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三个回归”让新闻鲜活起来

  • 投稿老衲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610次
  • 评分4
  • 11
  • 0

董惠民

【摘要】党委机关报的新闻报道因为语言较为生硬,事件叙述较为概括,综合性报道占有很大比例,因此,报纸的可读性、易读性和生动性不强。本文以《宣城日报·皖南晨刊》为例,探讨了回归新闻语言、回归生动事实、回归新鲜故事对于改善新闻报道的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闻语言 生动事实 新鲜故事

“回归新闻语言、回归生动事实、回归新鲜故事”,是《宣城日报·皖南晨刊》自2014 年1 月1 日全新改版以来,对记者采写新闻提出的明确目标和要求。长期以来,《皖南晨刊》作为《宣城日报》的组成部分,或多或少地延续着过去党委机关报的一些特征:语言较为生硬,事件叙述较为概括,综合性报道占有很大比例。因此,报纸的可读性、易读性和生动性不强,读者对此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为改变这种状况,晨刊人痛下决心,在广泛征求读者意见的基础上,对《皖南晨刊》实施全新改版,同时对记者采写新闻提出了“三个回归”的要求。自改版以来,记者们围绕“三个回归”深入一线、深入群众、细致采访、精心写作,写出了一批鲜活生动的新闻作品,为众多读者所称道。一位读者来信这样评价:“晨刊自改版以来,坚持贴近读者、贴近群众的理念,关注百姓吃、穿、住、用、行,用大众的口吻来报道新闻,让报道风格变得更加轻松有趣,故事性很强。如果这样坚持下去,我相信一定会吸引更多读者的眼球。”

一、回归新闻语言

如何能让广大受众,从报纸中获得更丰富、更实用的信息,使报纸真正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成为摆在新闻业内人士面前的重要课题。而还原新闻语言的“本色”,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及特点是:准确、具体、简练、通俗。而作为都市报,受众人群是普通的老百姓。因此,应更多地提倡新闻语言平民化、口语化和通俗化,让新闻语言“还原本色”,为更多老百姓所接受。

新闻语言的平民化,并不是简单的语言文字上和群众保持一致,而是指平民化的风格,即不要让新闻语言总是对着普通百姓“发号施令”,以一种命令、机械式的方式灌入受众的思想。否则,会在客观上给广大受众造成一种不平等的感觉。久而久之,广大受众就会觉得新闻如同嚼蜡,离自己很远,索然无味。新闻语言的平民化,要求我们从思想上将高姿态的架子放下来,主动亲近大众,找回自己也是人民大众当中一员的理念。文字语言和语气的表述要平和平易,尽量做到生活化。

新闻语言的口语化,即为我们日常的说话,语言亲切自然。作为平民媒体,应当将视角对准老百姓,侧重民生,用口语化的语言写作,使新闻充满亲切感。同时,应该注意口语化不是方言化,用普通话表达,是我们必须追求的方向。

新闻语言的通俗化,就是能被大多数人所理解和接受。通俗的语言要求文字不能过于深沉晦涩,不能半文半白、奇词僻字。对于专业术语,则应进行通俗化翻译,让受众一读就懂,一看就明。

二、回归生动事实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没有真实性,新闻就没有价值,也就没有新闻性可言。陆定一曾精辟地说过:“新闻工作,搞来搞去,还是个真实性问题。新闻学千头万绪,根本还是这个问题。有了这一条,就有了信用了,有信用,报纸就有人看了。”

在新闻的传播中,仅有真实性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增强新闻的表现力,扩大报纸的影响力,新闻报道的生动性、趣味性、可读性也应成为新闻工作者努力追求的方向。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都曾撰写过许多生动的新闻稿件,在普及革命理念、引导革命发展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有人质疑新闻报道的生动性,认为生动性会影响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其实不然,好的新闻报道无不是真实性和生动性的完美统一。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总是通过细节的描写加以表现,对细节的捕捉和把握,往往会增强新闻报道的生动性。新闻的真实性往往还表现出强烈的现场感,而现场感使新闻报道更具有生动性。没有真实性,新闻就丧失存在的价值,没有生动性,新闻作品就不能吸引人,更谈不上感动人、教育人、鼓舞人。所以和社会其他行业一样,新闻报道也需要不断地创新。这不仅表现在新闻写作手法上日趋多样化,还应表现在新闻的思想内涵更丰富、更广阔,借鉴和吸收许多学科的知识,使新闻报道更客观、更真实、更生动,更具有阅读的趣味。

为了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生动性,在新闻采写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必须自觉地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用敏锐的视觉捕捉新闻,用清醒的意识分析新闻,用理性的剖析解读新闻,抽丝剥茧,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消除迷雾,努力揭示客观真实的新闻事件。唯有这样,新闻才能吸引人,才能引导读者学习、思考和认识新鲜事物,才能发挥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

三、回归新鲜故事

新鲜故事,即新近发生的故事。“新闻学的本质是故事”,这是美国新闻学者提出的新闻理念。作为对新近发生事实报道的新闻,是一种最典型、最普遍、最有影响力的叙事。被认为开创了“传播领域内最全面的叙事理论”的菲希尔,认为“所有形式的信息传播都可以当作叙事来理解。”我国著名新闻人穆青也认为“新闻是一种叙事文”,而叙述的内容则是“故事”。

用故事讲述新闻,既满足了读者的阅读心理需求,也是新闻媒体生存的关键。

读者总是希望媒体记者带给他们真实的故事,以感悟变动生活的丰富多彩。与此适应,用故事讲述新闻,使媒体信息更具可读性和易读性,更能实现“注意力经济”。正如美联社特写新闻部主任布鲁斯·德希尔瓦所认为的,“以说故事的方式向人们提供的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因为这种方式让人放松,让人觉得有趣。以这种方式整合过的新闻素材将更加有效地吸引读者。因为读者看到的不再是干巴巴的事实罗列,而是真实的生活。”同时,用故事讲述新闻,在吸引读者眼球的同时,更能挖掘新闻背后人性化、源头化的问题,在娱乐化的基础上提升新闻的内涵,拓展新闻的影响力,使新闻更具有魅力。

故事是新闻作品的“核”。用故事讲述新闻,是新闻回归事实的新思路,也是新闻采写的最高技艺,这需要从两方面着力:一是新闻采访。要在采访中发现故事、挖掘故事。二是新闻写作。用故事讲述新闻,就是要求“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凸显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用故事讲述新闻,摆脱了以往的严肃说教模式,以平实的事件叙事手法,与受众形成情感互动,进而达成心灵的共鸣;用故事讲述新闻,不仅关注事件的结果,而且更注重新闻事件的过程,使新闻回归到更为真实的生活,有利于实现新闻的真实性、深刻性;用故事讲述新闻,注重了文字的美感和结构的悬念,回归到独特的阅读功能和文化品位,有利于培养受众对媒体的情感忠诚度。因此,用故事讲述新闻,是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记者适应新闻竞争、挑战发展机遇的一项重要课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作者单位:宣城日报社皖南晨刊)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