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机电毕业论文范文,机电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的模糊评价

  • 投稿悠理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835次
  • 评分4
  • 95
  • 0

王惠芳 梁晓明 解利芹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河北 石家庄 050026)

【摘要】由于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工作中没有形成一种综合的评价方案,将模糊评价方法引入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水平评定中,一方面为招聘单位提供聘用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改进依据,从而进一步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高专;就业能力;模糊评价

0 引言

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是国家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在目前的就业推荐工作中没有形成一种综合的评价方案,就业单位对于应聘学生的就业能力缺少全面了解,只是通过简单的交谈、提问等方式确定学生的就业机会及岗位远远不够,无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人尽其才。

在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国内高校目前绝大多数是采用“综合测评法”。虽然“综合测评法”也从德智体几方面全面考察,但是学生的管理技能、心理素质、创新与创业能力等内容,在评价体系中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文章通过研究现有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评价模式和当前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学生各方面素质的需求,将模糊评价方法引入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水平评定中,该系统一方面可以为招聘单位提供聘用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改进依据,以便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学和管理决策,从而进一步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1 模糊评价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是指通过构造等级模糊子集把反映被评事物的模糊指标进行量化(即确定隶属度),然后利用模糊变换原理对各指标进行综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可以确定评价对象的各项指标符合度。模糊综合评价可根据问题的复杂程度分为一级综合评判和多级综合评判,不同的评判级别对数据要求,程序性处理也不同。

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选择具有行业特色的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向近五年到该校招聘的100多家用人单位进行发放,了解用人单位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期望因素。有 90 多家单位邮寄回了填答好的调查问卷。回收的问卷中,有国有或集体企业46 家,占46.5%;私营企业42家,占42.4%;三资企业 7家,占7% 其他类型的单位4 家,占4%。从问卷分布的情况来看,与目前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分布状况基本相符, 可以满足统计分析的要求。通过聚类分析得出影响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评定的主要因素包括12个评价指标,并分为三个层次[1-2]。

根据调查表统计数据,利用平均数法确定层次权值以及二级指标中各个指标的权值。如表1所示。各指标的评价子集为﹛优u1,良u2,中u3,差u4﹜。

一级指标权重为

ω1=(0.25,0.25,0.1,0.1,0.2,0.1)

ω2=(0.3,0.3,0.2,0.2)

ω3=(0.6,0.4)

二级指标权重为

w=(0.6,0.3,0.1)

1.2 模糊评价矩阵[3]

指标集中很难用具体数值作分级标准的依据,对于这类用文字描述的指标,运用 Fuzzy隶属函数来确定其隶属度。如,假设有n 位评委对某学生的第j个(j=1,2,3,…,12)就业能力指标评价,其中mj1位评其为u1,mj2位评其为u2,mj3位评其为u3,mj4位评其为u4, 则该指标的第i个评价子集的的隶属度为

1.3 评价过程[4]

将模糊评价矩阵R根据指标的层次划分为相应的R1、R2、R3三个子矩阵

则对各个指标进行一级模糊综合评价可以得到

B1=ω1×R1, B2=ω2×R2, B3=ω3×R3

则二级评判结果为:A=ω×B1B2B3。

2 模糊综合评判实例

以对某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分析为例。由50位专家评委构成评价团队,包括辅导员、授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班干、部分同学、团委老师等,对该生的评价结果利用式1进行分析,得到其各个指标的隶属度,如表2所示。

则一级综合模糊评价为: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认为该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评价为优。同理可对其他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进行评价。

3 结论

通过建立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达到客观有效地综合评价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的目的。该模糊评价系统的构建一方面为学校的学生培养工作以及企业对于就业生的选择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学生对于就业单位的选择提供参考,对于提高学生就业率及就业水平,促进就业工作良性循环,减少人力资源浪费具有很大的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吕玉荣.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模糊评估模型[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7:250-251.

[2]黄海东.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模糊评价系统[J].辽宁学院学报,2012,19(4):295-299.

[3]张秀梅,王涛.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在学生成绩评价中的应用[J].渤海大学学报,2007,28(2):169-172.

[4]梁师俊.一种适用于高职岗位综合实训课程的成绩评价体系[J].职业教育研究,2014(10):61-63.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