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都市报如何做好财经新闻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3-01-12
  • 阅读量31次
  • 评分0

摘    要:随着人们理财意识觉醒,社会大众对财经新闻报道的需求和关注度大幅提升。但目前的财经新闻报道存在一些问题,如形式单调刻板,专业性与可读性的融合生硬,专业术语和数据语言堆砌,形成“外行人看不懂,内行人不想看”的尴尬局面。都市报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做好财经新闻,如何让数据报道更有趣?本文通过案例对此进行阐述,从平民视角入手,在选题、报道方式、角度等方面推进财经报道的深度,让财经新闻既专业又贴近民生,提升都市报财经新闻的报道水准。


关键词:都市报;财经新闻;数据报道;专业;深度;贴近民生;


财经新闻报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经济新闻是包括消费、生产、政治生活及经济工作的社会经济生活报道。而狭义上的“财经新闻”以市场为报道主体,从金融资本市场角度入手,对经济生活进行宏观报道。


在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的《财经新闻》中,李本乾、李彩英提到,财经新闻功能很多,包括提供经济信息、解释经济现象、反映经济问题,以达到反映经济运行状况、提供分析预测以及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等作用。


都市报财经新闻顺应时代发展而产生,其读者群是普通市民,并非具有财经背景的专业人士。然而,在当前的财经报道中,专业性与可读性无法兼顾、专业财经术语和数字成为阻碍读者阅读的拦路虎、财经新闻报道过于理论化数据化,令普通读者不知所云,成为财经新闻报道普遍遇到的问题。


财经报道在进行深度报道时,不能简单告知现象,而应该透过因果分析,展示其未来发展趋势,揭示其对公众、对社会的影响。但目前,很多财经新闻报道在形式上缺乏灵活性,内容比较枯燥,不够贴近民生,有的媒体在报道中缺乏思考,缺乏广度和深度,无法满足普通民众对于财经新闻报道的需求。


小切口做大文章,财经新闻选题要贴近生活

财经报道如何让读者能看懂又爱看?对都市类财经新闻来说,意味着选题要走平民化路线,贴近生活,具备民生情怀、平民视角,体现对生活的服务性。报道要以受众为中心,注意保持实用性、专业化有机结合的原则。


关注民生需求,选题需要“接地气”

不同类型的报纸受众人群不一样。都市报的受众对民生类话题、对与市民相关联的生活选题更感兴趣。掌握目标群体特性之后,选择平民路线,从民生角度入手,选择合适的财经新闻选题,是做好财经新闻的第一步。


民生话题是都市类新闻受众普遍关注的重点。平衡好专业财经报道与平民化报道之间的关系,从接地气、服务民生的选题中,寻找与社会大众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角度,进行接地气的报道。在保证新闻时效性的基础上,从事件本身入手,关注生活变化并加以展示,如区域规划、相关政策颁发后,对周围经济、居民需求有哪些影响,从市民关注的角度展示财经新闻的贴近性。能吸引读者注意,让他们更能感受到财经新闻的新鲜感和可贴近性。


保持平民视角,从日常生活变化入手,寻找新闻点。比如,在报道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都市报新闻还能从经济角度观察,《扬子晚报》关注到“额温枪一枪难求,价格被翻炒数倍”等新闻,一段时间后,又写出口罩“从一罩难求到现货速发”等新闻,从财经角度展示疫情变化。


做好政策解读,“落地”服务很关键

在重大经济事件发生或者经济政策发布时,都市报要想办法缩短这类经济报道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将“经济事件”等进行本土化落地,在政策和受众之间建立起桥梁与纽带。


在重大财经政策本土化落地方面发力,融入生活、剖析百姓关切的话题,都市报注重服务性,从对读者有实用价值的角度关注国际国内重大的经济事件,如黄金价格的涨跌、美联储加息、人民币汇率情况等。《扬子晚报》针对这些进行政策解读,从受众关注的角度入手,进行解析。比如,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带来国际金价的波动,国内的投资者会对黄金投资等产生浓厚兴趣,做好服务型报道,让都市报的读者在专家解析的过程中获取新的投资理财技能。


在重大政策落地方面,比如房贷“换锚”这一政策刚发布时,都市报记者迅速对报道进行落地解读,针对房贷算法要改变,如何选择转换方式?记者不仅采访专家,给出实际建议,更进行手把手“教学”,教大家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自行计算,得出结论。


都市报关注与百姓相关联的各类话题,如首个国产宫颈癌疫苗来了这一话题,不仅关注资本市场的变化,还对这一现象进行解读,针对当地居民最关心的话题进行报道,提升报道服务性和贴近性。


聚焦热点话题,财经新闻也能“很时尚”

