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传媒与文化传承的相关性探究

  • 投稿马遥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223次
  • 评分4
  • 34
  • 0

隗建华

摘 要: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传媒力量在网络化支持下得到飞速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也凸显了其它方面的问题。文化传承与传媒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如何在网络普及的背景下将传媒与文化传承结合起来,有着深远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互联网 传媒 文化传承

社会文化以传媒为载体进行传播,通过报刊、电视新闻和现代网络新闻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文化与传媒两者互相影响,对于文化来说,传媒既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又是文化本身的代表与体现;对于传媒来说,文化是传媒的内涵与本质。特别是在网络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传播的多元化与便捷化给文化与传媒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条件。

一、互联网的优势

1.便捷性与多元化

互联网络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随时随地的发送和接收信息。多元化的传播方式,比如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使信息传播的更为真实和迅速。

2.广泛性

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手机和电脑得到普及,信息传媒的最终人群基本上都拥有一种或者多种终端设备。网络与全球接轨,扩大了信息接触的地域范围,信息的传播得到了广泛性和普遍性。

3.信息全面性

超大的网络空间,海量的容纳性实现了信息面的全面覆盖,涵括了各个学科的信息和知识,人们可以通过信息检索迅速找到需要的资源和信息。提高了人们对信息接受的主动性。

二、互联网背景下传媒与文化传承的利弊

1.提高知名度,扩大了文化传承的影响力和创新

网络化传媒的影响力使一些地方文化传承由原来的家族式传承改变为整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传承,人们通过传媒的力量能够了解到更多的文化传承内容,使得几近消失的文化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一种美食、一项手艺,或者是一种民族文化,提高了这些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唤醒人们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向往。同时,随着影响力的提高,更多人们的关注,推动这种文化传承在技术上、思想上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更好的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2.提供更加可靠的文化传承方式和提取便捷性

网络的海量信息储存性和信息容纳的多元性,让文化传承不仅仅通过单纯的语言和文字来记录和传播,传媒提供的图像和声音的结合的影音,可以更加直观的展现传统文化的内容,避免了进行重复的解说和演示。能够做到只要一次解说的记录,就可以无限制和随时随地的提取影像资料,而且可以保证每一次提取和传承内容的一致性,避免了多次重复的差别性。这些资料不会因为储存时间的增长而缺失和丢失,是一种比较可靠的储存和传播方式。通过互联网系统的储存,为传统文化的保存提供了可靠性,防止了传统文化的消失,为文化传承提供了有力保障。

3.传媒传播给文化传承带来的冲击力

传媒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新给文化传承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原始的文字记载逐渐被图像和影音的形式所替代,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流失;网络的普及使得人们都能够参与其中,参杂着一些负面的评论和批判,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辨别各种信息的优劣,防止一些不良信息影响到文化传承;传媒影响力的扩大,使得一些拥有古老的文化的地方,在认识到现代的技术后,选择摒弃原始文化,造成一些地方文化传承的流失,给优良原始文化传承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力。

4.传媒的过度修饰性给文化传承的真实性传播带来考验

信息化网络下的传媒行业的竞争,追逐经济效益的目的,造成了对文化传承的包装和设计,在文化传承知名度提高的同时,传媒设计影音资料的商业化使得文化传承沾点经济手段色彩,为了单纯提高收视率、点击率的增长,传媒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内容娱乐性和效益性上来了,这就使传统的文化传承有了炒作的色彩,人们对类似节目的认识产生了较大分歧,大大降低了传统文化内容的真实可靠性,给文化传承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三、传媒与文化传承结合的合理性建议

1.提高人们对文化传承价值观的认识,鼓励文化传承的创新与发展

一方面在认识上提高人们对逐渐市场化传媒价值观的认识,在吸收接纳的过程中能正确辨别传媒对文化传承的包装和设计,认清文化传承的真正面目,选择性的吸收接纳传统原始的文化传承。另一方面,鼓励文化传承的创新发展,引导地方大力开展文化产业,主动提高将文化传承下去的积极性。

2.建立合理有效的文化保护措施

对于即将流失的文化传承,进行资金的投入,政府牵头建立合理有效的保护措施,既要建立本地品牌特色,也要在不损害当地文化的同时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吸收。实现当地特色文化产业化,在保护文化传承的前提下,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发展,防止传统文化的流失。

3.加大政府对网路与传媒的监督力度

政府作为市场监督的执法者和监督者,引导互联网和传媒的健康正规化发展。对一些偏离实际的炒作和包装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维护好市场秩序。在源头上对文化的传播进行控制。努力做到网络传媒和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给人们一个学习和提高认识的良好环境。

在当前网络化条件下,传媒与文化的结合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和创新,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网络化和传媒在文化传承上的便利性和优越条件,鼓励文化传承的发展。我们要从自身做起,齐心协力,共同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保持传媒的健康发展,使更多的优良的传统文化可以通过传媒得到更好的传播和传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王春英.当代传媒对社会文化的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5(5):83-84.

[2] 叶健威,王柳依.互联网传媒与文化传承初探[J].中国传媒科技,2014,4(4):39.

[3] 孙蔚蔚,丁筑兰.大众传媒视野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5,2(2):38-42.

[4] 王颖.传播学视域下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新策略——“舆论领袖”的桥梁纽带作用[J].广西民族研究,2013,4(4):148-154.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 北京市 1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