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机电毕业论文范文,机电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焊接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现状分析

  • 投稿叶草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841次
  • 评分4
  • 85
  • 0

樊巧芳

(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江苏 徐州 221011)

【摘 要】目前生产企业普遍存在技术人员匮乏,人才难觅的状况。本文针对职业院校焊接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分析了制约焊接人才培养的因素,并初步探讨了焊接人才培养的措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焊接;高技能人才;专业教学

0 前言

随着自动化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对劳动者素质的高要求,社会上出现高技能人才难求的现象,基于此,部分有实力的企业纷纷招揽人才,培训技术工人,储备技术力量并投八大量资金开发新产品和进行技术储备,而大部分企业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在众多企业当中,对焊接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很大,尤其是某些行业的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高等职业学校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已成为当务之急。然而社会存在的许多因素制约着职业院校焊接专业的人才培养,以下师资、学校、社会等方面加以分析讨论。

1 “双师型”教师短缺

焊接是技能、经验非常强的专业,根据各国职业教育的经验,对于这样的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教学效果最好。然而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却十分短缺,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制度原因,国家对高职校教师的准入有严格的学历要求,目前高职校专业教师招聘要求硕士学历或高级职称, 这就给技能型人才进入高校设了一道门槛。目前虽然很多高职院校焊接实训课程由外聘教师担任,但由于实训外聘教师没学历、没编制、没职称,导致饱受学生好评的老师卡在了体制以外,只能长期做“临时工”,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二是学校对专任教师的技能虽然严格要求,但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要么就是技能太单一,尽管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青年教师也有深入企业锻炼的要求,但一两个月的时间效果根本不理想,再加上企业的技术保密,校企合作只是一头热等问题,造成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缺乏。

面对以上问题,“外引内培”是很好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方法,但唯有体制的完善,如引进技能型人才制度、青年教师到企业锻炼制度的完善,才能使“外引内培”落到实处,彻底解决名符其实的“双师型”教师短缺的局面, 打造真正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队伍,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学成本高

现在学校办学的成本都与生源息息相关,对于职业院校教学成本是学校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焊接专业与其它专业相比,设备投入并不高,但实训成本却比其它专业高得多。焊接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钢板、钢管、焊条、焊丝和气体等焊接材料,同时用电量也很大。由于焊接操作技能强,理论和实训课程的比例必须达到1:1 或以上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然而由于实践教学成本非常高,所以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焊接专业课时设置并没有达到这一水平(目前仅为4:6,其中包括一部分其他方面的实训教学)。

为解决焊接专业教学成本问题,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车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方面生产性实训基地与生产车间为学生提供半工半读真实的生产环境,提供岗位实践,加强学生对现代企业的生产流程、经营环节、项目组织、实施和管理全过程的了解;另一方面,企业也节省了税收、电费、劳动力成本。但这种方法也存在着利益分配、生产安全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索。但这种校企合作的模式只有在经济十分发达、劳动力非常短缺的部分区域的部分学校开展,目前校企合作一头热的情况还是非常普遍。

3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有待完善

最近几年,国内以姜大源老师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被证明是最有效的职业教育方法,焊接专业按照“实际、够用、实践”的原则,摆脱学科教育的束缚是职业教育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较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延续以前的较多,尽管近年来进行了不少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社会的需求仍有很大的差距。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受软件和硬件的制约,软件方面如适用的职业教材的开发、项目教学方法和任务驱动的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等都是复杂的工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更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硬件方面如实训厂房的新建扩建、先进教学设备的购置,学校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总之软件和硬件的提升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的投入才能实现。

面对以上困境,唯有政府、学院加大投入,在财力上保证;学校制定提高教学质量的制度并严格落实,在制度上保证。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专任、外聘教师的积极性,推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4 校企缺乏合作交流

目前,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的最佳途径,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但目前由于合作主体之间的利益取向的差异导致了企业缺乏义务感和迫切感, 校企合作实施情况并不理想,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实际相脱节,同时专业教师也无法了解到先进生产型设备与工艺,严重制约着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近年来,部分地球“共建、共享、共赢”实训基地的建立,推动了校企合作的步伐。但这种实训基地目前在我国并不多,校企合作很多时候也仅仅是学校的“一厢情愿”,因此这种模式仅停留在实现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实训基地培养企业合格的准员工、企业接纳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只有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互动,才能从根本上推进校企合作交流,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5 生源短缺

家长和学生对焊接专业的错误认识以及生活条件的好转,导致生源逐年减少。在众多家长看来,焊接是农民工干的事情,焊接工作脏、累、苦,他们觉得干这行没面子。在独生子女成为家庭主体的情况下,家长和学生都希望找到“体面”的工作,尤其是大学生这方面的思想倾向更为突出。在这种择业观念的影响下,大部分职业院校焊接专业的生源一直不尽如人意,随着近年来中考、高考人数的下降, 焊接专业的生源萎缩严重,尤其成绩较好的报考学生更是寥寥无几。优质的生源是学校的生命线,招生问题已制约着职业院校焊接专业的发展。目前中职、技校焊接专业的招生数量都逐年递减,更何况高职焊接专业,中职的学生基础差,大部分学生的能力只停留在操作层次上,面对识别图纸、利用新设备、革新工艺等较复杂的问题,往往束手无策,造就社会上焊接高技能人才的逐年短缺。

面对这样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很多工程施工都能说明焊接工作不是简单的“农民工工作”。它是一个专业性与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奥运会鸟巢建设施工前,施工单位没有认识到焊工危机的存在,后来在施工过程中碰到了制约工程进度、影响工程质量的软肋,那就是高技能焊工队伍的组建,后来焊工队伍的组建工作可谓是“山穷水尽”,工程结束后很多领导都真切地感悟到:没有合格焊工,就没有“鸟巢”工程;现实生活中高额聘请高级焊工的事例再次说明高技能焊工的缺乏。因此,家长要重新审视焊接这个工种,他不单是农民工的事情,他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不只是简单地体力活。(下转第386页)

(上接第234页)6 结束语

家长意识的缺乏、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焊接高技能人才在培养过程中遇到了很大问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全方位的,否则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就不能落到实处。我校的焊接专业就是意识到这种问题,以技能竞赛为引领,营造“做钢铁裁缝、焊天衣无缝”的职业精神来引导我们的学生成长为一名优秀、合格的高技能焊接人才。

[责任编辑:杨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