财经新闻报道中,有关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信息是重要的新闻来源。如何保证普通市民也有兴趣呢?可以聚焦身边的资本市场,追踪热点话题进行报道。比如,《扬子晚报》财经报道从身边的上市公司入手,关注泡泡玛特、农夫山泉、紫燕百味鸡、海底捞、太二酸菜鱼母公司九毛九等,让读者通过身边的上市公司来关注资本市场的新变化,受到读者欢迎。


专业财经新闻也可以做得很时尚,可将时下比较流行的元素和现象作为财经报道的选题。比如,继奈雪、肯德基、星巴克之后,喜茶也推出人造肉,“市面上已经可以买到,味道是这样的……”通过记者去一线采访,不仅拉近读者距离,还能科普新概念,并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等,展现人造肉市场的火爆等。再如,泛财经概念领域,一人份餐食盛行、友唱等KTV遍布商场等;又如,方便面经济、社区团购经济、露营经济等等。《扬子晚报》还关注了孤独经济,并嵌入网络流行的“孤独十个级别”等,让新闻变得时尚有趣。


后疫情时代直播带货迎井喷,《扬子晚报》密切关注网红主播的经济新闻。愚人节当天,我们关注“网红创业家”罗永浩的首秀直播带货,近5000万人围观,销售额1.7亿元,从单一的新闻延伸至抖音、快手、淘宝直播等平台的直播大战,读者在新颖的题材中读懂相关财经新闻。


做专业术语和数据的“翻译官”,让财经报道实现可读性与专业性统一

确定了新闻选题后,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展现出来?都市报财经记者还需要在财经报道的可读性上下功夫,做好专业术语和数据的“翻译官”,将财经事件和经济动态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采用“华尔街日报体”,用讲故事的方式报道出来,让财经报道具有可读性。


做好“翻译官”,让专业财经有看头

有别于其他新闻门类,财经新闻报道具备分析、解释、预测等多种功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很多财经术语、金融知识对于都市报的读者而言,难免晦涩难懂、枯燥无味。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术语容易给读者带来阅读障碍,形成信息壁垒,财经新闻在专业性及可读性方面很难兼得。因此,都市报的财经写作,需要财经记者做好“翻译官”角色,通过翻译,将复杂的财经新闻以通俗的方式表述清晰,将财经报道写得有看头,吸引人,达到专业性与通俗性、实用性的融合。


易读性标准是财经报道写作的难度指标。财经新闻的报道内容虽然是“窄众化”的定位,但都市报面向的对象却是宽泛化的。基于宽众化定位的《华尔街日报》,践行易读性标准,在写作时主张要“让八年级学生都能看懂”。都市报的财经报道应该用合适的方式解释各类专业名词、业内行话以及简略缩语等,提升易读性。对财经新闻中需要说明的关键问题,要通过“翻译官”有逻辑的表达,要通俗易懂地加以诠释;抓住事情本质及受众关心的问题,抽丝剥茧,揭开真相,为读者点破迷津;做好解释服务,比如经济现象发生时,展现其为何发生、有何影响、社会各界如何应对、社会参与主体如何对待等。


故事化表达,拉近读者距离

一篇好的财经新闻报道,不仅要让读者有阅读的兴趣,能看懂,还要引导读者全面看待事件的发展,并有二次传播和分享的欲望。要抓住受众的心,都市报财经媒体需要清晰认识到受众的认知理解能力,阐述经济现象,让他们在阅读中获得专业知识。


主题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财经新闻报道在进行主题报道时,人情味和人情化缺乏,常出现见事不见人或见物不见情等现象,造成阅读枯燥乏味。而财经故事是财经新闻中吸引人的元素,因此,在进行特定主题的新闻报道时,可采用故事化的表达,寻找特定事件的亲历者或业内资深人士,以他们的经历或见解,诠释财经新闻报道主题。


财经故事有多种类型,比如,企业的发展故事、重大经济政策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以及财经成功人士的经历等。故事化的财经新闻表达,从某一具体的人物、场景等写起,逐渐关注新闻主题,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生动有趣的故事可以消除专业报道的枯燥单一,让新闻充满趣味性和人情味。比如,《扬子晚报》在报道楼市调控政策时,通过采访人物的经历,展示不同消费者对于政策的感受。比如,在房地产市场比较火热的情况下的摇号情况,记者通过采访不同的群体,如改善型、刚需型以及人才房等的故事,对事件进行解读,同时通过故事,从不同层面房贷利率、人才房政策等财经内核对社会群体的影响。


