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南方周末》绿色版环境新闻的框架分析

  • 投稿为领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1151次
  • 评分4
  • 41
  • 0

李梦龙

【摘要】随着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新闻媒体也逐年加大了对环境问题报道的力度。本文选取《南方周末》绿色版2013-2014 年的新闻报道为样本,运用新闻框架理论进行分析。《南方周末》绿色版环境新闻的框架主要是冲突框架、责任框架和人情味框架。在全方位呈现事实、深刻挖掘真相的同时,体现了《南方周末》的新闻专业主义和人文情怀,为研究国内其他媒体的环境新闻提供了范本。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环境新闻 南方周末 框架分析 内容分析 环境风险

中国的环境新闻始于20 世纪80 年代初。在近30 年的时间里,环境问题升格为社会主流话题,环境报道日益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同志就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两个清醒认识”的重要论断,凸显了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和治理的紧迫性。自2009 年10 月8 日以来,《南方周末》推出“绿色”版,集中报道国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生态环境问题,博得业内和学界好评。对该报绿色版环境新闻的框架分析,有利于了解《南方周末》环境新闻采用的新闻框架,并能为今后大众媒体从事此类报道提供范本。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文本选取

创立于1984 年的综合性报纸《南方周末》是中国深具公信力的严肃大报,是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新闻周报。《南方周末》对环境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2009 年10 月“绿色”版的创立,高素质的环境新闻报道团队的筹建,凸显《南方周末》对环境新闻的重视,以及延续该报特色、树立环境新闻品牌地位的决心。选取《南方周末》“绿色”版作为环境新闻报道框架分析的范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指导意义。

2、研究方法

框架理论被学界认为是探析媒体报道内容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媒体利用何种框架进行报道将直接影响到受众对此类事件的认知乃至立场。框架理论研究学者戈夫曼(Goffman)认为,社会事件本身没有属性与释义,必须通过符号转换才能成为个人内在心理的主观认知,“框架” 的基础就是这个转换的过程。人们藉由框架整合讯息、了解事实,使得框架的形成与存在不可避免,新闻媒体亦是如此。

新闻框架即新闻生产者(记者、编辑等)通过事实选择、强调或重组新闻事实的框架来进行新闻报道,在新闻文本中隐藏着新闻框架,影响着受众对新闻事件的解读和诠释。运用新闻框架理论对《南方周末》“绿色” 版环境新闻进行研究,目的有二:一是通过对新闻文本的内容分析来揭示新闻中呈现的框架,二是在文本之外的社会层面来探讨形成新闻框架的影响因素。

二、文本分析

本文选取了《南方周末》“绿色”版2013 年5 月17 日至2014 年5 月16 日发表的各类新闻为研究文本,以“篇”为计算单位,新闻篇数以标题为界定标准,有发表日期、记者署名等,通过逐篇查阅的办法对研究文本进行量化统计和文本分析。通过筛选,得到本研究有效样本384 篇。

1、新闻体裁分析

通过筛选,对报道文本进行分类,按照消息、通讯、人物访谈、评论及其他(含专栏、资料整理、编者按等)五类具体列表如下:

通过表1 可知,《南方周末》“绿色”版所采用的新闻体裁中,各类通讯的篇数所占样本总数比例最大,超过了一半,足见以深度报道见长的《南方周末》,秉承了一贯的深刻和负责。除通讯外,消息的比例占到了26.8%,通过逐篇研读,《南方周末》“绿色” 版刊登的消息多整合于其他媒体的报道,且多为重大的环境事件或议题。通过主题设置和信息重组,《南方周末》将其“绿色”版的新闻理念灌输其中。人物访谈占比达11.2%,此类体裁中,《南方周末》“绿色” 版多采访的是环境部门的政府官员,由官员或专家对一些环境事件或议题进行解读,提高了新闻报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也很好地承担了权威声音的发布职能。在“其他”类体裁中,《南方周末》“绿色版”开设了“风向标”专栏,主要对当时一些环境事件或议题进行解读、分析和形势预测,作者除“绿色”版记者外,还有特约撰稿、知名人士或专家等。

2、新闻来源分析

新闻来源按照对象的不同,分为本报记者、特约撰稿、其他媒体、政府机构、知名人士、其他(事件亲历者、研究者或研究团队等)六类:

通过表2 可知,《南方周末》“绿色”版主要刊载的是原创新闻,本报记者撰写的新闻占比达65.9%,且发文地点主要集中在国内,也有部分国际新闻的发文地点在国外。足见,《南方周末》拥有一支优秀且专业的报道团队,能够深入新闻一线进行报道,体现了《南方周末》一贯的责任意识和专业性。其次,援引其他媒体报道所完成的新闻占比达27.1%,此类新闻绝大多数为消息体裁,囿于时效性等原因,《南方周末》绿色新闻部通过主题设置和信息重组,做到了重大题材没有遗漏。此类消息绝大多数都引用了多个消息源,其中引用2-3 个信息源的最多,也有少数新3、报道主题分析通过仔细研读新闻文本,将其中的新闻主题概括为环境产业、环境事件(例如因环境危害引发的突发公共事件等)、食品问题(例如食品安全等)、药品问题(例如药品安全等)、环境政策与举措(例如政府有关环境政策与具体实施行为等)、环境污染(包括空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等)、其他(如动植物保护、城乡发展问题、环境遗产保护、环境部门官员落马等)共七类:

从表3 可以看出,环境污染方面的报道占据了首席,达24.5%。在研究样本中,《南方周末》“绿色”版记录了2013 年5月至2014 年5 月国内几乎所有重大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事件。环境事件占比达17.7%,多为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冲突、矛盾和突发公共事件。食品问题多涉及食品安全和转基因作物, 占比13.8%;环境政策则偏重国家机关一年来有关环境问题提出的法规、政策和举措;环境产业问题多聚焦于光伏产业、垃圾回收处理、电力等与环境息息相关的产业发展情况;药品问题则涉及药品安全、药品争议等。在占比17.4%的其他类目中,包含了动植物保护、城乡规划与环境保护、环境遗产保护等“深绿”话题。

三、新闻框架分析

本文使用通用框架(Generic frames)对研究文本进行分析。通用框架超越了主题、文化背景和时间的限制,可以在不同的新闻事件报道和不同主题的文本中使用。这种方法具有演绎法的特点,它在研究之前对框架进行定义和操作化。媒介通常运用的框架有“事实框架”、“人情味框架”、“冲突框架”、“道德框架”、“经济后果框架”、“责任归属框架”、“领导力框架”。

《南方周末》“绿色” 版秉承了母报“反映社会,服务改革,贴近生活,激浊扬清”的风格,“绿色”版对环境议题的构造,主要通过环境与人类生活质量、社会与经济发展矛盾的理性分析,呈现环境问题背后多个相关利益主体或相关领域的面貌及立场。

根据以上统计分析和研读,可以得出《南方周末》“绿色”版使用的新闻框架,并结合具体文本进行分析。

1、冲突框架占主流

冲突框架是展现个人、团体或国家间的意见对立或不统一的情况,着重表现团体之间的分歧和冲突。过去一年,《南方周末》“绿色”版所报道的新闻中,以“冲突框架”为主要新闻框架的新闻数量最多。例如2014 年5 月1 日发表的《“如果这是战争,一切沟通都不会发生”》,文章报道了民间组织与能源巨头因为环境问题博弈的事件,文章分“民间力量的合纵连横”、“能源巨头的应对之道”、“调查PK 调查,数据VS 数据”、“未尽的博弈,无法修改的悲剧” 四个部分对这起“战争”进行回顾,通过“冲突框架”的构建,使受众对整个事件清晰明辨。

2、责任框架占重要部分

在《南方周末》“绿色”版的新闻报道中,责任框架与冲突框架的使用频率几无二致。责任框架强调某一新闻议题或事件的责任归属,责任可能归属于政府、组织团体或个人。多数环境事件、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的问责等都结合运用了责任框架和冲突框架。

例如2014 年3 月13 日发表的《谁在算雾霾经济账?》中,就治理雾霾对GDP 发展的影响做了货币化的换算,通过“一元钱投入换来多大的GDP 增长?”、“大家都认钱,我们就计算成钱”、“领导担心‘外国人抓住中国的把柄’”、“对大气污染的重视‘不是数字推动的’”四部分层层推进,将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这一当前中国政府乃至社会最为关心的热点话题做了庖丁解牛般的解析。整篇文章搭建在责任框架之上,最终将环境治理推上了社会责任、人体健康等受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上来。

3、人情味框架体现媒体人文情怀

所谓人情味框架,是指新闻以个人故事或情感角度入手,进而呈现新闻主题、新闻事件和问题。《南方周末》“绿色”版的部分报道,通过加入个人经历、个人情感流露等元素,增加了亲和力与可读性。使理性而又严肃的环境新闻多了几分人文情怀。

例如2013 年9 月20 日发表的《妈妈团:理想很丰满,商业很垫背》中,源于食品信任危机的大背景,一群中产阶级妈妈组成了“绿之盟妈妈生活馆”,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寻求健康食物,拥抱商业。文章“貌似找吃的,其实在做环保”、“商业做不好就得关门” 和“健康向上的小理想”的三部分,通过叙述一个微弱的群体有关健康生活的小理想,进而反映当代普通民众对食品安全的渴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张威,《绿色新闻与中国环境记者群之崛起》[J].《新闻记者》,2007(5)

②臧国仁,钟蔚文,《框架理论再探.政大新闻教育六十周年庆论文集》[C]:205

③《〈南方周末〉绿色版开版词:为绿而生》[N].《南方周末》,2009-10-08

④Robert M.Entman,Jorg Matthes,Lynn Pellicano. Nature, Sources andEffects of News Framing [C].TheHandbook of Journalism Studies. NewYork: Routledge,2009:175-179

(作者: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研究生)

责编:周蕾

闻报道中引用信息来源高达6 个。这样的报道多数是涉及利益方面众多、利益关系复杂的环境事故或环境问题。此外,特约撰稿、知名人士投稿合计占比约4%,多为研究机构、人士或报社实习生提供的知识性文章或资料,以弥补新闻报道中解释功能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