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机电毕业论文范文,机电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 投稿黄奎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618次
  • 评分4
  • 38
  • 0

李 敏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摘 要】论述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改革的方案和目标,课程的实施,实验课的建设,教学方法的改革等,高等职业教育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操作实用型的应用电子技术人材。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教学改革;应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高等职业;中、高职衔接;一体化

作者简介:李敏(1975.02—),男,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仪器仪表、数字信号处理。

1 中高职衔接是职业教育体系完善的关键

为使中高职教育全面发展,需要改变观念、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提高质量。完善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和中、高职教育衔接(如中、高职对口招生及贯通培养),可尽早尽快结束中职教育的终结性局面,使毕业生获得更高层次的教育机会,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好的适应区域产业需求。中高职衔接关系到中职学生的未来发展、中高职教育质量的科学性、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教育体系的完善,并使高职教育有理想的生源,不断健全整个职教体系;中职和高职本是同源教育,人才目标培养中,职业性和技能型是二者都具备的两大特点。同时他们层次相邻,高职教育为中职教育上层,两者贯通培养、互相衔接均具有充分的科学性和理论依据。

2 设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核心是在于一体化的设计。只有明确一体化的设计,才能确保中职与高职衔接是思路一致的、全面的、自然的,而不只是某些点上的、人为设计的衔接。衔接的逻辑起点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培养人才目标和培养人才规格,前者确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后者规定培养到什么程度。在此基础上,才能着手一体化设计。要实现中高职课程计划的协调,既不能单纯地让中职学校效仿高职学校,也不能一味地让高职学校照顾中职学校;双方应该找到共同点,达成共识,共同服务于学生职业发展。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协调的难点在高职不在中职,中职的自由度较大,而高职要考虑如何实现学生技能的拓展和迁移,这就需要系统规划和科学设计。

3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策略

3.1 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容设置

依据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在与企业的深度耦合中,通过对职业岗位群从业人员以及在职业岗位上工作的学生的调查,经过分析、归纳、整理、综合,并结合高职教育的特色,分别构建了以模块化课程为基础的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和专门化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体系构建按职业岗位群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以知识应用为主线,打破原有的学科和“三段式”课程设置体系,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有针对性地设置专门化教学模块,并对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相互重复与交叉的知识进行综合化改造,强调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删减重复的教学内容,不讲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调针对性和应用性。要结合本校实验教学的基本条件在决定开设综合性实验课时,一定要结合学校原有的实验室的条件和设备,尽可能地利用原有的实验设备和仪器,这样就可以减少新设备的购置,降低实验的投入和成本.要紧紧围绕本专业的教学大纲,只有当所开设的综合性实验课与该专业的培养负责和目标一致时,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一定要保证全部综合性实验的连续性,由于在综合性实验中一般都要涉及到多门课程的内容,而且有些内容是书本上没有学到的,还需要阅读一些相关的参考资料,或者到两次的实验机会,那么对前面所做的工作就会被遗忘,所以要把所有的综合性实验课集中在一段时间里完成,建议在教学计划中,专门空出3—4周的时间作为进行综合性实验的时间,这样的效果会更加好.在时间的安排上,综合性实验课最好放在三年级的第一个学期,生产实习之后,要等到所有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基本上全部结束后再来进行,此时学生们既掌握了本专业的相关专业知识,同时对本专业的应用情况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便于他们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和运用。

电子企业岗位十分广泛,不同岗位之间差异相当大,只有把重点放在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上,才能更好地适应行业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在不同岗位就业的需要,以电子产品生产管理、技术应用、销售及技术服务为培养主线,校企共同选择中低档电子产品、生产管理或营销服务等职业项目作为教学载体,开发《电子线路板设计》、《单片机技术》、《PLC控制技术》、《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电子产品营销与服务》、《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测试》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核心课程,共同制定课程标准、考核大纲等教学文件,并将电子产品制版工、电子设计工程师等职业标准、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融入到课程中;充分利用企业先进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的优势,将部分专业课程的内容移到企业实施。通过该层次的培养,使学生具有电子产品生产管理、电子产品营销与技术服务、电子线路板设计、电子电路辅助设计与测试等专业核心能力。

3.2 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层

以实际工作岗位能力、新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为培养主线,校企共同制定生产任务、岗位分配等内容实习实训方案,采用学生分组、分批轮岗、按周排课等方式,在校内丰达电子车间和校外实习基地,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完成生产任务和学习任务。校企共同对学生实训过程进行考核,训练成绩一方面录入学籍成绩,另一方面作为企业面试成绩保留,学生实习期间就是公司的试用期,学生毕业等于就业。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使学生具备电子产品设计、生产管理、市场销售、技术服务等综合职业能力。

3.3 创新能力培养

安排在第一学期至第六学期,本专业一直重视培养学生电子技术创新能力,将创新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设立了电子设计创新实训室和电子技能竞赛集训室,组建了电子协会、机器人开发等科技创新小组。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教学,构建了并逐步完善电子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如图3所示。在课内,每门专业课程中都设置职业能力拓展训练项目,并独立开设《电子产品创新设计与制作》课程;同时又要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课外,开展各类创新小组科技活动、技能竞赛、项目开发等。通过课内课外有机地相结合,把创新能力教育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

3.4 教师队伍

不仅要提高教师学历层次,更要注重在职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和创新、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要在明确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依托学、研、产等方式,积极地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创造条件。对于教师的管理,要从常规管理转向创新管理。在管理的内涵上,要从控制转向激励。要做到,先实践后规范,及时总结成功经验。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实现中职与高职衔接的基本保障。但由于多种原因,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水平有待提高。因此学校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建立有效的教师管理机制,将教师队伍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要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师各自的特点,尽可能地为教师学习成长提供机会:如在职进修,脱产进修,参观学习等。 使他们各尽其长,提高文化素养。同时,学校还应制定出相应的激励制度,鼓励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晓晶1,董翠敏2应用电子技术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湖南农机,2008.7

[2]肖宏志,刘一兵.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09,2.

[3]综合性实验在机电专业中的重要性[J].广西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4]黄建科.高职应用电子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5]潘海鸿,陈琳,黄炳琼.黄江应用电子技术方向课程设计教学改革[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9).

[责任编辑:邓丽丽]