忌堆砌数据,让数据展示更形象

数据是财经新闻报道中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报道内容。经济数据或经济图表为新闻报道本身提供更加客观、直接、强有力的依据,有些数据可展现某种经济发展趋势,从数据维度论证新闻主题。适当的数据报道可以提升报道的权威性和专业度,但如果在财经类新闻报道中频繁使用或大量使用数据,甚至以数据堆砌的方式进行新闻报道,这类不当应用则会降低读者阅读的兴趣,使新闻报道生僻难懂甚至引来受众反感,影响报道传播效果。


财经报道专业性强,数据繁多,需要对数据进行筛选,选取与新闻报道主题相关的内容,进行形象化展示并做好分析解释等。在数据的选择和解释过程中,数据分析、数据变化、数据代表的意义,比数字本身更有价值。与单纯展现数据的处理方式相比,将其制作成图表形式等更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比如,都市报在进行房贷利率调整等相关报道时,如果利用大篇幅的数据对比变化,会给受众的理解带来一定的难度。而通过事例分析或者通过数据的解释应用等进行解读,会让数据更加易懂。记者通过对贷款200万元的普通市民的房贷数据进行计算,展示其月还款额在利率变化前后的数额差异,加深读者理解,增加了新闻可读性。同时,在进行新闻事实整合时,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意义时,能让读者透过数据现象看到事情本质。


挖掘报道深度,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经济发展在稳步进行,人们需要以理性的视角去关注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以及新业态等。引导读者客观全面地关注经济事件,通过一针见血的专业分析等“解剖”新闻事件,成为财经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方面。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财经深度报道成为媒体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的重要方式。


厘清概念,把握深度要义

什么是深度报道?《新闻学大辞典》这样解释:深度报道是运用分析、解释、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矛盾演变、因果关系、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方式。而对于财经深度报道,学界认为,表现在对经济社会现象的深度挖掘,以因果分析、预测趋势以及分析社会影响等角度进行报道的新闻,一般采取组合报道或连续报道的形式进行,通过报道,不仅交代事由的来龙去脉,还要通过准确的分析,提升新闻报道价值。


深度报道,通过现象看本质

近年来,随着受众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理财报道、财经深度报道的需求较强,财经新闻报道在提供各类动态新闻信息的同时,也需要对背景材料、新闻现象等进行深度剖析,让报道成为普通民众投资理财的引导指挥棒,为他们的经济决策或经济行为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财经新闻报道所涵盖的内容较多,上市公司人事调整、股权变更乃至增持减持等,如何影响股价进而影响到股民的钱袋子,通过深度报道,能略见一斑。此外,记者还可以通过采访专家学者、权威部门等给出专业要见,给决策者、受众提供思路,助力他们化解事件、矛盾,或者为后续的投资提供指导。


深度挖掘,发挥舆论监督功能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发展,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态势,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出现了不少负面经济事件。而财经深度报道可以发挥经济新闻在社会中的舆论监督功能,通过深入挖掘新闻线索和事实真相,将新闻事件背后的矛盾冲突点展现给读者,提升报道的舆论引导力度。


读者投诉是财经类负面新闻的重要来源,比如,记者接到有关分期贷、在线教育机构跑路等投诉后,需要进行实地采访、深度剖析,进而对新闻事件进行舆论监督报道。《扬子晚报》曾做过《易到怎么成了“难到”》系列报道,以网约车平台易到频繁出现“乘客打车难、司机提现难”两大问题为切入点进行追踪报道,采取连续报道形式关注事态发展,这组多维度深度报道,不仅对易到起到监督和督促解决的作用,也给其他网约车平台敲响了警钟。


深度报道尤其是财经投诉类报道,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普通投资者的投资成败,财经记者在报道时需要格外谨慎,发挥媒体的客观优势,起到监督震慑以及保护消费者等作用。


结语

一篇优秀的财经新闻报道,需要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选题、写作角度等尤为重要。在社会大众对财经新闻愈发关注的今天,财经领域的报道面临机遇与挑战,对财经新闻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优秀的财经记者不能是新闻事件的“搬运工”,而应该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掌握一定的财经专业知识以及较高的专业素质,能用敏锐的观察、独特的视角来挖掘新闻背后的真相。同时,还需要深入实践,践行“四力”,多思考勤分析,及时发现新业态新问题,准确研判财经发展趋向,创新报道形式,将财经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和可读性有机结合,为受众和社会提供价值较高的财经新闻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文卉.新媒体环境下财经报道如何更好看[J].新闻前哨,2019(9)

[2] 刘倩,对当前广播电视财经节目娱乐化的几点思考[J].中国广播,2013(14).

[3] 何敏.财经新闻写作必须实现专业性和可读性的结合[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3).

[4] 罗丽.财经深度报道如何做到喜闻乐见[J].新闻采编,2019(4).

[5] 郑红平数据新闻在财经报道中的发展及对记者的启示[J].西部广播电视,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