关注群体,深入到农村和流动人口的子女中,讲述他们的生活,体验他们的经历,同时增加这些人群的媒体参与度,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在这种不断交流与沟通中,减少城市儿童与农村儿童、流动人口子女之间因地域而形成的隔膜,在不同生活体验的栏目中,增进节目的流通范围和可读性。

3、表现方式上的改进

(1)选好主持人。少儿节目主持人不仅是扮相上的低龄化和语言风格的简易化,更需要的是其具有独特的亲和力,善于挖掘儿童的思想与孩子沟通,同时了解儿童的心理。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以及他们不同的性格喜好,采取不同方式的主持。让节目更加贴近儿童所想,更加符合儿童的需要,能够为儿童的成长服务。

(2)使用儿童语言。由于少儿的心理和智力特征,选取更加生动、形象的画面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浅显易懂的语言来提高儿童的兴趣。少儿节目的人称应多为第一人称,用孩子的口吻与人沟通,摒弃编创人员的“拟像”空间,引导孩子自然表达自己的想法。作为儿童类新闻节目,以儿童的视角观察社会,用儿童的眼光去了解社会。同时,新闻工作者更应该多为儿童创造敢于想象、敢于质疑、敢于挑战的电视节目。

(3)挖掘少儿新闻的深度和广度。在避免创作理念成人化和表现形式幼稚化的基础上,可以尝试采制儿童看得懂的“深度”新闻。在报道经济、政治、的时候,尽量避免使用专业的术语,最好多用形象的动词并且能让儿童快速了解整个事件的背景介绍。

结语

尽管我国的少儿新闻节目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学会引导儿童关心社会生活,向他们提供正确的社会信息,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是电视从业者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更需要我们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共同出发,在探索的过程中为我国的少儿新闻节目开拓更大的空间。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栗幸福,《我国儿童电视新闻发展研究》[D].湘潭大学,2008

②林耀斌、矫韶辉、位在东,《少儿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J].《青年记者》,2008(3):74

(作者: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专业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